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1-24 17:04:13| 人氣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海藝術傢“西行”采風展現海派戲曲魅力@1@@1@@1@


上海藝術傢“西行”采風展現海派戲曲魅力

昨天,“循絲路花雨,弘東方之韻”滬寧陜蒙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獎藝術傢“深入基層、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上海藝術傢離開最後一站內蒙古返滬。

“走出熟悉的舞臺,走入更加廣闊的生活,不僅在大西北收獲瞭海派戲曲的知音,更拓寬瞭我們的眼界與創作理念。”臨行前,許多人意猶未盡,拍照發朋友圈。有人用這句話總結過去九天的收獲。

在九天5000公裡的行程中,包括尚長榮、蔡正仁、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王珮瑜、錢惠麗、高博文、華怡青、張華在內的上海藝術傢,帶著京劇、昆曲、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等藝術形式,來到寧夏銀川、陜西西安以及內蒙古烏蘭察佈等地,走進舞臺、企業、草原、社區。他們用演出將海派戲曲的魅力展現給廣袤的大西北,同時也在實地考察中,瞭解當地的民俗與生活,學習各地同行的經驗。

九天的行程讓演員們收獲頗豐。除瞭走上劇場的舞臺,讓藝術傢們印象深刻的是在寧夏當地企業的報告廳以及內蒙古大草原篝火晚會上的演出。在寧夏神華煤業集團的報告廳內,上海演員被企業員工團團圍住。“我在電視裡看過您演的《曹操與楊修》,您演的曹操讓人咬牙切齒。”趙寅是戲曲迷,在演出間歇,他找到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要求合影,尚長榮笑著答應瞭。對於滬上的演員,趙寅並不陌生,說一直喜歡上海的戲曲演出———“錢惠麗、王珮瑜、茅善玉都像是老朋友瞭”。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上,藝術傢們與當地牧民舉行篝火晚會,一同載歌載舞。受現場氣氛感染,昆劇表演藝術傢蔡正仁主動請纓清唱瞭一段《李白醉寫》。這是他時隔二十多年再次來到內蒙古,草原的巨變讓他激動萬分。老藝術傢說,發展中的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是每一個中國文藝工作者的福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更需要文藝工作者們有匠心、出精品,為中國的文化自信添磚加瓦。

記者在隨團演員的朋友圈裡看到,很多人把每天的行程記錄下來,有演出的圖片、與觀眾互動的自拍,也有探訪博物館、老劇團采風時的思考。感慨於大草原的豪邁風情,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在采風時,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段文字:“(我)看到烏蘭牧騎覺得特別親切,評彈被譽為江南的烏蘭牧騎,同是文藝輕騎兵,簡便、精幹,深受人民歡迎。”一位年輕演員在參觀西安“易俗社資料展陳館”時,在朋友圈感慨:“秦腔滬音醉古城,梅花玉蘭競芬芳。”她說,1918年,秦腔《三滴血》劇本誕生初稿,至今快有百年,作為戲曲人,對傳統文化需存敬畏之心,傳承是一種綿延不息的精神力量。

“藝術中心提供瞭走出上海的機會,整合瞭滬上戲曲的綜合實力,展示瞭滬上各劇種藝術傢的風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說,大傢相互溝通交流加強瞭凝聚力,也瞭解瞭其他地區、劇種的特色和人才優勢,上海有自信將海派文化帶向全國、走向世界。


【摘要】

昨天,“循絲路花雨,弘東方之韻”滬寧陜蒙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獎藝術傢“深入基層、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上海藝術傢離開最後一站內蒙古返滬。“走出熟悉的舞臺,走入更加廣闊的生活,不僅在大西北收獲瞭海派戲曲的知音,更拓寬瞭我們的眼界與創作理念。


昨天,“循絲路花雨,弘東方之韻”滬寧陜蒙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獎藝術傢“深入基層、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上海藝術傢離開最後一站內蒙古返滬。

“走出熟悉的舞臺,走入更加廣闊的生活,不僅在大西北收獲瞭海派戲曲的知音,更拓寬瞭我們的眼界與創作理念。”臨行前,許多人意猶未盡,拍照發朋友圈。有人用這句話總結過去九天的收獲。

在九天5000公裡的行程中,包括尚長榮、蔡正仁、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王珮瑜、錢惠麗、高博文、華怡青、張華在內的上海藝術傢,帶著京劇、昆曲、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等藝術形式,來到寧夏銀川、陜西西安以及內蒙古烏蘭察佈等地,走進舞臺、企業、草原、社區。他們用演出將海派戲曲的魅力展現給廣袤的大西北,同時也在實地考察中,瞭解當地的民俗與生活,學習各地同行的經驗。

九天的行程讓演員們收獲頗豐。除瞭走上劇場的舞臺,讓藝術傢們印象深刻的是在寧夏當地企業的報告廳以及內蒙古大草原篝火晚會上的演出。在寧夏神華煤業集團的報告廳內,上海演員被企業員工團團圍住。“我在電視裡看過您演的《曹操與楊修》,您演的曹操讓人咬牙切齒。”趙寅是戲曲迷,在演出間歇,他找到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要求合影,尚長榮笑著答應瞭。對於滬上的演員,趙寅並不陌生,說一直喜歡上海的戲曲演出———“錢惠麗、王珮瑜、茅善玉都像是老朋友瞭”。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上,藝術傢們與當地牧民舉行篝火晚會,一同載歌載舞。受現場氣氛感染,昆劇表演藝術傢蔡正仁主動請纓清唱瞭一段《李白醉寫》。這是他時隔二十多年再次來到內蒙古,草原的巨變讓他激動萬分。老藝術傢說,發展中的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是每一個中國文藝工作者的福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更需要文藝工作者們有匠心、出精品,為中國的文化自信添磚加瓦。

記者在隨團演員的朋友圈裡看到,很多人把每天的行程記錄下來,有演出的圖片、與觀眾互動的自拍,也有探訪博物館、老劇團采風時的思考。感慨於大草原的豪邁風情,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在采風時,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段文字:“(我)看到烏蘭牧騎覺得特別親切,評彈被譽為江南的烏蘭牧騎,同是文藝輕騎兵,簡便、精幹,深受人民歡迎。”一位年輕演員在參觀西安“易俗社資料展陳館”時,在朋友圈感慨:“秦腔滬音醉古城,梅花玉蘭競芬芳。”她說,1918年,秦腔《三滴血》劇本誕生初稿,至今快有百年,作為戲曲人,對傳統文化需存敬畏之心,傳承是一種綿延不息的精神力量。

“藝術中心提供瞭走出上海的機會,整合瞭滬上戲曲的綜合實力,展示瞭滬上各劇種藝術傢的風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說,大傢相互溝通交流加強瞭凝聚力,也瞭解瞭其他地區、劇種的特色和人才優勢,上海有自信將海派文化帶向全國、走向世界。

DCD7837472B3FC91

台長: dzb979jb19
人氣(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