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2 03:24:02| 人氣6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聲色之間-最浪漫的君臣關係-李世民與魏徵(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兩個男人,而且一位是君,一位是臣,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關係?

國光劇團2004年度大戲—李世民與魏徵,上週末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上演了。這是大陸劇作家—陳亞先先生的劇本,這次的舞台,是由兩位老生演出主角,不過李世民不帶髯口。

實際上,這齣戲在半個多月前,就曾經在敦南誠品舉辦過一次講座。在講座當中,「二王一后」--魏海敏小姐、吳興國先生、唐文華先生,對我們做了幾段示範,當下我就想:天哪!這齣戲真的是…

相、當、猛。

姑且先不論當年李世民與魏徵到底是什麼樣的君臣關係,身處於現代的我們,當然不可能知道真相,當年的史官,也不可能字字句句都真實,所以,正史我們先放到一邊去,到底魏徵有多愛天下人民,李世民又是個如何的明君,先別管了。

因為劇作家想以一種,處理「戀愛關係」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對我們訴說一份相互依存,卻又相互較勁的情感。

玄武門之變後,前太子洗馬魏徵,自然成為了李世民想除之而後快的對象之一。房玄齡不畏危險地通風報信,要魏徵與家人快逃,但是隨後趕到的李世民卻阻絕了逃跑的路。此時,我們看不見魏徵的驚慌失措,只聽見他撫琴。在瓜棚下,李世民聽著琴聲,深覺此人不比尋常。等到魏徵出現了,還真是個不尋常的登場。他被頭散髮,衣衫不整,見了李世民也不下跪,在他面前祭拜前太子,邊拜還邊罵,罵太子不聰明,罵太子不是個明君的料,說了一堆不中聽至極的話。還跟李世民說:「我也算是你的師長,你怎地不跪我?」李世民氣極惱極,卻不斬他。想了想,反倒笑了:「就封你個罵人的官兒,拜託你,從今以後還多罵罵我。」

這時候,他們倆才第一次正眼對瞧,眼中有著突然激起,相知相惜的感情。

李世民當真不惱不氣?當真想要魏徵天天罵他?我覺得未必。李世民多少是要點面子的,一個臣子對著他破口大罵,他心中必然不悅,但是轉念一想:饒了他,我除了留個美名,還能讓他替我處理山東太子舊部之事,這也不錯。現在嘴硬罵的難聽,少不得以後還是得稱我萬歲,戴我給的帽。

魏徵呢?我覺得他行了一步險棋。如果他不提山東舊部的處理方案,或許李世民早讓封德彝把他拖出去斬了,可是他提了,同時還說這是個兩全其美,成了名聲又減少擾民的好方案。嘿!李世民怎麼會放過這個好機會?怎麼可能少了這個『好聯想』?當下賜了他四品官職,還有個『便宜行事』的金匾額哪!

第一次相見,雙贏。感情是有,但…多少有點雙方互相都佔了點小便宜的味道。

魏徵要出發到山東處理太子舊部的事,李世民放下了他日理的萬機趕來送行。這魏徵可就納悶的很:我不過去去辦個事就回來,你用得著這麼送我嗎?東問西問問不出個所以然,李世民摒退左右,只顧牽著魏徵的手:「嗐!你看看風光明媚,垂楊拂柳,這可真是個愛卿出發的好日子啊!」魏徵是丈二金剛,李世民卻是別有用心。

及至天空烏鴉飛過,李世民挽弓射箭,射下了一隻烏鴉。魏徵不負他這個罵人的官名,開口就說:「烏鴉是義鳥,聖上您說射就射,也沒個理兒,這樣不好。」李世民樂得要厚葬烏鴉,魏徵楞在原地:「您射了也就射了,厚葬牠嘛…下次別再亂射就行了不是?」全不知自己著了李世民的道兒,讓他有理由要求魏徵,不要治龐相壽的罪,當年可是龐相壽救了他一命,烏鴉尚知反哺,我李世民怎可忘卻恩人呢?

