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02 09:25:33| 人氣1,7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學術環境[重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人指正我說這篇文章有疏誤,所以我修改之後重貼上來...。謝謝吳博士嘍!]

說起台灣的學術環境,心裡真是感慨萬千。除了大家詬病已久的陳年老問題,例如大學教師外務太多、教學壓力沈重還有常需兼任行政工作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是根本結構或是學者對於這個「名器」價值觀的問題。學術研究需要大量的投資、悠長的傳統與自由的空氣,這些都是我們還不足的。要馬兒好,就要有充足的糧草和寬闊的草原,不是嗎?(當然要選千里馬的話,就還要有請伯樂來識馬了…)

有幸出國留學,得以實際體驗比較台美兩國的學術環境差異。其實最顯而易見的基本差別,就在於學術資源的多寡。美國社會對於學術研究的投資,真的是龐大到「駭人」的地步,就拿流行病學來說,隨便一個研究計畫就動輒台幣上億元(例如我現在跟的研究計畫,總共是台幣一億元以上,分五年花光光)。我們系上前年拿到一個國家型的前列腺癌研究計畫,金額是七千萬美元,換算成台幣,將近二十四億。我們系上的專任老師有一百二十個左右,若加上兼任的,則有一百七十個左右;整個台灣能和流病扯得上邊的所有博士,了不起一百個吧?!光我們一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資金,就遠遠地超越了台灣所有的生物醫學相關研究資源的總和了,不是嗎?昨天這裡的地方晚報頭條是:比爾蓋茲又大手筆慷慨捐出美金七千萬給我們學校做基因體研究,又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以上這些,是關於「量」的問題,現在讓我們談談有關「質」的問題:讓我們先把範圍縮小到亞洲。亞洲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地區),對於學術的支持也都不遺餘力。西元兩千年,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是日本的京都大學。華人世界排名最高的是第三的香港大學、第五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第六的香港中文大學。台大呢?排到亞洲第十二名去了(資料來源:亞洲週刊新聞網站http://www.asiaweek.com/asiaweek/features/universities2000/schools/multi.overall.html)。其中跟學術表現最有相關的評比項目是:Citation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per teacher/researcher,台大只有0.8,單項排名第十七。京都大學是1.49,港大是1.07。雖然這項評比有相當的疏漏(前幾年有些大學拒絕接受評比,像中國的大學,原因是他們拒絕接受該項研究也納入台灣的「國立」大學…,兩千年開始有中國的大學資料了,可是不知為何卻是獨立排名的-這也算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有關評比的細目也沒有登出來,所以沒辦法和亞洲其他國家來做比較。台灣的大學還是都被摘除了「國立」的字眼。唉,沒辦法,誰叫我們國際地位如此低落呢?),但是還是有參考價值的,至少知道我們和那些有納入評比的學校們,差別是多大。台大的老師(研究人員)平均一年只有不到一篇研究在國際期刊中被引用,實在是有點匪夷所思耶。這也間接證實了我國學術界的研究發表真的是「量多質差」了,灌水的現象極為常見。很多國家都有所謂的研究教職(research faculty position),只做研究不教固定時數的課,我們系上大部分老師也沒固定開什麼課,了不起一年只有一個學季開一週兩到四小時的課而已(甚至還有隔年開課的呢!)。不像台灣,大學教職都規定了相當多的每週最低授課時數(助理教授一週授課十一個小時,香港的教職薪水是台灣的兩倍以上,助理教授每週授課時數卻只有六個小時)。私立大學裡老師們超鐘點授課更是常態,遑論有時間精力去做研究了。

凡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免不了有成見。在學術界這個號稱玉芝蘭芳的高雅殿堂裡,也無法超脫這個世俗的窠臼。為不同目的分集團鬥爭,更是我們的「傳統絕學」之一。無處不政治之可怕,也不用我再多所著墨了吧?!很多大學教師上媒體大談一些並非其專業領域的議題,為政黨浮誇的政策背書,濫用教授名器,當然久而久之就把「教授」這個玩具玩壞、觀眾也看膩了。當然教授也可以有自己的個人意見,但是並不表示一樣精通就樣樣都通了,超出他自己專業範圍外的知識,就算是一個「教授」,也並不一定就超過一般人,不是嗎?(所以報紙社會版常常登說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人被刮刮樂詐財集團騙錢,也就不足為奇了…)於是乎就會有經濟學者發表「法輪功有助於身體健康」的言論或是趁著假日新聞稀少時發表經過刻意引導的「民調結果」的各種「中華民國XXXX協會」的,我也只能說這是不尊重自己職業的無聊亂象了。學者們要掛上XX大學的XX系教授發表任何東西前,不妨先想想自己的專業是什麼跟自己一言一行的社會責任,好嗎?

希望未來不要變成被自己罵的阿國

2003.01.05 中國時報
學術研究論文 量多質差
賴鼎銘/北市(大學教授)

高等教育素質再度在立法院引發關切,大學校長普遍的感覺也是台灣的大學研究成果,低於國際水準。教育部卻仍然嘴硬,指稱我國學術論文的表現逐年進步。

美國資訊科學研究所(ISI)於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公佈了台灣最新的科學研究指標。這個指標共分析了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五年間研究的相對影響指數,就二十一項主要研究領域中,台灣只有農業的論文影響指數超過全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其他另外的二十個領域都在全世界被引用的平均值以下。資訊科學研究所特別以電腦科學為例,指出台灣的電腦科學論文被引用的相對指數低於全世界被引用平均值的三十八%:以另一種說法來講,世界的電腦科學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為一.二三次,台灣的論文卻只被引用○.七六次。比電腦還慘的有微生物學、生態環境、生物及生物化學、經濟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

如果以這五年收錄在資訊科學研究所資料庫的論文總數來看,台灣共有四五二○四篇,丹麥只有三六八六九篇,挪威只有二三五九二篇,愛爾蘭只有一一七九二篇,但這三個國家論文影響指數的整體表現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上。這些國家講究的是以質取勝,而不是量的堆積。這樣的結果應該可以讓台灣有些警示:如果只想到以量產的方式「加工製造」學術論文,其實無助於台灣學術品質的提升。

台長: 阿國
人氣(1,7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