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7 15:11:22
愛情是什麼?
文學家、社會學家、熱戀的情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詮釋。而科學家對愛情的解釋,
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奇妙愛情的本質。近日,美國著名科普雜誌《發現》月刊發表
了一篇關於破解愛情秘密的文章。文章說,像所有情感一樣,愛情源於大腦。我們
感受到愛的激情,是因為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化學體系讓我們產生這些情感。
催產素讓我愛上你
早在20世紀80年代,神經內分泌學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發現,大草原田鼠是一種
“忠貞”的動物,雄鼠與雌鼠交配之後,一般不再與“第三者”發生性關係。要知
道,在動物界只有5%的動物遵循“一夫一妻”制。這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
進一步研究發現,田鼠的愛情來自大腦中腦下垂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後葉催產
素。卡特給田鼠的大腦注入一種抑制後葉催產素產生的化學物質,阻斷後葉催產素
的分泌,結果田鼠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它們立即拋棄了曾經深愛過的伴侶,胡
亂交配。與此相反,那些大腦中注入後葉催產素的雌田鼠,在擇偶時不再像以前那
麼挑剔,一旦確定關係,就對“丈夫”忠心耿耿,對其他田鼠視而不見,頗有點
“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
人類的愛情是否也和後葉催產素有關呢?科學家透過對人類自身的研究發現,人類
的情愛活動與3種基因有關,這3種基因分別促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
產素。後葉催產素與內啡ÿÿ有協同作用,前者啟動依戀他人的願望,後者則提供
與愛人在一起時那種溫暖陶醉的感覺。因而,也有人把後葉催產素稱為“愛情激
素”、“戀愛興奮劑”。
愛情也有保鮮期
人類對愛情的期望很高: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然而,神經學家們經過反
復研究和論證,發現一對情侶的愛情可持續的最長時間為30個月左右,再往後發展
便轉化為親情了。這個結果對於相信愛情長久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
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雖然多巴胺、苯乙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化學物質的大量釋
放,會使人產生愛的感覺,但是,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期不斷地大量釋放這些物
質,因為神經細胞只有受到新異刺激時才會興奮。固定的兩性關係時間一長,相互
間再無新鮮感,也就再難以興奮起來,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情便消失了。美國康奈爾
大學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調查了37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生活的5000對夫婦,並進行
醫學測試,得出的結論是:18至30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男女相識、約會、結合和生
子,之後,雙方都不會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況。
奈克斯說,愛情其實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是由化學物質多巴胺、苯乙
胺和後葉催產素促成的,時間長了,人體便會對這三種物質產生抗體,而經過兩年
左右的時間,“雞尾酒”便會失效。之後,男女要麼分手,要麼讓愛變成習慣。
為了挽救愛情和家庭危機,科學家們還用生物化學原理研製出了“愛情保鮮劑”。
據德國《時代精神》月刊報道,2001年,英國研製並生產了女人專用的“愛情藥
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腎上腺素,可以增加女人的魅力,挽救那些對愛情心灰意冷
的女人。該藥水在倫敦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你的味道吸引我
男女之間的一見鍾情,過去以為主要是由於小夥瀟灑,姑娘漂亮,而現在一些專家
認為,可能他們身上的體味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有《性與嗅覺》一書的阿蘭
·赫思克博士說:“與其說‘一見鍾情’,不如改成‘一聞鍾情’更為貼切些。”
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在《自然基因》刊物上發表文章,指出女性更喜歡體味與
自己的遺傳體味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的男子。他們認為,人類為了避免繁殖太多或
太少,並確保後代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在演化過程中出現了這種基因搭配系統,
而這些基因就是人體氣味的來源,不同的基因就產生不同的體味,而這種氣味等於
一種信號。一系列實驗說明,人類與大多數動物一樣,在相當程度上,是生物化學
的奴隸。換言之,化學作用可能比精神、愛情作用更大。
美國人類學家吉文斯還發現,在愛情的神秘與偉大之下,還隱藏著一些基本基因法
則,而有好基因的人更容易成為異性追求的目標,因為擁有好基因的個體後代更為
健康。從進化論的角度看,與一個生產多病後代的生物配對無異於自取滅亡。只有
愛上健康的人,才更容易透過子女把基因留傳下去。
儘管激素、味道和基因的作用很重要,但人類在愛情方面並不完全受到本能的支
配,不同的人生經歷會使人作出不同的選擇。因此,後天因素在人類的愛情生活中
仍然很重要。當你產生愛的感覺時,可曾知道是大腦中的催產素在起作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