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15 03:46:34| 人氣2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社區/群的文學民主化潛能?——回許赫4/11留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社區/群的文學民主化潛能?——回許赫4/11留言】

許赫於兔牙小熊詩磨坊留言(2002-04-11 21:28:49 ):

可不可以這樣說,網路其實開展出來的一個龐大場域,一方面是承載了更多的書寫者,另一方面卻也是帶入更多讀者的現身。過去對作品的批評權力長期掌握在有書寫發言權的人手裡:文學批評、文學作家、編輯、學院研究者等等。那樣的時代所標榜的讀者主義其實是被壟斷的,只集中在有限的人手裡而形成一個小眾圈圈。網路文學的散布與討論讓眾多讀者的發言位置得以被看見,讀者的發言無論是情緒的表達喜歡不喜歡,到意象的討論,對作品本身的發問甚至不同書寫企圖之間的競爭等等,都在網路的留言版、BBS討論區、個人信箱等工具中達到彰顯。並且這些網路討論更跨進平面出版被收錄在文學出版品之中,所以我覺得網路文學真是讀者主義時代得以真正來臨的一個時代條件。

小熊回應:

許赫兄,你的論點我十分贊同。你提到了兩個重點。

首先,容我借用Bourdieu的理論對你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重述或補充。文學場域因為「網際網路」這個外部因素的介入而「擴大了文學場域內的文化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連帶地改變了文學場域結構,這些新進者一開始處在一種品味階級的低位狀態,原先在文學場域內的佔位者握有定義文學和作家合法性的權力/利,對這些新進者予以貶低或污名化。這些新進者則透過異端模式,進行一場重構文學場域的鬥爭,企圖奪下文學場域規則的制訂權。

再來,你看見了網路社區/群的文學民主化潛能。網路社區環境的特點諸如認同的流動性、反階層與互惠文化等等,使得文學的參與更佳地自由開放(尤其是網路發言空間的開放性
),讀者的地位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正視。網路文學社區興起之後,從各方面來看其社區面貌都較接近18世紀英國文人咖啡館的社區模式:無明確權力掌控者、組織結構鬆散……。與文人咖啡館相同,理論上任何人皆可加入社區,然而在網路發展初期(90年代中後期至今),具備上網能力者仍屬教育程度較高之一群,就此點而言,其參與人口的多元化程度反而不如文人咖啡館。不過,上網人口組成男性高於女性,這一點倒是與文人咖啡館相當符合。從參與機會的不平等可隱約看出網路文學社區的權力面向,尤其網路社區因其技術特性,造成了科技權力等等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展現在新型態的文學社區?種種細節,有待相關研究對其進行一番經驗研究的考察。

無論如何,「讀者的發言位置更容易被看見」、「文學媒體近用性更高(但也更加個人化)」等等網路環境特性直接構成了網路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的參照架構(不論他打定要擁抱這種特性或刻意忽視這種特性,他都無法免除這種特性的影響),這已是一個無可抗拒的事實了。

台長: 冬啵&兔牙小熊
人氣(2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