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14 10:48:33|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果不再閱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幸好,這只是個假設性的問題,否則,會產生如何的後遺症,沒有人知道。

  翻閱書本,就像與相識多年的好友,因知心而對坐著,輕輕而徐緩地聽他說在他生命中所發生的許多事。每翻開一頁,就是生命的某個片段,或是小說,一小段情節:葛奴乙躲在地洞裡,仔細揣摩自己身體的味道,不管生活環境是如何拙劣,一待就是七年。也可以是一段生活情緒,李黎寫在圖書館中享受書架的味道,微微的霉味,來自對書的依戀;楊照能在書架上取下民進黨在多年前集體創作思索的「從地方包圍中央」,緬懷著這些投身政治運動多年的菁英們那裡想得到居然在千禧年之際贏得政權。每讀完一本書,就像體驗了不同的人生,經驗是他人的,體會卻如自己所親身經歷般令人興味昂然,非獨享這樂趣不可。輕翻書頁,就翻掉了都會的矯情與虛偽。

  可以不去考量買書時經濟上的折損,當想到消化這些後將會在智性上的收穫,就足以將之前的困頓與猶豫全盤散盡。每看一本書,就是期待,在作者流利的文筆中,享受娓娓敘述的愜意與閒適,或因此而欣喜快味,也可能因閱讀而心痛愁苦,閱讀可以是情緒的漫延,隨旅行文學而開展視野,悠遊於不同人文風情中,體會世界大同到底是怎麼回事!讀理察.柏德的《獨自一人》,可免於自身陷入孓然人身的意志淪喪困境而體會與惡劣天候抗鬥究竟會對人摧殘至何等地步?看《日暮東陵》,會痛心於無知軍閥只圖眼前私利而視珍貴陵墓文化傳寶於無物而大肆破壞與掠奪,徒然暴露出人性的貪婪與對文化遺產的漠視,只求滿足自我的暴利,對於歷史、對於過往的一切,不必放在心上。

  情緒是滿溢的,因為對人性有更透澈的認識,理察.柏德可以是個典型,孫殿英當然也是。同樣對民國初年的場景書寫,岳南可以夾敘夾議、寫大清帝國自入關以來的人性傾軋,權力競奪,張北海則寫兒女私情與小我在動盪世局中的自我定位,國家大事照常發生,《俠隱》則以隱世之姿,尋求報仇的契機,也顧不得會對國際局勢產生如何影響。楊步偉《一個女人的自傳》,則因為與動盪世局產生關聯,讓原本屬個人私記的平民傳記,也有了勾勒時代背景的沈重意義。同樣是人,同樣是生活,情緒的漫生卻無遠弗屆,與世共生。

  這些全從閱讀而來,全從撫卷瀏覽、心領神會的點滴心靈體悟中而來,少了智性的省察,就少了生命的生氣。自然無從想像,如果不再閱讀…

  我們就得事事物物以親身體驗來滿足想像的自由意念,登不上大山,就少了對大山的敬崇;近不了大洋,就不能如卡爾維諾看海般在每一個不同的浪波中細讀隱藏的生命的律動。沒有大智慧,就不能如證嚴法師般徹悟生命原來也有枯木逢春的榮景,心中仍可能有上國存在。沒有豐沛的想像力,就不能進入張大春如鼠般竄逃,最後仍走不出的江湖。只能憑著一己之力,設法了解政治局勢能有多大的影響力,不能如陳文茜般以虛擬的夢境解讀正在發生的現象,也無法知道原來文字也有豐富的樂識,除非像南方朔般醉心於文字的奇詭氛圍中。

  少了閱讀,居然只能渾渾噩噩地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求自我解脫的可能,看不到智慧的靈光,嗅不到心田通透的清新氣息。背負著一身沈重的疲累與俗氣,踽踽獨行於生命孤寂的旅程中,幽闇而詭譎,紛擾而苦悶。

  美食滿足了口慾,閱讀豐富了智性,隨著年歲的漸長,閱事的累增,只固守在自我的國度,不僅識見有限,更有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的危險。當看到李敖在《要把金針度與人》一談就是兩百本古籍,這已不是愛書人的頭銜可以說明,而應以讀書家稱之。而廣博的學識,是否能增加對事情的判斷力與決策力,還有待討論,至少,消化吸收這些閱讀資料,就已經夠讓生命,更呈現甜美與富足的喜悅。

  能想像不再閱讀後會是個什麼模樣?真要是我,可能就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了。

台長: 徐江屏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