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09 13:56:34| 人氣22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嚴長壽 -【我所看見的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被稱為「飯店教父」的嚴長壽,長期關心台灣的發展,也參與多次國家的重要規劃、國際觀光事務,是台灣觀光旅遊的領航人。

正值台灣面臨國際勢力劇轉的時候、休閒產業即將引領經濟的時候,嚴長壽以自己幾十年來在國際上所學的、在專業上所領悟的、在地方上所看見的,做了條理分明又激勵人心的剖析: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台灣的國際級規劃,未來的努力方向。

在即將告別觀光旅遊這領域之前出版這版書,對嚴長壽來說,是他在這一行的畢業報告,對台灣來說,卻是一個美而富的未來。

■作者簡介

嚴長壽
民國三十六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
二十八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但是,自從踏入美國運通,便把「以觀光旅遊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當成一生職志,直到今天,初衷不變。
因此,他積極參與台灣的觀光國際事務,從組團到國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台北燈會主任委員、中華美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旅展主任委員、觀光協會會長,等等數不完的分外工作,無怨無悔。
一九九七年,嚴長壽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寫成《總裁獅子心》一書,這本書,立刻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以及金石堂書店「一九九七年最具影響力」、「蟬聯暢銷書排行榜最久」的書,也獲得了「一九九九年金書獎」,本人更獲得「一九九九年度菁鑽大章」。
二○○二年,出版了《御風而上》。這本書,同樣獲得「二○○二年金書獎」、金石堂書店「二○○二年最具影響力」的書。

■本書目錄

自序 我的畢業報告
第一部、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1-1 行銷台灣:文化是最大的加值
1-2 美食料理:台灣美食的優雅創新
1-3 節慶活動:用在地特色營造全球商機
1-4 文化創意:創造感動,贏得尊敬
1-5 會議展覽:吸引金字塔頂端的族群
1-6 醫療美容:無可取代的華人醫療觀光中心
1-7 宗教信仰:深度體驗,深層影響
1-8 休閒農業:台灣味大收成
1-9 青年旅遊:將年輕人帶上國際舞台
第二部 台灣的國際級規劃
2-1 從願景到執行:觀光規劃的公式
2-2 北部:華人的文化觀光重鎮
2-3 中部:都市與鄉村整合行銷
2-4 南部:以阿里山之名
2-5 東部:做台灣的納帕谷地
2-6 小離島:全球環保的夢幻示範區
2-7 大離島:讓澎湖馭風,金門秀軍威
第三部、未來還需要什麼
3-1 從兩岸到國際:友誼是最大的獲益
3-2 激勵公務體系:要萬丈雄心,要靈活獨立
3-3 妥善利用土地:不斷收回,才能生生不息
3-4 創新商圈規劃:如果商店街像百貨公司
3-5 導正技職教育:做中餐的亞洲瑞士
3-6 旅館國際化:假設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移動
3-7 提升料理境界:美食王國的幕後工程
3-8 從歷史找未來:文化是城市的關鍵競爭力
結語:但願世界因友誼而光亮

資料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N.aspx?PageNo=&PROD_ID=2680328657001
《我所看見的未來》內文試閱


文化創意
創造感動,贏得尊敬


台灣的文化中,有許多感動人的元素,
不論加入宗教禪修的藝術創意,或風靡華人地區的流行音樂,
只要用新的眼光,了解市場的需求及自己的優勢,
就能吸引更多深刻的觀光客,也贏得別人的尊敬。

我始終覺得,文化與觀光有密切關係。想讓文化活絡起來,需要藉觀光活動來吸引大眾參與;而一個地方的觀光,也需要文化來提升它的深度和內涵。如果旅行到一個地方,只是吃吃喝喝,這樣的觀光價值很低,不會讓人感動,更不必說吸引旅客再次回來。

多年前,澳門剛回歸中國,經濟尚未起飛,對未來也有些茫然。澳門政府及關心澳門前景的工商領袖舉辦了一場「澳門未來發展研討會」,我應邀到會中演講。演講中,我特別將澳門和香港做比較。

很明顯地,香港將自已定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它也辦到了。然而,快速開發,一切向現代化看齊,香港也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與內涵。

