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8 02:48:26| 人氣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濫讀記】度量/曝光/書兩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利用餘暇上博客來網站逛逛,鍵入「楊絳」查詢居然找到曉園所出的《洗澡》及《將飲茶》還有書可訂,沒多想就訂了。時報所出版的《幹校六記》則已絕版,《我們仨》則要等到八月下旬才會出版。想到楊絳與錢鍾書,彷彿就是相知相守人生伴侶的範型,楊絳如今已是九十二歲的老人了,還守著人世間文化的孤燈,多少寫些回憶文章。像她這般年紀最可貴的反倒就是這些了。聽說《我們仨》份外感人,簡體字版也早已賣開了,繁體字版於是提前到八月底出,免得少了商機。

  下午開會,討論一梯次與大學生研習營的籌備事宜,面對七年級大夥似乎充滿未知的焦慮,價值觀幾乎已經出現斷層般的變化。都是媒體的炒作,這種以出生年次劃分的世代定義,可弄擰了彼此之間認識共處的認知。那也不過是過度簡化後的結果。

  晚上帶孩子到百貨公司吃飯,趕著電影《海底總動員》的熱潮,百貨公司裏到底是海底世界的影子,鮮艷繽紛的顏色吸引孩子的目光。飯後到書店閒逛,新出刊的文學刊物《印刻文學生活誌》剛剛上架,以雲門林懷民為封面的創刊前號厚達兩百多頁以99元面市,尚稱討喜。雲門專題佔達一半篇幅,選刊自大陸電影刊物的李小龍紀念專題也有相當份量,相形之下選刊張大春新作《聆聽父親》就顯得有些炒冷飯了,該是出刊時間的緣故。時報「人間」副刊選載三天,然後新書面市,印刻於是殿後。就文學刊物言算得上用心,少掉摘轉選刊的文章或許會更好。

  文學刊物越多樣化,越可能把文學市場做大。只這樣一來不免有人爭執會不會把文學的定義弄得更模糊了,反而拉低了文學的層次。這倒是多慮,文學本來就不該如此嚴肅,要真定義什麼是文學?什麼又是純文學?不過只是把簡單的問題弄複雜了。在讀書人的心裏,自然有一把刻畫好的量尺,正細細度量著呢!

2003/8/14

    ※    ※    ※

  連著董橋這個星期文章裏提到了三位老作家:楊絳、陳之藩及梁實秋,才驚覺離開那時代已經好遠了。那不光只是舊派人物才會憶起的壯麗勝景,至少不會粗淺地以為張大春寫《聆聽父親》會和朱自清的〈背影〉混為一談。本該揚棄把作品交到市場後所必須要的包裝行銷手段及費用,讓文字回復到最原始而根本的美裏去,卻為了能在層出不窮前仆後續的出版市場裏搶得一席之地,必須以可笑的類比引發市場的討論與爭議,才有曝光及被人發現的機會。已經不是單純閱讀文字的時代了,而是必須迎合那根本與閱讀無關的話題裏,為著實用的緣故,為著有同體感的緣故,所以閱讀。

  還有人在乎陳之藩的新作吧?在這紛擾的年代裏,網路寫作的可能早把文字經營的美學意義耗損殆盡,還有人在乎那字斟句酌的刻意嗎?我們不也一起享受了越來越淪喪的文字品質,讀著越來越無趣的散文、小說、新詩及其他?

  身為網路時代的讀者,應該還能要求更多些吧!

  深夜躺在客廳裏,享受難得的孤獨。手邊剛讀完的幾頁資料,連著兩期《壹週刊》裏的專欄文字,駱以軍擬模起孩子的口吻寫關於父親的回憶,虛擬的多,瑣碎也不少,小小的天地裏如常的生活竟也能拉扯出長長的篇幅,盡量把生活寫得片斷零碎,得花更多功夫及時間才能搞懂這件小事與那件小事之間的邏輯脈絡,讀多了卻也覺得煩了。聰明的寫作者總能想方設法把生活寫得不一樣,儘管那明明就是平淡無奇呀!

  換讀《時時刻刻》,寫蘿拉.布朗的一段同樣瑣碎,但卻是舖陳其生活多方面焦慮的必要手段。腦海中時時浮現的仍是電影《時時刻刻》裏那個表情木然但經常埋藏著不安的小男孩,後來終也走向自殺的路子。

  縱身而下,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2003/8/15

    ※    ※    ※

  晨起,隨意翻看昨夜讀《時時刻刻》關於女作家的片段,心想也該是讀這重要的女作家的時候了,不單是《自己的房間》,或更該讀《戴洛維夫人》呢!

  正午時分沒想吃飯,到社區裏的折扣書店逛逛,門口台灣麥克的推銷攤子正展著一批批精緻的童書繪本,索價頗高。隨意看了一下,大概是不像有孩子的模樣,銷售員寧願去招呼帶著孩子同逛書店的爸爸或媽媽。買了大陸學者趙振鐸寫的《字典論》,書頁內的作者介紹故意略去作者有關大陸的字眼,不知是刻意閃躲些什麼。另還是如反射動作般買了《國家地理雜誌》新刊,也不管正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湯湯的長期訂戶權益的問題。那早是釐不清的代理權移轉問題,苦了的仍是無辜的消費者。

  黃昏時分經新完工通車高雄到萬丹段東西向快速道路,傾盆大雨幾乎遮蔽了前方的路況。進屏東市雨勢才變小,回到家雨幾乎就停了。晚餐以後打發孩子陪爺爺看電視,騎車在屏東市區閒逛,不由自主又逛進了書店。購書一批:古籍版《兒女英雄傳》上下兩冊、林行止文集《拈來趣味》及《陰陽師飛天卷》,另順帶買了電影《時時刻刻》的電影原聲帶,還是為了作曲家Philip Glass,結帳時換了兩個隨手杯。離開書店時,竟有些發暈,該是為自己突然發作的購書慾暗自懺悔著!

  看電視有關張大春的訪談,那股自信與傲氣仍是小說家該有的模樣。帶著鏡頭一窺藏書,終見小說家經常在演講會場提及的大套筆記小說大觀,小說家坦承實際看完的不過四冊,倒也讓自己感到安心,原本書不見得非得都讀完,博覽群書的小說家也正為讀不完藏書所苦。

  夜讀金庸修訂版《書劍恩仇錄》開頭的部份,體會張大春所言近代武俠小說最傑出的書寫者,雖然這新訂的版本會壞了很多人的印象。再翻讀《時時刻刻》時,應是睡意正濃的時刻。

2003/8/16

台長: 徐江屏
人氣(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