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8/10 新竹市
多久沒聽音樂會了,而且還是國樂的音樂會。
距離上次聽新竹市國荒腔走板的演出,我其實對這次的演奏會是不抱太大的希望的。但是我真的希望能在國樂上的飢渴上獲得懷想的滿足,即便是樂團出場正式演奏前那調音的一長聲,我也可以伴隨著以往高中時期為了比賽苦練的甘美回憶,期待可以在悠揚的樂音中,汲取我所需求已久的精神食糧。就算是些許高傲的名師不負責任的走音和因為演奏者肌肉一時緊張的放炮,我想我都可以在腦海裡皺著眉頭把它修補後送進心裡去。
但是我錯了,我發覺我是多慮了!我原以為在新竹沒什麼人會來聽刻板印象就很落伍的國樂,所以我根本沒事先索票。一到會場裡卻是人山人海,有些國中模樣的小朋友肩上還背著琴盒,似乎是下課直接就和家長會合來聽的。開演前我才得以進入二樓的偏遠座位,不過居高臨下更可以看清楚全部的團員。翻開曲目,第一首竟是「豐收鑼鼓」!10年前我聽過北市國的首演,當年刻下拉弦超完美音準和排鼓與雲鑼的完美合奏的印象不易磨滅,我不禁揚起要準備看好戲的冷笑。但是當樂曲走到當年讓我感動到起雞皮疙瘩的拉弦齊奏段落時,那數十把弦樂整齊的拉出讓我驚訝的音準時,我又是一陣暈眩的感動!這樣的水準和職業樂團已相去不遠,而且不但沒有職業樂團的自傲散漫,還多出了那一點點年輕人特有的跳脫和霸氣!
全場串插了兩首盧亮輝的「酒歌」和「羽調」!他特有的5拍,7拍子的旋律,讓我懷想起高中時代總是大老遠從嘉義趕火車去高雄聽高市國的演奏的往事,當年因為在高市國的高玉梅老師指導「花魁詠」,而讓嘉工國樂社開始年年得到省賽優等,因而和高市國結下不解之緣。爾後學長翁志文也隨之進入高市國,那段時間經常到高雄聽音樂會,也認識了剛從香港中樂團到高市國當客席指揮的盧亮輝。他四季組曲中的「春」,「冬」和「宮商角徵羽」組曲都是在高市國首演的,特有盧氏風格的旋律和配器處理,為當時急欲打破傳統的台灣國樂界注入新血,「酒歌」更是為後來許多學校參賽的挑戰樂曲,之後隨著許多學校參賽水準的大為提昇,竟連國小組也拿來當自選曲狂飆曲末的不斷反覆,「酒歌」後來終也變成了大會指定曲。
一首在我畢業後才成為指定曲的「杵舞石音」,則讓我想起了許多的學弟妹....
這些年許久未接觸國樂,出了什麼新曲子也已不甚了解。反覆在聽的也只是那幾塊以前在漢聲廣播中,國樂選粹節目裡側錄下來的錄音帶
,和後來經濟寬裕些後才有「花木蘭」啦, 「梆笛協奏曲」啦, 「難忘的潑水節」的CD, 這場演奏會裡雙笛協奏的「黃土情」和笙協奏曲「美麗的鳳尾竹」和有詭譎氣氛的「密林深處」,補足了多年來埋首於工作中無法接觸國樂的空白。曲笛是陳聞準, 一個僑生, 梆笛叫蕭禕繁, 也許是才剛升大一的小女生,在龐大的樂團前面時而合曲高吟, 時而一來一往, 雖稍可嗅出清嫩但亦是專業等級的水準。只是畢竟是羞澀的年紀, 舞台上男的時而目光搜尋女孩, 而另一個卻是佯為不知的刻意迴避,雖然忙著聆聽新樂曲卻也望之莞爾!
音樂會的壓軸是現任北市國的首席王銘裕拉的長城隨想。說真的我真的不知道王銘裕是誰。我對北市國的二胡印象還停留在吳榮燦的年代,而聆聽新世代的演奏家有了一些新的詮釋方式,對於技巧更為注重,以往或可被容許原諒的小失誤,現在則是不可能也不被允許出現。青少年樂團最不容易作到的就是音量和速度的控制,難為他們似乎很壓抑的和獨奏者隨性的音符配合的恰到好處,但是你也很容易能察覺出這份壓抑,因為一不小心那種年少輕狂就會在音符的角落裡冒出來,曲終時的大結束,就因此讓昇華的感動被震耳的音響給嚇跑了!
今晚我是得到相當大的滿足,那種感覺彷彿是在路邊攤意外的飽餐了一頓精製的美食佳餚一般,我後悔沒像年輕的時候一樣帶錄音機來,不過至少我知道在新竹還是有可以期待的國樂演奏會了!
2003/9/5 康 志忠 追述於竹塹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