而澳門,由於葡萄牙政府並未積極開發,反而保留了一種慵懶的、悠閒的城市氛圍。我建議澳門,無論下一步為何,必須切記自己原有的文化特色,這是澳門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成熟的第二、第三階段觀光客正在找尋的渡假地點。

隨著這幾年澳門新政府的積極作為,大力引進公信力夠、包裝能力強的美式賭場,澳門經濟快速起飛。轉眼間,已讓世人刮目相看。
但是,澳門的朋友在二○○七年底又透過管道,邀請我前去分享文化觀光的想法。我不禁問他們:「為什麼在這個大家高舉澳門經驗的時刻,你們卻要我去談文化觀光?」他們說:「正是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你來多談一些。」

澳門極力發展博奕產業,一時之間,的確振興了澳門經濟,不過,關心澳門永續發展的本地人士,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危機。
事實上,澳門原來就以博奕著名,只是由於早期「舊勢力」的把持,經營老化,而面臨許多發展的限制。領導者能大格局的開放,全面引進更專業的賭場經營,的確是了不起的突破。

◎要快速繁榮,也要長期發展
但是,澳門靠最原始的刺激和聲色娛樂帶動觀光,吸引來的,大多是第一階段來自大陸的觀光客。這些人把錢賭光、吃喝過了就離開,不會深入認識和體驗這個地方。

另外,當一個地方的觀光市場,幾乎百分之八十或九十依賴第一階段的大陸遊客,只要大陸政策有任何改變,立刻就可能因為市場過度依賴而造成危機。而且,過度重視市場需求,某些時候,反而傷害到自己文化的保存與發展。

我在演講中,提出對澳門的看法。
澳門最具特色且令人津津樂道的,其實是因為華洋雜處、相互影響所成就的特殊魅力。其中有傳統的葡萄牙建築、半中半西的當地建築,和豐富多樣的葡國雞、葡式蛋塔、凍乳咖啡等食品。

如果有創意地包裝這個文化,塑造出澳門獨有的葡式幽情,一定能吸引第二、第三階段的觀光客。
可惜,這幾年,澳門原有的建築已悄悄消失,無數賭場大樓卻硬生生拔地而起。由於政府沒有要求開發商融入地方文化與建築造型特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建築,便被原封不動照抄過來,像幾個巨人霸占了天際線。

連本地人開發的漁人碼頭,都設計成仿各地知名建築的雜燴建築購物娛樂區,忽略了澳門在亞洲的真正特色,是一個葡中建築混合的前殖民社會。如果它能以葡萄牙或當時漁村為設計主題,加上音樂、美食,必定是獨一無二的澳門新天地。
更負面的影響是,由於沒有建立培育人才的機制,各賭場大量且全面向其他產業高薪挖角,許多中小企業無法以同樣的高薪留住人才,陷入經營困境,而年輕人也無心參加社團與公益事業。

賭場換來短期的經濟繁榮,卻可能讓澳門失去長期的文化競爭力,還有人民昔日的樸實精神。如果利用國際賭場爭相進駐的同時,要求他們為澳門明日的文化與觀光做出貢獻,或許會帶來更多永續的效益。

演講最後,幾個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等我半天,只想告訴我幾句話:「嚴先生,您說得很對。現在澳門人的價值觀正在快速改變中,學生也不想念書了,更無心於公益與社團活動。」因為經過快速致富,大家都認為外面賺錢太容易了,根本無法腳踏實地。
每件事情的發展,自然同時有正、負面的影響。我祝福澳門未來一帆風順,但也願意做一個反面思考的建言人。

@極愛與極恨
與澳門稱為兄弟的香港,也面臨同樣的困惑。在另一次香港大學邀請的演講中,我特別提到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所撞上的矛盾,就是意識型態的「極愛」與「極恨」。

就拿香港來說吧。
在英國統治的時代,英國人恨不得去除所有華人文化,於是,每條街都用翻譯的英國名稱,每個活動、每個教育內涵,都極力植入英國文化,包括社會菁英份子的榮譽、爵位。英國殖民地的陰影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同樣地,新的政府又恨不得完全丟棄原有的歷史文化與記憶,曾有上萬人居住的調景嶺被拆了、皇后碼頭、天星碼頭,甚至利東街,一個個也都將被現代建築取代。

冷靜思考後,或許我們會突然發現,香港之所以與其他中國大陸內陸城市不同,就是因為它曾經擁有這個很不一樣的異國文化。當歷史記憶隨著建築消失而逐一抹滅,城市的魅力也在悄悄喪退。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灣。
我們曾經被荷蘭統治,被日本殖民,似乎每一個政權都設法拆去前一代的遺跡。
但是,那經歷過的紅毛、日本,曾經擁有的原住民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眷村文化、中華文化,我們為什麼不冷靜地將它們重新融合,轉換成屬於台灣獨有的移民文化?從封建時代、威權體制過度到民主政治,為什麼我們不承認那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非要將歷史的遺跡消滅殆盡?

