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8 14:04:31| 人氣3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留言回收之文人自殺系列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hy not
留言時間 05-14-2001 17:22
尋找〈人間失格〉的朋友們,小知堂即將出版這本書。
之前有人提及這書,偶便拏來再看了遍,篇幅不大,手記體自況小說。順便還看了芥川龍之介的〈大導寺信輔的半生〉同〈某阿呆的一生〉,芥川對太宰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順道建議︰讀〈斜陽〉可找屠哥孽夫〈貴族之家〉參考。
讀〈人間失格〉有些感想呼應其他閱讀經驗,復旁及一己近年所思所感,有些意念,擬將之寫下。三島郵寄孵言其最不齒於「無法統一之人」,卻猶不能自免於失格而不自知,〈假面的告白〉其實與〈失格〉類也。我想起對太宰治是書拳拳服膺的小說家邱妙津,雖然,她的調性卻與太宰治很兩樣。

Enid
留言時間 05-25-2001 02:41
『人間失格』已看完。因為why not和mumuki都曾吩咐我要交心得報告,所以我乖乖地來了。不過先警告mumuki,如果你還沒看而且顯然沒時間看此書的話,先不要看我的心得,以免受到不良成見的影響。
why not曾提過「太宰治」受「芥川」的影響甚鉅,確實如此。但是同為遺作的「某阿呆的一生」,卻更讓我想到「漫遊者」裡的發問:「回首一望,彷彿瀕死之人,一生閃過眼前,最後留在視網膜上的,會是什麼?」
「某阿呆的一生」好像在回應此問似地勾勒出來幾則抒情的「回首一望」,如詩亦如畫,比較像是以一種飛翔的姿態(即使是人工翼亦無妨)俯瞰一生;而「人間失格」和「蒙馬特遺書」則是血淋淋地往自己的宿命深處鑽進去,挫骨吮髓、百死無悔!
我的心得該怎麼說呢?一句話:「當人,他不夠資格。」?當然,我指的是小說裡的「葉藏」而不是「太宰治」。雖然這「2人」明顯有著分不清主僕的從屬關係。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違抗的命運、都受限於某些掙脫不去的枷鎖,就像多數精神病患其實是腦部受損一樣迫於無奈,於是,所有的人不免都只能走向被命定的路……但是!但是!這摳「葉藏」還是令我不想原諒!!
您瞧他,把自己人生的一切悲慘失敗全部歸罪給別人!反正不是嚴厲父親壓抑他就是世人的虛偽使他隱藏本性;向恐懼與慾望屈服、向酒精尋求逃避,連藥物中毒都是別人害的;甚至是因為別人的一席話讓他學業中輟、改變了一生;人說要死他也跟去;而當一瓶安眠藥來到他手邊他就吞下去;連尋死都失敗了,被救醒之後馬上說他要到沒有女人的地方去……反正都是別人的錯,與他毫不相干!
再瞧瞧他的老婆被人以暴力「玷污」時,他的反應是:躲起來哭!(連去救她都忘了??)他哭他的自信與「無瑕的信賴」受到打擊!這完全叫我抓狂!真是連唾棄都浪費口水!
當一個人是為了某種模糊的嚮往或對方對自己的信任而結婚時,這人在意的是自己的缺憾有無被彌補的可能、這婚姻的重心是放在對方將會付出的「迷戀」與「照顧」,這種自私的計算與交換性質,絕不可能與「愛」相關!他沒有愛人的能力。
總之這小說實在太恐怖了!「不是在墓地看到幽靈的恐怖,而較接近在神社的杉木林碰到紅衣女鬼的恐怖!」
我不知道世上到底存不存在著地獄,但我確定「葉藏」無疑活在無間地獄裡。
我沿著鉛字一路失格墜落,深夜的床邊恍似有怨靈幢幢而至,我愴然望向他們,不管燕瘦環肥皆傷心慘目,而其中無一不是我自以為已經消滅的,我的許多隱晦人格……「太宰治」以這樣雷霆萬鈞的筆力向讀者襲來,再健全的心靈也要潰散崩毀,那些塵埋冰封的往事必然亦要破土而出……
總之我不想再以對死者的忌諱或悲憫來美化他,因為我若永遠不敢看清事實,則我也將輕易找到我淒美的面紗,從此我就可以躲在那後面自傷自憐自戀,反正命運是注定的,人生到頭來總歸一場空,所以乾脆就什麼也不用做,然後一死了之……?
好像人生是這麼簡單?但是又似乎不然?我翻來覆去寫到這裡,是不是離太遠了?而我究竟想趕赴什麼方向呢?
或我試著結論:「太宰治」是「葉藏」的罪;「葉藏」是「太宰治」之罰?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若沒有『人間失格』這挫骨吮髓的「罰」,太宰治之「罪」將連一絲救贖的可能都沒有;而他也將和書裡譴責的「世人」以及「葉藏」一樣,「面對阻礙著前途的絆腳石,蟾蜍,會繞路而行。」