魏徵這一聽,可就火了。說是來送我,這麼七彎八拐的繞了這麼大圈,就是叫我不要治這個山東亂源?辦不到,我魏徵辦不到!命人抬出金匾額:「這是你給我的,現在又要我別治他?那你去辦吧!我不行,匾額還你。」李世民當場覺得面子下不來了,再一次摒退左右:「愛卿哪!這…是對著你我才說的。我不想讓人民覺得我這個皇上忘恩負義啊!」

魏徵呵呵地笑了。交心嗎?皇上跟我交心嗎?自古忠臣想遇明君,今天李世民不但給我個專罵他的官,居然還試著跟我這個臣子交心?他說的沒錯,子牙如不遇文王,也難成大事,雖然我覺得,文王若不遇子牙,也不會有周朝盛世,不過,這兩種說法,的確是互相成立的。好吧!看他似乎都對著我低聲下氣,心底秘密的想法也都說了,那我…多少是給點面子,跟他說說好聽的吧!

不過我魏徵也不是這麼好打發的,你說這樣我就這樣做嗎?哼哼,『便宜行事』的金匾額還在我手裡哪!

第二次交手,魏徵似乎佔了上風。李世民有求於他也就算了,居然不敢直說,得用這種迂迴曲折的方式慢慢地把心底的話說出來,還說的這麼白,只差沒真的跪下求人了。這個皇上在魏徵面前,竟像個吱吱唔唔的小孩,想要一個答案,又怕得到自己不想要的答案,魏徵又是個話出口不改變的人,看李世民緊張的樣子,還真像在戀愛中居於弱勢的那一方。即使李世民要他多想想,如果不是個明君,豈能容許他這樣犯上,不過我看起來,那也是相當無力,而且無助的反駁罷了。

畢竟,魏徵想遇的是明君,李世民想要的是得靠好臣子才能得到的盛世大業哪!

從山東回來的魏徵,恰好遇上了皇上壽宴,滿朝文武皆來慶賀。聽聞魏徵到了宮外,皇上忙不迭地招他進來。問道:「山東之事可好?」語氣中隱隱有種味道:你知道我在問你什麼,這可是我們兩個的秘密啊!你也知道我想聽什麼,不要讓我失望哪!魏徵先將『便宜行事』的金匾額抬出來,空氣中隱隱有著奇怪的味道在浮動著。

濮州侯夜夜笙歌,飲酒作樂也就罷了。還將聖上已下旨赦罪的太子舊部—李志安押入大牢,等候發落。他這根本就是欺君犯上,臣魏徵已將他革為平民了。

什麼!皇上在龍椅上重重坐下,我不是要你『好好』的處理此事嗎?

臣以為這是最好平息民怨,打消太子舊部再起兵的方式。

你你你…李世民氣的說不出話。原來我跟你說的都是廢話!原來你一副要幫我忙的樣子是做戲的,原來…原來…
報!濮州侯在外等候晉見!
朕…
百官說見哪!
朕…
魏徵的眼神告訴我不可見!
朕…
百官說宣哪!
朕…
魏徵…魏徵你…
朕不見!

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定。他知道魏徵是真心為他好,他知道這條路會讓他還不夠穩固的根基牢一點。可是李世民耳中聽見的是殿下臣子紛紛的議論:皇上有了新人忘舊人哪!魏徵正新當紅,不可犯哪!就算救過皇上一命,也不用指望什麼哪!唉!我們這些跟著皇上打天下的人算什麼啊!

天哪!我的名聲!迅速地,李世民下了決定。

宣龐相壽入後宮,由皇后親自設宴款待!正說著,李世民轉身就要走。

聖上!魏徵的聲音留住了他。

聖上,此人不可見!

倏地,李世民的火氣冒了上來。你說不可見我就不見,你是皇上還是我是皇上?我叫你好好處理事情,你處理成什麼樣子?滿朝文武都在此,你要說什麼也不要當著人家的面說,你叫朕的臉要往哪兒擱去?我跟你交心交的都是白搭嘛你!你不可能不知道我在乎的是什麼啊?我殺了自己親哥哥,天下人都在看我到底是不是個好皇上,我壓力已經夠大夠煩的了,你現在還讓我落人口實?你…

