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9 14:46:22| 人氣3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夢幻隨身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國68年(1979)鬍子買了第一台sony卡帶隨身聽,許多演奏編曲細節與立體特效在耳邊悠揚撩亮,對愛樂人來說,聆賞心愛旋律何止是一種享受。

大約一年後(對不起,20幾年前的回憶,真的有些記不真切),Sony推出第一款可以掛在耳朵上,類似助聽器的耳機,那和以往大得有些可笑的天線寶寶比起來,即使一副耳機要價新台幣900元,也是臉不紅氣不喘的認定那是寧可餓死路邊也不能不擁有的寶物。

幾乎就在同時,Sony子公司AIWA發表第一款兼具FM/AM收音機的卡式隨身聽,不僅體積大有改善,外型更是極具科技感(至少在民國70年左右是那麼想的),牌價1100元不二價,鬍子也是心一橫,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帶回家,其實那時根本沒有試聽的概念,可以選擇的品牌也不多,萬一音質或音感不佳,又沒有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可以為民伸冤,如今想來冒險意味十足。

卡帶隨身聽其實頗有學問,不同的卡帶依其材質各有不同價位,除了普通帶之外,有鉻帶,鐵帶,還有最高級的金屬帶(據說音質類似大型盤帶),其中最明顯的差別就是高低音頻的表現。1970年代末期台北市西門町有家海頓音樂圖書館,只要非常便宜的價錢就可以入內享受大型盤帶的高音質音樂饗宴。還記得Terry Jacks的Seasons in the Sun嗎?鬍子那時最喜歡把那捲盤帶找出來,裡面還有幾首好歌動聽至極,可惜現在早已失傳。

隨身聽不斷在變,一開始是卡帶變成雷射唱片(CD),民國70年的台北,鬍子到統領百貨隨便買張CD都要500多塊,更糟的是選擇很少,一家店能超過100張就很跩囉!CD之後雖然出現好幾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儲存格式(比如DAT),不過一般消費者接受度都不好,直到MD出現並幾經改革,終至廣為消費者接受又過了二三年,那已經是20世紀末,真是光陰似箭。

這幾年網際網路如火如荼,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本來就是全球稱霸,ADSL有此利基自然成長快速,網路音樂格式於是大發利市(當然,其間有許多法律訴訟是在背後默默進行的),最廣為人知的自然是MP3,鬍子老古板,等到身邊諸多親友都在高談闊論MP3多麼方便好用,才偷偷摸摸的上網試聽,音響聽久了,耳朵越來越刁,MP3毫無疑問馬上出局。

我的意思是說:假如不是絕對必要,那是打死都不肯聽的,可又檔不住網路狂潮,於是開始四處搜尋其他網路音樂格式,這東張西望的就在去年發現了蘋果電腦的AAC(MPEG-4壓縮技術),只比一般MP3大一點的檔案,卻能表現出近似MD的音質與空間感,果然十分出色。

或許好事多磨,21世紀都已經2004年末了,市面上可以買到播放AAC音樂格式的隨身聽竟然只有貴死人騙死人不償命的iPod及iPod mini。看官有所不知,iPod不管牌價多少,所有其他一般認為都是整套附贈的內容物,全部都要花錢另購,而且還是貿易商進口價,時間改變,價錢也跟著調動。

除了耳機及充電組之外,想加個外接電池組以改善只能聽五小時的惡夢嗎?不好意思,2500元。美美的iPod,想加個皮套或保護薄膜嗎?對不起,再來1500。第四代彩色iPod甚至連線控都沒有,假如你想要一個,Sorry,只提供第三代線控,價錢繼續再往上加。換句話說,一台iPod mini行情價是8900,假如你想一次買足所有光鮮亮麗行頭(包括可以掛在腰間或配在手臂上的隨身帶),歹勢,8900 X 2才是你要付出的總價位。

鬍子脾氣古怪,怎能容忍數位產品商業化到如此毫無人性的程度?於是努力打探,拼命搜尋所有最新數位隨身聽的規格及價位,可天不從人願,儘管各家品牌不斷推陳出新,卻沒有一家推出可以播放AAC音樂格式的數位隨身聽,真是怨哪!更令人心生不平的是:接近90%購買iPod的消費者對AAC一無所知,他們以為iPod只是造型時尚兼具微型硬碟的MP3播放器,哇咧.....

一如手機,當初鬍子打定主意,不等到彩色大螢幕絕不進場選購,如今這數位隨身聽翻翻滾滾,看樣子又要再來一輪,假如聖誕節可以許願......................

台長: 鬍子
人氣(3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