*阿發*
留言時間 05-25-2001 09:08
老夫看書有個怪癖'凡是作者有過自殺前科者'一概不看'如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三毛ˋ海明威-----等等等等'不尊重生命者其作品亦不值得尊重'ㄖ本文人認為生命當如櫻花般在最燦爛時結束'然花開花落乃四季循環之道'自殺已違背了此道.
(Enid兄下筆如神字字珠璣'老夫望塵莫及'此篇牢騷乃針對當前自殺潮有感而發'並非對兄不敬)

why not
留言時間 05-25-2001 12:23
暍,儼然又是個「自殺潔癖者」…欲辯已無力…
三毛的死不同其他,較為詭異,據說她後來附了魔,附魔何也?詳見「大法師」,道教喚「鬼附」。哲學雜誌不知第幾期有讀到她的事,一位天主教教士寫的個,偶認識這神父,故有此八卦一則。
大作讀後心得再敘。

owl
留言時間 05-25-2001 16:56
腦子在思考的是自己,感受最直接的也是自己,有些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不成為理由的痛苦,其實都可能是當事者最無法承受的。
有沒有考慮到家人的感受?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但是即使想到了,還是選擇自殺,不是表示自己的痛苦甚於讓家人痛苦這件事嗎?誰都不是當事者,誰也無法評論自殺的對錯。讓別人痛苦不對,但是讓自己痛苦就是對的嗎?
小腦子沒有大思想,人生什麼偉大的道理,我也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人的生命短暫如繁花一瞬,個人生與死又豈是他人能批評置喙的?

Levine
留言時間 05-25-2001 17:08
我很自私的想,有些人還是別自殺的好。如果張岱在改朝換代後走上引決的道路(他想過的),則我們那有機會看到《陶庵夢憶》這麼棒的筆記書呢?回憶讓人沉醉,卻也使人痛苦。人生如夢,『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這點我想張岱是做到了。

why not
留言時間 05-26-2001 14:47

我只不過是想要努力生活得與從我真正的自我之中來的一些啟示相一致而已。為什麼竟會這樣地艱難啊?
---赫塞〈德密安〉
近人王國維將作家區分為主觀詩人及客觀詩人,前者對生命、世情的關照必須投入,而後者則不妨帶些距離(容格亦說藝術家有內向、外向二型),由此一角度言之,偶倒願意將一個作家的「成長」或在「社會化過程」後習得的價值,視為一種由主觀到客觀的轉變,此中所透顯的是自我生命進境的另一層完成,沒有絕對的價值判斷。對於這些作家的「死」,套句赫塞的話,也許他們都只是為了「活的和自我內在的啟示相一致」罷了,若然,他們追求這一目的的手段,也足以令偶們動容。
莊子說人在「成心」中失喪「天心」,E.列維納斯講人皆藉他者確定自己存在的座標;既不能自外於人群,「媚俗」遂成為必然。三島由紀夫欲在異化的人際網絡中求人之純粹本心而不得,遂以生命競逐決絕扭曲的美為一己出路,〈金閣寺〉中,主人公發現其師父、母親皆偽善矯情之人,教他痛苦徬徨不已,其生命中唯一可見的「真實」,竟是他那位身體殘疾醜陋而性格邪惡的朋友,甚至此朋友也不能守住最後一道防線,讓主人公發現一絲虛偽的線索,是以這位金閣寺中的見習僧在現實中層層偽善的包裹下向倒臥地上的孕婦惡意地踢上一腳是可以理解的了,他最後火燒金閣寺的舉動毋寧是想在「美好」尚未死絕之前將之毀滅,可憐無力地想維繫最後一點賴以生存的基礎不至淪陷——他那頗具象徵意涵的「父親」。(可惡,有事出門,未完待續)

台長: 隱匿
人氣(3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