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07 20:15:33|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討論》20020207--台灣的狂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加註:標題不是樂透明牌

在我不在台灣的這八天,台灣發生了許多事,有些是我出國之前所發生的事件脈絡的延續,而有些則是我出國當日所無法預料到的未來之事,而在我回國後,這些讓我感覺有一段時空距離的時事皆已成為歷史上的確定,而未來也將在這些確定的基礎上,按照其發生的脈絡而行,且在所有人都無法預期下逕自發展它的歷史。

從我自己出發,我與台灣歷史的步調,由於時空環境的殊異,有著明顯的斷痕存在著。由於人是相當依賴習慣的動物,當我習慣了寄宿在東京飯店時養成的生理習慣,思考邏輯,與孤閉的心靈,回到了熱情的台灣後,我明顯的感覺到我的母國,相較於其他國家或其他民族,是如何處於一種情緒上激情的生活世界裡。然而,我如此的說法,並沒有任何價值上的判斷,或是一種文化上階級羨慕的動機,我之所以如此說,乃是對於時空與環境錯置後的不適應,所抒發的一己之見。從日本因十四頭鯨魚擱淺而瘋狂報導一週之久的炒冷飯行為出發,來看台灣人民關注的焦點,台灣人民實際上是多了一個身體力行實踐性格。另外,我們也在相當的程度上喜好關注動態的群眾互動(例如:國會改選)。

舉國會改選這個例子似乎不太適當,因為國會運作關係到全民日後的生活,世界各國對國會的關切是一樣的,但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我們民眾普遍缺乏興趣,我們對於一些媒體所哄抬的新聞所付出的關心,似乎超出正常的程度(不精確地從我的感覺測量),於是媒體與民眾熱情便辯證的發展,媒體有能力塑造群眾激情,另一方面民眾也有能夠改變新聞品味。有人曾戲稱台灣是個政治島嶼,歷史開了台灣一個不認爹娘的玩笑,於是台灣人打初生就與政治扯上關係,後來情況更為激烈,每一次選舉造勢中,台灣人民的熱情,衝動地可以將這個島嶼蒸發。我敢打包票,台灣人絕對不是『個人主義』的信徒,雖然年輕一輩絕大多數是『個人主義的』美國,或『東京澀谷流行』的崇拜者,但僅止於崇拜,絕對稱不上是個人主義的全面同化。

對於『個人主義』的解讀,若從近似凡事自以為是的角度去理解當然是負面的,然而若是論及對於自身品味及習慣的認同與肯定則是較為正面的說法;潮流,風尚在台灣等同於集體的盲目拷貝,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可以看到一種出自於相同行為模式的行動,在社會各階層翻轉複印,整個社會所顯示的同質性極高;『創意』原本的屬性應該極為『個人的』,但是在台灣,創意的發生是全民共享的,全民共同實踐的。在此,不得不對國家工具所產生的高度同化效果致敬,教育制度,法律制度,與共同道德約束在這個相當依賴的社會證明其效非凡。人具有心靈,創造力等自然天賦,但是現在我相當懷疑:在這個依賴的個人,所建構出來的依賴的社會中,心靈的自由是否還能開闊,是否還能坐擁藍天?依賴彷彿是個化學連帶反應一樣,造成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全面變質,全面的同質。

(我必須承認我也是此一群眾浪潮中的一份子,以避免有人把我的觀點當成是知識份子的高談闊論,事實上,我的說法有很大的部分是參照我對自己的反省而生的)
(承上,我似乎過度等同自己為群眾了,於是整個想法看起來忽大忽小,呈現出一個失焦的圖像,把它當成一個自身反省或許恰當,若當成一個全面性的評論則缺少格調。)

台長: YEN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