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5 16:32:26| 人氣2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漢寶德 先生:建築天才哪裡去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October 30,2003
教育文化組政策委員 漢寶德

最近的台灣似乎對建築重視起來了。主要媒體的新聞不但老有古根漢分館的消息,甚至台中市政府的工業區交通計畫碰到東海大學校園,有人就臆想到路思義教堂可能被拆除而成為重大新聞。前幾天,國立台灣博物館要建新館,建築設計的商標與建築師的玉照都登出來了,對建築界來說,好像時來運轉,終於為社會大眾所注目了。

我認真的欣賞了國立博新館的斷面圖,覺得實在不能算是出色的設計。可是比圖得獎的建築師卻是中生代中最受矚目的一位。我不免想到,一個國立博物館的新館,尤其是要改裝一棟市區的大樓為展場,應該是建築界天才角逐的最好機會。為什麼選出的設計案會使人失望呢?我的問題引伸出來就是:為什麼沒有很多富於想像力的年輕建築師參加競圖?為什麼一位知名的得獎者不能做出更理想的設計?台灣的建築天才到哪裡去了?

這幾年來,我一直關心這個問題,以客觀的條件來說,今天的建築環境比起十幾年前要好太多了。建築的經費已經逐漸接近外國的標準,建築的業主辨識水準也大幅提升,為什麼我們一直看不到精彩的建築出現呢?全國的建築系自六所增加到數十所,而且都設了研究所。難道台灣建築界還能說沒有能人嗎?

以九二一震災重建來說吧!這場災難忽然為建築界提供了數百所新校園設計的機會。這些校園的重建經費直接來自教育部或私人企業,經費充足又沒有業主的干預,應該是極好表現機會。由於這樣優越的條件,九二一重建的校園確實為台灣地方建築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可是平心而論,離我們的預期仍然有相當大的距離。我不禁懷疑,是台灣的建築界實在無人呢?還是在制度上,真正的天才無法出頭呢?

二十幾年前在我教書的時候,每班只有十幾人,就有一、二位出色的學生,除了極少數,大都被社會的濁流吞沒了。我認為年輕人中有不少可造之材,中國的文化是產生設計家的理想背景。為什麼至今沒有看到天才建築家出現?是教育出了問題嗎?

也許是制度出了問題。如果我們的社會可以讓有天份的年輕建築師出頭,台灣建築界的氣壓也許不會如此低沉。台灣的建築師從考執照開始,就排除有天份的設計師。即使取得了執照,要怎麼取得設計建築的機會?如無特殊的背景與機運,幾乎是沒有希望的。如今政府帶頭,建立開放競圖的制度,似乎是為有天份、無背景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爭勝出頭的機會。可是行內人都知道,現行的制度距離真正選才的理想相差得太多了。年輕建築師投入珍貴的人力與物力有多少公正評判的可能?即使是公正,評選委員們的程度如何?即使是有判斷力的評審委員,各委員的意見會不會分散而選出平凡的作品?

政府正在大力推行文化創意產業,其中有一項就是建築設計。這是著眼於歐美國家的名建築師,縱橫國際,到處留下重要作品,希望我國建築師也能以優越的創意,與外人競一日之長短,並因此提高產值。可是要怎樣把我國建築界創意的能量發揮出來呢?

在國際上成功的建築師一定先要在國內有足夠鍛鍊的機會,得到相當的成績後才有可能。因此,在國內一方面作育有天才的年輕建築師,一方面提供優良的文化環境,可以使嫩芽成長為大樹,是非常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一直懵懵懂懂,繼續使天才埋沒下去,國內的建築水準都不能有效的提高到標準之上,還談什麼創意產業的推動?事實上,在建築方面我們仍然有殖民地心態。有了重要的案子就想到請外國人來設計。長此以往,台灣建築的天才仍然要像遊蕩的冤魂一樣,找不到呈現的機會!


載至 SAVOYE建築&生活電子報 第006期http://www.tacocity.com.tw/savoye/e_paper/showin-006.htm

台長: eru
人氣(2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