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30 14:09:33|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些,河瀨直美KawaseNaom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拍攝的時候所想的是,觀眾會相信這是真實的嗎?影片結束。我覺得不管是生命片段的當下或事後重現,感情是真的,就算是模擬也「逼真」。」
~~影


那個男人最初背著背包旅行,幾天以後,他的背包就變成了斜掛著的相機,一直到他拿著攝影機出現。就跳到了河瀨直美的畫面,她本人瘦小的身影以及她的影像。

2004年12月我來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得過國際性大獎的年輕女導演,帶著女演員現身會後座談。她說,因為她的孩子等在場外,所以不能多談,場外就真的傳來孩子的哭聲。

會場上因為她的女演員,有人問起關於紀錄的虛構與真實性的問題,其實我一點也不記得她的回答,也許在當時的記事本中仔細翻找可以尋得一些片段記憶。但是,她所拍攝的影像卻停留在我的腦中,那些關於她以及生命歷程的影像,晃動不安、過於明亮或是晦暗不明的片段。

她的外婆在鏡頭前的害羞與自然,她像一個女學生一樣現身鄉間道路上(?),試探性地紀錄下自己的生命軌跡,與外婆時而靠近時而疏遠的鏡頭呈現,讓我想起一些家庭錄影帶以及我也曾經試圖紀錄下的吉光片羽,卻又察覺到導演的自問。她也追索自己的生命源頭,拍攝尋找父親的過程,「影」這部片也許就是建立在「擁抱父親」上的發想。

我其實想說的都不是這些,而是她介入鏡頭這件事,拍攝對她而言也許是更接近私語的創作,她不想當一個客觀中立的拍攝者,反而更想證明自己在攝影機後面的存在,所以她的手、她的影子、她的聲音不斷地出現在畫面一角,這也許也是她之所以使用手提攝影機的緣故。

其實沒有所謂客觀的存在,事情也都並非以我們所想像的姿態存在,言語不可靠、鏡頭也不可靠,更何況是不停跳動閃躍的思想。我想說的是,是什麼樣的關鍵,讓你想要證明自己存在?我們何時讓自己的手上出現攝影機?而能夠不去在乎攝影鏡頭以外的存在?2005.10.30



關於河瀨直美的「沙羅雙樹」,也有一些相當負面的批評,其中也提到彼得格林納威的三部曲。(是焦雄屏寫的)
http://china.sina.com.tw/ent/m/c/2003-05-26/1017151484.html

河瀨直美的網站http://www3.kcn.ne.jp/~kumie/index.html

河瀨直美的一些片子,不全
擁抱父親(1992)
萌之朱雀(1996)
杣人物語(1997)
追憶的舞蹈(2002)
沙羅雙樹(2003)
影(2004)
相遇阿爾巴(?)(是一位導演拍他和河瀨直美的訪談紀錄,我還記得他說,覺得直美是他出生在異國的妹妹)

台長: 伊柴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