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4 20:13:29|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開年8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 年頗為恰當地終結了 2000 年代——以泡沫危機開始、以經濟衰退逐漸復甦作終。但未完的事件還很多,許多關鍵議題可能在 2010 年更需要眾人注意,德國媒體《Spiegel(明鏡週刊)》編輯群對此作出分析,其中有隱憂、也有希望。

2009 年留下許多公案,累積起來恐怕比已完成的事情還多,其中位居榜首的無疑是氣候暖化問題。現在全球共識即必須尋找聯合策略來對抗氣候暖化,但去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只留下一團模糊、可能性和缺乏約束力的協議。

其次,還有許多重要議題,例如伊朗仍熱衷於製造核子武器、國際深埋擔憂;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因反恐、宗教衝突、與民族分離衝突而持續激化;阿富汗的恐怖勢力不曾消失;在去年聖誕節驚爆西北航空航班遭恐怖行動攻擊後,全球對恐怖主義的害怕節節升高;儘管各國齊心努力對抗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全球經濟距離完全康復還要好一段時間。

然而,2010 年不該只是充斥危機的一年—今年世界盃足球賽首度移師非洲由南非舉辦、中國也即將主持極盡豪華的上海世界博覽會,…以下是《Spiegel(明鏡週刊)》精選的八件大事,有可能徹底改變 2010 年。

■ 蘇丹大選:統一或走向分裂?

今年 4 月,非洲的蘇丹預計舉行 1986 年以來首次、獨立後第五度民主大選,選舉內容包括蘇丹總統、南方自治政府總統、聯邦議會及南方議會、各州議會和省長,但這極有可能點燃蘇丹境內的政治動盪,儘管這個國家早已受戰火摧殘多年,達佛地區的種族屠殺也還未解決。
 
蘇丹是非洲人口數最多的國家,今年舉行之大選以及 2011 年 1 月的民主公投,很可能決定蘇丹是否仍維持一個統一的國度,或將走向分裂。2005 年蘇丹政府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簽署和平協議終止內戰、但和平協議至 2010 年底屆滿,後年 1 月的這項公民投票實質上是南北對決:南方撒哈拉邊緣的主要為基督徒和傳統非洲部落,北方則為虔誠而強勢的阿拉伯穆斯林,雙方衝突已久。
 
理論上石油庫存是在蘇丹南部,因此這個地區應該相當富裕,但實際上蘇丹南部的治理情況非常失敗—地方政府失能、司法也不公正,缺乏足夠警力、公共行政部門、教育和醫療照護基礎設施。光是 2009 年,超過 2000 個蘇丹民眾因衝突和攻擊而喪生,暴力事件或出於種族動機、或因北方煽動。
 
目前看來,今年 4 月南方要真正舉行大選的機率不高,因為投票過程複雜、而南北雙方都指控對方會竄改南蘇丹的選舉結果,接下來恐怕還會發生動亂。

■ 伊拉克政局翻新頁?

中東的伊拉克則即將舉行另一場十分重要的大選,時間訂在 2010 年 3 月 6 日,這場投票將決定現任伊拉克總理 Nouri al-Maliki 的去留。Nouri al-Maliki 屬於伊拉克的什葉派,在這個中東地區最難治理的國家,他的執政成績頗受好評。

目前 Nouri al-Maliki 所有可能的競爭對手都屬於什葉派,包括野心勃勃的內政部長 Jawad al-Bolani;但在伊拉克,選舉協調作業通常偏向知名度較低的候選人,一如當年 Nouri al-Maliki 的情況。假若選舉新總理的時程像 2006 年般往後拖延,要解決伊拉克政權接替的問題會變得更困難—共識不容易達成。

將介入角力的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庫德族、阿拉伯人,而除了巴格達亟欲展現獨立自主外,美國政府也想要維持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儘管美軍在 8 月即將撤出伊拉克。

■ 伊朗擁核武:誰將受害?

 伊朗在 2009 年 12 月試射中程導彈,國際對伊朗發展核武的擔憂再度拉警報,儘管 2010 年美國和俄羅斯都將大幅減少核武儲備,但伊朗卻可能成為全球「擴張核武俱樂部」的一員。

去年 1 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計畫推動新的美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START;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alks),因為 2009 年年底舊約屆滿,新協定將持續推動削減戰備核武及導彈發射裝備,預料俄羅斯也將同意延長協定。

另一方面,去年的聯合國安理會第 5 次元首高峰會通過第1887號決議,呼籲未來 4年,全球安全控制所有武器級核子原料、加強管制核子原料走私、凍結用於核子擴散的金融資產、防堵和平核能轉變為核子武器。聯合國全體會員國必須履行對軍備控制以及裁減核武的義務,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

因此,今年 5 月將有 189 個國家在紐約舉行審議大會,會上將共同簽署《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條約》(NTP;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缺乏核子設備的國家預料將對核武國家施壓,要求降低核子儲備。美國和歐洲國家目前呼籲,所有國家首先應簽署這項條約的附加協議,即允許聯合國檢查員進行不公開的調查;其次,只要任何簽約國脫離條約,購買及持有核能即為非法行為。

今年 2 月伊朗將接受新一輪國際制裁,儘管伊朗高層矢言不受類似舉動影響,但美國或以色列恐怕得更注意航空安全,以防止因制裁伊朗而引發的危險恐怖攻擊—這個後果無論對中東或對全球都是難以想像的。

■ 克服自卑:非洲國家能否捧盃?


