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7 21:19:35| 人氣88|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聆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沒有聆聽就沒有溝通。你說的話只是從牆上彈回來。仔細聆聽是雅斯培所講的「親密溝通」的先決條件。「存在」對「存在」,「本質」對「本質」。但是許多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學會假裝沒有聽見別人的話。在我的教室內和教室外的經驗中,我看出一件事:只想著自己的事和一般性的躁動是無法專心聆聽別人說話的兩大原因。孩子們知道如何不斷地讓你提出要求,並且樂於不斷地要求解釋。準備好坐什麼公車?餵我的狗?你要我注意?他們明白交心的談話得來不易,明白充耳不聞是拖延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常常可以讓說話者累垮。

孩子們「的確」明白,專心聆聽有好處,而聆聽是友誼的基本要素。他們會問,如果另一個人心不在焉,為什麼你想和這人談真正的感覺?對於別人沒有聽他們說話,他們非常敏感。但是,他們如何知道大人或同輩沒有聽他們說話?在這方面,他們舉出了無數的證據,包括:對方在讀電子郵件、在打電腦、交談時眼睛望向別處、戴耳機,或者說話聲音大過他們的聲音。「在我生命的初期以及後來,有些事情不斷地困擾我:人們的嚴苛和不易接近、人們的不聽解釋、不顧事實、使討論無法進行的冷淡、讓你保持距離的辯解態度,以及人們在關鍵時刻讓你無法接近他們的做法……」(雅斯培,《存在哲學》)。我鼓勵孩子們讓我明白我何時沒有聆聽他們說話。小哲學家們常常告訴我,在我們的對話中,他們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妳聽孩子說話」。他們喜歡別人聽他們說話,這一點暗示著你應該花更多時間聽他們說話。胡克斯提醒我們,如果你忽視任何一種人際關係—包括友誼—這關係就會枯萎。聆聽傳達了友誼所需的尊重和專注。

孩子們承認有人聽他們說話是一種很好的感覺。雅斯培和胡克斯都頌揚建立從聆聽基礎上的友誼所帶來的舒適和安靜感。孩子們說,他們欣賞朋友全神貫注地留意他們的話、留意他們的感覺和臉部表情。他們只聽你說話,不曾轉移注意力。專心聽你說話的朋友不會引導你說出他們想聽的話,或者期待聽見你說出他們心裡所想的話。朋友說話時,他們不必思考如何回應。大多數的孩子不只能夠欣賞別人聽他們說話,也認為他們應該更加專心聽別人說話。不少孩子為自己留下許多「搖擺不定」的空間;他們說,「也許」大部分時間他們會聆聽,甚至停止插嘴。

教學建議:聆聽

‧這個主題最能提醒孩子別人對你充耳不聞時,你所受到的羞辱。而這也是和一群人一起工作的首要法則。別人—不管是誰—說話時,千萬別開口。這條法則保護說話者,也鼓勵其他人聆聽。如果你不能打斷說話者,聆聽就是你的另一個選擇。

‧務必藉著分享自己的想法、故事、例子和學生展開誠實的對話。我總是先描述自己的朋友,而接下來,那些小哲學家就願意描述他們自己的朋友。如果你和他們一起做功課,孩子們就有誠實的勇氣,此外,這樣做也有助於營造信任的氣氛。

討論問題:聆聽

‧我們如何成為好的聆聽者?為什麼全神貫注聽別人說話如此困難?別人聽你說話時,你有什麼感覺?

‧你知道聆聽自己的思緒意味著什麼?你會不會聆聽自己的思緒?

習作:聆聽
‧聆聽或觀看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為自己的孩子所寫的敘述版《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olf)。彼得的朋友—一隻棲在樹枝上的鳥—叫他出來玩,儘管他的爺爺警告他,樹林裡可能有狼。彼得和這隻鳥想出一個巧計抓住狼,把牠帶到動物園裡。這個故事的每一個角色—鴨子、貓、鳥、狼,和彼得—都各以一種樂器表現。仔細聆聽這些樂器並指出它們代表的角色有助於改善聽的技巧。你是否可以從每一種樂器的音調和節奏聽出每一個角色的感覺?討論彼得和他的爺爺及那隻鳥之間的友誼。動物和動物間的友誼又是如何?叫孩子們為這個故事寫另一個結尾,讓恃強欺弱的狼以某種方式成為群體的一份子。這讓孩子們有機會思考如何以友善的方式將恃強欺弱者納入群體之中。

台長: 吳小興
人氣(88)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15堂孩子必修的人生哲學課 |
此分類下一篇:責任
此分類上一篇:友誼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