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16 14:29:48| 人氣1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智慧之業無上最勝] 三種層次的菩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彌勒。若有菩薩。勤營眾務。

 

『勤』是很勤奮;『營』是經營。很勤奮的經營這一些世法的事務。建道場、造七寶塔都是世務。

 

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眾務。

 

有一個這樣的菩薩,喜歡幹這些事情,他有福報、有威德,再有一些菩薩可能是他的學生、徒子、徒孫,或者是依止於他的,這一些有讀誦、修行、演說的小菩薩,他也教這一些人營於眾務。

 

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

 

這個人是有威德的,喜歡經營世務的菩薩,乃至於讀誦、演說的、依止的,都隨著他一同去經營事務了,這一些人統統都是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佛這一句說得是重了一些,這個福利是出世法的福利,他沒有。如果是世間法的福利,他有一點。出世間的那個大福報、大利益,他是一點都沒有。

 

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

 

『三種福業』就是讀誦、修行、演說。這三種福業,

 

一切皆從。智慧而生。

 

換句話說,不從多營眾務而生啊!這一樁事情,理很深,境界很細,要很細心、很冷靜的去觀察,你才能體會到佛的慈悲、佛的真實教誨。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看了還不以為然。

 

現代這個社會上,大家眼睛裡所看的是什麼?

 

慈善、救濟、福利的事業,高過一切啊!為舉世人所讚歎、恭敬。你要是讀誦、修行、演說沒人理你,誰瞧得起你啊!認為你是自了漢

 

為什麼會有這個錯覺呢?

 

這理太深,事太微細了,不是一般肉眼凡夫能夠見得到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清楚、看得明白。沒有真智慧的看不出來啊!

 

是故彌勒。

 

下面叫彌勒也是提醒我們。

 

營事菩薩。

 

經營這些事務的菩薩。

 

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事務再多、再忙,也不能拉他們來幫忙,也不能耽誤他們的修行。這是正確的,不要去障礙他、為難他。這個就是功德的較量啊!他們是做的正經事,辦正道啊!

 

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這個地方你就能看得出來,修禪定的菩薩比前面讀誦、修行、演說要高一等了。讀誦、修行、演說是初學的菩薩,這個講的是依教修行的菩薩——修禪定菩薩。而修禪定的菩薩,他是工夫已經成就了。你參禪還沒得定,那個得定的,比你參禪的要高啊!同樣一個道理,你得定還沒開智慧。智慧開了比得定的又要高啊!如果以天台大師的話來說,這兩句他們的境界就非常明顯、清楚。天台大師說「能說不能行」。讀誦、修行、演說的菩薩,他這個階段「能說不能行」,他是修行,修行沒有成績——念佛沒有得一心,修禪沒有得定,他是真幹,他不是不幹,天天在幹,但是成績沒有拿出來。是在真幹,沒錯,他的工夫還不到。修禪定的,人家這個工夫成就了。那麼這些初學對於老修的,修禪定是老修,不應該障礙他、為難他。不但不可以障礙、為難,而且要護持他。他的成就就是自己的福德啊!如果自己勇猛精進的話,這個福德就轉變成功德,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你要是障礙、為難,你造的罪業就跟經開端上講的一樣,那個墮到阿鼻地獄可有得受啦!

錄自: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

http://book.bfnn.org/books/0355.htm#a02

台長: Duke - 渡客
人氣(1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相關 |
此分類下一篇:功德與福德的差別
此分類上一篇:[末法時期的救命經] 說法之態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