2010 年,非洲首度成為世界盃足球賽的東道主,這讓主辦國南非全國上下瀰漫足球熱情。一旦當 6 月 11 日比賽開踢,在討論歡樂的賽事八卦之餘,全球觀眾更關心戰況:究竟 6 支非洲國家隊—阿爾及利亞、喀麥隆、迦納、象牙海岸、奈及利亞和南非—誰有機會晉級?誰能為整個非洲大陸爭一口氣?

50 年來,儘管非洲國家逐漸脫離殖民統治、陸續獨立建國,但這些國家仍舊(甚至更為)貧困。當貧窮線提高、與已工業化國家的差距持續拉大,非洲國家亟需一場證明自己、鞏固認同的比賽,而世界盃足球賽來得正是時候。非洲想展現自己獨立舉辦國際賽事的能力,這樣的運動比賽也確實可能替非洲開啟新契機—這是整個非洲大陸試著克服「自卑感」的機會。

南非前明星前鋒 Shaun Bartlett 最近接受 BBC 訪問就表示:「所有非洲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但足球可以為民眾創造奇蹟。」

■ 波昂會議:避免國際對立前哨戰

氣候暖化是全人類共同的煩惱和對抗目標, 2009 年哥本哈根峰會仍未達成什麼重要共識,兩週會議除了陷入談判僵局,僅完成一份篇幅既短又無法律約束力的文件。現在眾人只能把希望放在 2010 年,希望能及早催生重要的積極行動。今年 6 月,各國環境首長將在德國波昂會面,期待針對抗氣候變遷達成有約束力的初步協定,並於 12 月在墨西哥市舉行的氣候高峰會完成簽署。

目前有兩個可能:聯合國全球治理體系在防止氣候暖化這個議題上完全崩盤;又或者有鑑於去年哥本哈根峰會失敗,各界將更努力付出以避免重蹈覆轍。

美國和中國的角色十分關鍵,無論達成什麼國際共識,這兩個最大污染排放國都動見觀瞻,兩國若不肯承擔責任,則京都議定書期滿後很難達成下一個國際氣候協約。

換句話說,現在除了要尋求氣候危機的解決之道,全球治理機制的修補可能更緊急。面對這個全人類最大的挑戰,若各國根本無法凝聚團結,那麼環保份子的激進運動、世界貧富國家的極端對立可能接踵而來。

■ 歐盟削減農業補貼?

2010 年值得關注的另一個議題是歐盟農業補貼。歐盟在穀物農、酪農業以及製糖產業上一直編予龐大的預算補貼,若以年度預算 1230 億歐元計算,有 40% 的比例完全用作農業補助。而在 2006 年,歐盟同意未來這筆錢有部分將挪為研究、教育以及環境保護的經費,今年這個議題將是討論焦點—是否開始具體削減對歐洲農民的補助。

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辯論肯定會充滿火藥味,因為「農業政策」可能是歐盟最敏感的議題。目前已經有兩個完全對立的陣營形成:一邊由英國為首,希望大幅縮減至少 1/3 的歐盟農業補助;另一邊以法國為首,反對巨幅縮減農業補貼,這個陣營也深獲德國表態支持。後者疾呼,財政協助將確保歐洲糧食自給、不需倚賴進口。這場補貼與否的論戰,恐怕威脅歐洲已經很脆弱的妥協和解氣氛。

■ 阿拉伯世界:銀髮輪替?

在阿拉伯世界,大家關切的焦點是政權繼承問題。2010 年,三個重要國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究竟能否出現繼任者?

埃及總統 Hosni Mubarak 高齡 81 歲,目前他否認授意自己的兒子 Gamal 成為繼任者,但 46 歲正值壯年的 Gamal Mubarak,影響力與日俱增。Gamal Mubarak 是金融專業人士,他主張埃及邁向經濟自由化。

沙烏地阿拉伯的統治者 Abdullah bin Abdul Aziz 高齡 85 歲,他已經指定 76 歲的弟弟 Nayef bin Abdul Aziz親王在 2009 年 3 月成為副總理。由於 81 歲的王儲Sultan bin Abdul Aziz 健康狀況惡劣,這項任命案被認為是 Nayef bin Abdul Aziz 親王取得繼任統治權的指標,也是親王所屬保守勢力即將得勢的指標。

在利比亞,還沒有跡象顯示 67 歲的統治者Moammar Gadhafi 想要退居幕後,不過他 37 歲的兒子 Seif al-Islam Gadhafi 在短暫離開鎂光燈後,現在已重回政治舞台,並有可能接任父親的權力大位。然而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這位掌權 40 年、官拜陸軍上校的父親手上。

■ 世博:陳列架上的中國實力

北京奧運不到兩年後,中國共產黨再度承擔另一項重責大任:舉辦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不僅將中國展示給外國人看、也要展示給自家人看—這條東亞巨龍是經濟超級強權,也是未來國際社會的重要主角。世博會預估將吸引 7000 萬訪客,並且比過去任何一場博覽會更盛大、更奢華。

2010 年上海世博的口號是「Better City — Better Life」,中國希望呈現自己在「環保的都市發展」、「永續」、「革新」的先驅形象。上海的都市營造已經持續許多個月,除了展覽場館及其周邊,還包括更新整個上海市的基礎建設、擴張大眾運輸系統、重建上海外灘。儘管過去經歷經濟危機,中國還是大手筆的在世博會上花費 450 億美元,顯然 2010 年國際勢力將更往亞洲傾斜。

(林佳萱) 

台長: 葉子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杜拜癥候群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鼠的傳人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