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22 17:53:23| 人氣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秋水共長天一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真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始建於宋代,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西元1450--1456年),巡撫都禦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燬。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 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同時也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倣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讚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後,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新閣,仿佛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丙衡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
  暮秋之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隻侯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王勃在落霞孤鶩齊飛的動景中,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同樣,秋水長天一色的淡然中,卻又是充滿天地間生機的涌動。如果王勃沒有怡然明凈的心靈,又如何寫出這天然和諧的景色呢?本來,靜默是一種特殊的永恒。可王勃卻發現落霞不落寂,孤鶩不孤獨,“落霞與孤鶩齊飛”作為一種發現,一種定格,把靜中之動、寂中之歡,寫成了一句絕唱。在這裡,王勃特別著筆於大自然的意妙、博遠、浩渺,通過彩霞飛縷、孤鶩爭翅,表達經緯交錯相攜、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麗流動變幻的萬千氣象。
  “秋水共長天一色”,由把碧水與遠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先把視線引領至水天相接之處,再從天水相接返回,上下渾然一體,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與永恒。這已是人的視線所能涵蓋到最遠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無限空間的意象已盡在胸間。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者的審美愉悅應該是相同或者近似的,同時,王勃在詩句中煉“虛”,鑄造出一種高妙的音樂上的美感。有哲人說過,“心靈裏沒有音樂,決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樂感,是一個高潮一個高潮地起伏,一浪未平又起一浪的,它來源於推動天地運動變幻的自然之靈;但在每一個高潮上散逸出許多細碎的浪花和風情,反過來給大自然的高潮詩章鍍上美麗的金邊,使人品賞不絕欲至著迷。從聲音方面來說,該句因為對偶的文字此開彼合、此收彼放,聲音抑揚頓挫,顯得節奏鮮明、和諧悅耳。



※附圖為滕王閣景緻。

台長: 逸蝶
人氣(1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生活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電子情書
此分類上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