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5 09:41:04|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心理學網路改變了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改變了什麼
一、網路小説:
網路媒體的轉型為傳統印刷媒體、電子媒體、網路媒體到網路小説。網路小説緣起為199年,來自一名叫“痞子蔡”的作家在網上推出了一部名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小說,從此網路小說粉墨登場。網路小說往往帶有一定的“自傳”式,真實感強,貼近生活。現在流行的玄幻小說則是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也符合一定年齡層讀者特別是青年人的口味。另外,很多網絡原創小說都是連載的,讀者看的同時不斷留言提出意見和建議,作者也隨時修改。這種依著讀者胃口“量身定做”的小說應時應景應人,自然大受歡迎。網路小說創作的發表興盛起因,大概有以下緣由: (1)易於發表;(2)易於傳播;(3)易於得到讀者回饋;(4)易於出版。
網路小説的特性為文本的首次發表在網路上,一邊寫一邊發表,寫到那裡就發表到那裡,造成文學守門人機制的瓦解。為什麼愈來愈多人閱讀網路小說,原因是不管男女皆適合的文學作品、作為勉勵提醒自己的網路小說、方便自己,省時、省錢,又省力、小說作品放置於流行的BBS、放置於華麗美化又有動人音樂伴隨的網頁。在網路小説流行背面的後遺症有,作品的素質有些並不是很好,沒有選擇小說能力的現代人,侵權!這樣會看不到更多好看的作品。

二、網路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互動方式為網路社群的興起:
所謂網路社群是蕃薯藤、雅虎奇摩等網站,建構所謂的「家族」,讓對相同主題感興趣的人聚在一起。這些「家族」與「討論區」的會員,便組成一個個的網路社群。每一個社群,都是社會的小小縮影,從社群中人們更加敞開心胸,卻又充滿虛擬的微妙感覺,確實影射了社會的某些現實狀況。構成要素:不同的表達溝通型式、個人身份的建立:如簽名檔的角色扮演、成員的關係、行為規範的建立,類型有興趣導向、人際關係導向、幻想導向、交易導向。網路社群成立的步驟:確認願意、建立模式、發展平臺、檢討改進、行銷推廣、經營管理。網路社群是一個社會組織網路,互聯形成全球化、地球村,及各部落、自治區等。有網民上網,追求的是無政府世界的自由,不過其實虛擬社區也存在著等級,有管理人及新鮮人,有網主及過客,前者有權取捨網上資訊,當把關人;而後者有「服從」或「轉台」他去的自由。

三、網路改變了生活作息:
網路化的特色,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島,資訊來源為消費大眾的虛擬身份,溝通行為、人際關係只存在於「發生」中。尤其影響大是網路遊戲的衝擊,網路遊戲是指主要透過網際網路或區域網路讓多台電腦的使用者共同遊玩的電腦遊戲。遊戲的形式有很多種類,多半為策略遊戲、動作遊戲或角色扮演遊戲類。網路遊戲的發展可追溯至1970年代大型電腦上,由於網路遊戲需要較大量運算以及網路傳輸容量,因此早期的網路遊戲通常以純文字訊息作為呈現方式,重視玩家與玩家間的互動,而非聲光效果。特質為時空人物的流動性、匿名隱藏性、高度涉入感、高度互動性、專注性與排斥性、不確定性。網路遊戲的功能:
(1)是一種滿足各種可能的活動。
(2)在「幻想」與「真實」間的迷文化是歡愉。
(3)情緒性的情感依附是生命歷程中的正當表現。
(4)涉入感(專注力的培養)。
(5)想像力的激發。
(6)角色的扮演(自我認同與社會價值的建立)。
(7)解決問題真實人生的練習。

四、網路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是網路購物:
網路購物,其意義為網路拍賣才可以出價,網路商店購物通常提供紅利回饋,無法出價喔!優點:利於取得未來的競爭優勢,決策的便利性、自主性,成本優勢,良好的溝通,優化服務,多媒體效果。缺點:缺乏信任感、缺乏生趣、技術與安全性問題、價格問題、廣告效果不佳、被動性。
使用網路購物的因素能提供個人化的溝通服務諮詢方式,針對產品內容的解說及相關的資訊、方便、節省購物時間、產品可先適用,不合意時可退貨、市面上不易購買的商品、特別是直接可由國外訂購、產品所擁有的品牌、形象、信譽、產品付款時可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產品的種類齊全。網路購物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其喜愛的構面有:隱密性高、沒有煩人的銷售員、不需要出門即可購物、容易比較產品的價格、24小時均可使用、獲得更多更快的資訊。

網路改變在現今社會已經是一個絕對存在的事實,如上述的網路小説、網路社群、網路遊戲、網路購物對社會實際上也造成了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有好有壞,無法一概而論。好的影響是生活上的便利,藉由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於發展學術、思想交流,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有幫助的。壞的影響為網路強調主動性與客製化,使新聞資訊、意見傳達管道狹隘,容易形成偏見,讓某些人沉迷而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陸、結論:
無庸置疑地,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互動方式與生活形態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對網路心理有很多的疑問,但卻很少有確定的答案。以本文為例,網路已深入我們的生活,其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與行為,對個人人格、心理、人際互動、團體行為,以及日常生活模式皆產生變化。幸而人類對其他情境的心理已有相當了解,網路只是另一種影響我們心理與行為的情境與脈絡而已。
此外,我們可從過去使用經驗得知,網路的使用者可以影響與塑造網路環境,使它變得更好,經由學習和訓練,也可改變網路上的人際互動模式,使它可具人性化和親和性,降低衝突。而網路社會帶來許多正面效益和負面問題,以現有網路的發展,尚無法論斷網路使用潛在的可能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更全面的觀點,了解網際網路,也了解心理學與網際網路的關係。


參考書目
1. Munro, Kali (2002). Conflict in cyberspace:how to resolve conflict online. from John Suler‘s 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 http://users.rider.edu/~suler/psycyber/ethics.html.
2. Suler, John(1998). 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 From http://users.rider.edu/~suler/psycyber/psycyber.html
3. Zgodzinski,D. (1998). Cyber therapy: the latest trend in problem counseling is Internet therapy via e-mail. Internet World, 7, 50-55.
4. 白慧娟 (2001)。網際網路中的心理議題。教育科學期刊,1,頁67-78。
5. 吳國載、劉奕蔚(2000)‧網路影響圖書出版業之出版決策之探討--以蔡智恆的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為例。印藝學報,80-95。
6. 洪志郎(2007)。網路遊戲--打發時間的好去處。網路資訊雜誌,102-105。
7. 張景然 (2007)。網路社會的心理學分析。諮商與輔導,253,頁24-30。
8. 華萊斯 (Wallace, Patricia)原著,陳美靜譯 (2001)。網路心理學講義。臺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1999)。
9. 鄭葦荃(2007)。電子商務發展看今朝。數位時代,頁492。
10. 蕭景燈(2006)。網路社群成行銷焦點。動腦,頁51。

台長: librain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