「極愛」與「極恨」,往往使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
◎為生命的感動而消費
其實,不論就古文物的豐富性、歷史深度、名山大川、現代建築,大陸很多層面都比台灣占優勢。就像我們的阿里山,如果和大陸的黃山、九寨溝的山水相比,只能說各具特色,卻無法擁有獨一無二的絕對優勢。但是台灣在文化上有優勢,文化絕對是台灣在國際觀光上的加值關鍵。二○○五年,我特別邀請文化界的老朋友林谷芳老師,到台北國際旅展分享他心目中的「文化觀光」。

有一次,林老師帶了一團人千里迢迢到西藏。西藏的物質條件非常簡陋,比起台灣,不知差了多少,加上地勢險峻,有團員還得了高山症。但是,一路上,他沒有聽到任何抱怨,沒能走完全程的人,還遺憾地說「緣份不夠」。

為什麼這麼辛苦的旅行,卻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林谷芳說,消費的目的有很多種,有因實用而消費、因誇耀財富而消費,也有為了追尋生命的感動而消費。像西藏旅行這種消費,追尋的,就是一種生命的感動。

其實,更多現代人渴望的,是在每日辛苦經營、追求物質之後,從另一個地方找到精神面的養分,這種需求背後蘊藏
的,正是文化觀光。
台灣要推動文化觀光,就要找到讓人感動的元素。這項元素,必須是台灣所獨具,而且無法被取代的。


在我眼中,台灣具有許多感動人的元素,只要我們懂得包裝,懂得詮釋。我再舉林老師的經驗做例子。
林谷芳曾經帶領一群大陸文化人旅遊台灣。他從文化觀光的角度出發,設計了一趟感動眾人的行程。
首先,到汐止慈航堂看台灣第一位肉身菩薩。

台灣有很多肉身菩薩,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共產社會原先是奉行無神論的,他們不信仰任何宗教。現在,看到一個老和尚過世後,遺體居然不會腐化,這些大陸人中,馬上就有人跪下來,大叩三個頭。

接下來,參觀專門治療癌症病患的和信醫院。
台灣醫院對臨終病患的細心照顧,對病人的尊重、對隱私權的保護,讓大陸人佩服不已。一位團員說,即使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大概也要十五年才趕得上台灣。我相信他們羨慕的,絕對不是醫院的硬體設備,而是經過長時間學習、融會而來的醫病關係和整體醫療環境。

◎懂得詮釋比擁有什麼更重要
然後,看漢唐樂府、優劇場表演,參觀琉璃工房。
漢唐樂府以深邃的南管樂音與典雅的梨園舞蹈為基礎,在傳統中注入現代劇場元素的表演,常常被國際重要藝術節、大劇院邀演,在國際現代舞團中,風格相當突出。

優劇場也不遑多讓,他們以靜坐、太極導引為訓練課程,呈現出來的鼓聲、體韻,觸動人心。
琉璃工房則以特殊的工藝,展現具有文化特色的玻璃創作。
這些種種,都是充滿台灣特色的文化資產。

看過演出,這些大陸朋友體會到,原來在大陸少林寺加強特技武打的功夫表演以外,台灣的藝術表演、創作,不只多了文化的元素,還融入宗教、襌學等人文思想,是一種更深刻的精神層面的呈現。

接著,欣賞台灣的茶藝。台灣茶產業和其他產茶國家比起來,發展得相當成熟,從產茶、製茶、賣茶到泡茶,每一個階段都極端講究,外人難以模仿。看了這些細膩的環節,大陸人讚嘆不已。

