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9 21:51:17| 人氣574| 回應0 | 上一篇

書寫旅行的都營巴士路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九九三年,平成五年,因為學習日語的企圖與追逐旅行的浪漫,我成了「短期滯在」東京的就學生。居住的二樓木造宿舍座落在西武鐵道沿線的「江古田」,學校則位在新宿東口的紀伊國屋書店附近,從地鐵綿密的地圖看來,似乎不算遙遠。

日本人一向對通勤的時間斤斤計較,尤其以東京人來說,面對上下班尖峰時段的電車擁擠,簡直壓抑著一種要命的耐力極限,男人的髮膠古龍水與女人的唇膏香奈兒,全部依照車廂的形狀壓縮成一個暫停呼吸的人肉膠囊,從都會之外的住宅區往都心的商業中心沿線吞吐,週一到週五,每個清晨與黃昏都無法倖免。適應上下月台的節奏移動腳步並且學會在車廂裡找到空隙呼吸,是初到東京的外國人最為痛苦的訓練。

一開始,我也曾經努力想要成為一個賣力擠車的東京住民,從江古田宿舍的街道起算,穿越三個月台,轉搭西武池袋線與JR山手線, 28分16秒不曾閃失過。

不到三個月,我就不耐煩了。擠在電車裡猶如生產線上的真空包裝飲料,有一種在擁擠之間疏離的荒唐。每一次自己的額頭頂著不相識的日本男人領帶,太陽穴感應著對方的胸口心跳,即便是陌生也忍不住想要偷笑。東京人如何在下車之後瞬間稀釋這種尷尬,想必是我這外國人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於是,我決定搭「都營巴士」上學。

搭巴士要花上三倍的時間,因此我成了全宿舍最早起床的人,七點鐘不到,我就得站在一個路口之隔的拉麵店門口站牌下排隊等車,巴士到站的鐘點跟站牌上標明的時間一模一樣,顯然那時刻表是經過精準的計算的。

利用巴士通勤的人本來就很少,即便是連結兩個電車車站之間的接駁,也總是上上下下稀疏的乘客,從江古田到新宿東口,除了在「JR目白」車站之前會有短暫的擁擠之外,整條路線都極為悠閒舒暢,空盪著一種通勤時段可以大口呼吸的奢侈含氧量。

比較起來,像我這種將通勤當成旅行的乘客,簡直就是揮霍時間的怪人。我喜歡挑選車輛前段的單人座位,大部分時候還堅持司機後方的位子。都營巴士的司機先生總是穿著雪白的襯衫和熨燙工整的西裝褲,頸上繫著黑色的領帶,頭戴著帥氣的帽子,天冷的季節裡,還會加上西裝外套。他們身上都配備一組小型的麥克風可以對全車廣播,乘客上車的時候要問候打招呼,下車的時候得道謝,緊急煞車之後必須道歉,遇到客滿的狀況他還得拜託車內的乘客共體時艱,挪出一些空間讓趕著上班的朋友可以順利擠上車。司機看來是受過訓練的,而說不定也是日本人重視服務業的民族性使然,他們所用的詞彙都是謙恭的「敬語」而非暴躁的命令語,這倒是讓我這個被公車司機斥責慣了的乘客,有一種受寵若驚的陶陶然。

司機身旁有一個多功能的機器,透明的壓克力底層配備一條不停轉動的輸送帶,外面則有五百元硬幣、千元紙鈔與卡片的專屬輸入口。恰好120元日幣的車資匡啷丟下時,銅板就順勢滾進機器內部做「分類處理」,沒有準備零錢的乘客塞進五百元銅板或是一千元紙鈔時,機器就會運用先前吞進去的銅板隨即找零。而機器吞食卡片的速度也很快,同一張卡片不但可以搭巴士,還能在所有的都營地下鐵穿梭自如。每次我看著那部俐落的機器處理上下乘客的車資時,總猜想那機器裡頭肯定藏了一顆聰明雪亮的腦袋。

從江古田到新宿東口的沿途,會經過日本皇室成員就讀的「學習院大學」,校園附近的道路有整排蓊鬱的參天路樹,春天是櫻花,夏季是鮮綠,秋天則金黃一片,遇到了冬季下雪的日子,則濃郁著北國才有的風情。下雪的清晨我會將臉龐湊近車窗哈氣,雙腳縮在座位下方的排氣管取暖,奢望在街道的風景裡搭上一部沒有終點的龍貓公車。

「學習院大學」附近有座庭院深深的豪宅,平常只是路過,只當那是風景的一部份。有一天早晨卻在那豪宅附近遇上了大塞車,電視台的轉播車佔據了大半的車道,動彈不得的車陣沒有人按喇叭,只是好奇的貼著車窗張望。當天晚上看了新聞報導才曉得,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過世的消息是當天的頭條,而我竟然在巴士路線的來往中,跟這一個在中日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物擦身而過卻不自覺。

如果說,短暫的異國生活給了這一輩子意外轉折的生命歷練,那麼,那一段搭乘都營巴士的清晨,可能是我最貼近浪漫想像的城市移動。我小心的掩藏著異鄉人的孤寂,卻忍不住在路線的行進裡勾勒旅遊的記憶。我不是個通勤的人,卻成了一個用尋常生活書寫浪漫的過客。

圖:從江古田宿舍窗口看見的街景,生平第一次看見雪,可惜圖中的巴士,隸屬於關東巴士,跟我習慣往來通學的都營巴士不同。

台長: 米果@MIMIKO
人氣(5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