魏徵摘下了頂戴,不顧房玄齡等人搖頭擺手地要他冷靜。「聖上,你這麼做,魏徵的官也做不下去了。人還沒罵著半個,您就只要我說好聽的話,做你想要的事情,我…不幹了!」

你不幹就不幹!李世民忿忿地下了金鑾殿,去後宮挽回他的名聲了。

留魏徵一人,茫然地,帶點不可置信的意味:「皇上真個不要我了?」再想出聲挽回,再想跟皇上說:「濮州侯不能赦!」卻只剩他一人,和悠悠的回音,在空蕩的金鑾殿上。

這次的碰面,兩敗俱傷。魏徵沒想到,李世民再愛才、再惜才,終究,他最愛的還是自己。李世民也沒想到,給了這個人這麼大的空間,這麼多的心思和愛惜,他居然還是這樣的讓我…讓我…難以下台。

難以下台這麼重要啊?我邊看著邊這樣想。或許吧!一般人在遇上了難下台的事情時,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企圖以生氣的反應掩飾自己的尷尬與無助。如果這時有人繼續火上加油,那事情就會越鬧越大。我們都會出現這種情緒反應了,更別說眾人擁戴,拍馬屁都來不及的皇上。魏徵也是個二楞子,事情好好說,不要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前說,應該不至於到這麼難堪的地步。不過,依魏徵的個性要他偷偷摸摸地跟皇上報告這麼件『好事』,我想的確是不太可能的。

場景轉到後宮,皇上怒不可遏的寫下了聖旨,準備將魏徵斬首,外帶滿門抄斬。怒氣沖沖的李世民剛寫完聖旨,就被長孫后瞧見了。
「皇上,您因何故怒氣衝天哪?」
李世民老大不高興的將聖旨交給皇后:「你自己看。」
長孫后將聖旨看完,心知不妙,這皇上可真生氣了。但是魏徵的確沒做錯…除了當著很多人面前給皇上難堪這件事以外。這,該怎麼辦好?

於是皇后笑了起來,以為皇后會勸阻他的李世民,被這陣笑聲嚇到了。
「殺的好,殺的好。那魏徵這麼不給皇上面子,早該殺了。御林軍!馬上去捉拿魏徵,全家不留!」
李世民以為自己聽錯了:「皇后,你…」你不勸我?可是這話不能說出口啊!下這道聖旨完全是自己已被怒氣沖昏頭了,怎麼,怎麼沒人勸勸我呢?轉念一想:「皇后你不應該越俎代庖!」
「怎麼?皇上聖旨已下,臣妾只是代勞宣人…喔,我知道了。」轉頭對封德彝說:「走脫一個,就拿封德彝你的頭來見吧!」
「你…」這皇后在做什麼?
「臣遵旨!」
「封德彝!」李世民好不容易回過神,連忙喚住封德彝。「你…」
「臣定然會好好的辦這件事!」什麼呀!
「你…我說你下去吧!」李世民終於擠出了這句話,裝做沒看見封德彝疑惑的眼光,轉頭想問皇后為什麼要這麼做,哪知,宮女們帶了紅綾喜袍走了出來。
「皇后,這是…」
「臣妾要賜給魏徵的。那魏徵一心為國為皇上,現今落了個殺頭的下場,將來必定因為忠心而名留千世,這難道不可喜可賀嗎?」
李世民明白了,他明白皇后是要勸他的,只是她用了另一種方式。但是說也奇怪,李世民似乎並不討厭這種方式,與方才差點真殺了魏徵這件事情比起來,皇后說的話還滿中聽的。

更何況又沒有別人聽到他被皇后明褒暗貶的批了一頓,還好。

長孫后以相當危險的方式救了魏徵一命。要是李世民真的順水推舟的讓封德彝去斬了魏徵,這戲也就演不下去了,所以拯救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這一段結束之後,我開始想一個問題:李世民這麼的可笑又笨嗎?魏徵也好,長孫后也好,似乎只要抓對了他的脾胃(好名聲),這個皇帝還挺好擺佈的。

要形成戲劇效果而不得不杜撰的故事,以及我們所讀的歷史,有時候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兩回事。雖說我們所讀的歷史也常常與真正發生過的事件背道而馳啦!不過不在這篇感想的討論範圍裡。

看這齣戲時,我開始感謝自己讀書『不求甚解』,看戲也『不求甚解』的習慣。我可以專心地沈溺於劇作家、導演、還有演員想要傳達給我的氣氛中。

台長: Echo
人氣(6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