林谷芳在演講中提醒大家,只知道台灣有什麼,是不夠的。如何詮釋這些景點和文化,讓別人瞭解它們的珍貴,比我們具體擁有什麼,更重要。

這群大陸人士離台前夕,深夜兩點,一位團員發了e-mail給所有同伴。他在信中有感而發:「非常慶幸,五十年來文革的粗暴沒有越過台灣海峽。」

「文化與觀光不只能巧妙結合,還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林谷芳點出文化觀光最可貴的價值。
類似的行程,我也試著推薦給國際友人及香港文化界的朋友。
其中一個典型的節目是:參觀北台灣的朱銘美術館,認識國際大師的東方哲思和創作。之後,到鄰近的法鼓山吃齋飯,請法師帶領一到兩個小時的禪定體驗。續攤則去淡水拜訪琉璃工坊或到雲門在八里的排練場(寫這文稿的同時,驚聞雲門失火,只有盼望政府及民間,能全力協助雲門找到一個永續的家。)

如果晚上住陽明山,除了泡溫泉外,一定要去林語堂紀念館領略一代華人作家的風采、到擎天崗大草原享受天地的寬闊,再到松園看黃昏日落,品嚐食養山房的精緻人文料理。更細心的,就安排漢唐樂府或王心心等精緻閩南南管表演及吟唱。
如果是往烏來的方向,則拜訪內洞、優劇場,參觀坪林的文山包種茶園,以及擁有閩南安溪風格四合院建築的茶葉博物館。

◎新的文化創意產業
隨時用新鮮的眼光,觀看市場需求及自己的優勢,就能找到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意。我再舉幾個例子說明。
從六○年代之後,台灣在流行音樂與民歌方面,創造了華人世界無法複製的輝煌成就。

無論是曾經深入大陸每個角落的鄧麗君、侯德健、潘安邦(他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在大陸人人琅琅上口),現今紅遍華人社會的蔡琴、周杰倫、蔡依林,原住民歌手中,更有張惠妹、郭英男、胡德夫和動力火車等。他們的歌聲感動許多人,熱情的歌迷更追蹤他們所有的活動。
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看,台灣最應該成立的,就是一所當代流行音樂博物館。在其中,設置個人專區,如鄧麗君專區、蔡琴專區和張惠妹、周杰倫、蔡依林特區等。

有了這座博物館,懷念鄧麗君的歌迷可以來這裡憑弔她,其他歌手的粉絲,也可以在這裡看到偶像的成長過程和重要作品。這座博物館,更是大陸、日本及世界各地觀察亞洲流行音樂歷史的重要地標,當然,還可以販售和偶像歌手、流行音樂相關的各種產品。
這座流行音樂博物館可以吸引觀光客深入台灣,多留幾天,而他們的參觀、支持,同時能刺激台灣流行音樂更蓬勃發展,也為台灣建立流行音樂的領導地位。

@華人世界的百老匯
類似的創意產業,還可以細數下去。
國際旅客到了紐約、倫敦,一定會去百老匯或倫敦的戲院區,看長年演出的音樂劇獅子王、歌劇魅影……,或去歌劇院聆賞一齣歌劇。擁有華人舞台創意優勢的台灣,能不能在文化上成為華人旅遊市場的紐約、倫敦?

讓台灣的每一夜,有蔡琴的「情盡夜上海」、「跑路天使」,表演工作坊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暗戀桃花源」,果陀、屏風、紙風車劇團等的各種舞台劇與音樂演出。這麼一來,台灣很有機會成為華人世界的百老匯。
除了音樂、劇場的成就之外,王俠軍以脫蠟玻璃藝術開發出讓世界刮目相看、既古典又現代的琉璃作品,不也是台灣應該提供舞台、做為文化特色的重要素材之一?

將插畫當成興趣,而後轉為工作的幾米,他的作品已經風靡世界,由插畫、繪本、動畫,再延伸至廣告、商品,難道不該協助他成立一個「幾米繪本美術館」?

從傳統的老人茶到創意十足的珍珠奶茶,台灣茶文化不論是品質或內涵,都有脫胎換骨的改變。此外,從「開喜烏龍茶」到進入西方市場的「老子曰」飲品,以及打入大陸市場的「一茶一座」餐廳,這些不都是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

想成功包裝出台灣的感動之旅,只需要用心,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創意產業中,就有無限的寶藏,每一項都可能是豐富觀光資源的重要素材。

資料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Article.aspx?ARTICLE_ID=20080317182746023&Page=1

台長:
人氣(22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