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7 17:29:55| 人氣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女當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全球化改變了世界,也解放不少女性的傳統桎梏。現在,歐洲許多的女性開始擔任高階經理人,亞洲女性擔任企業家,非洲女性則有越來越多開始擔任修理技師,但這些女性的伸展空間如何呢?

少女時期的Sandra Aguebor非常憧憬黑色機械和油膏味,她在內心中反覆咀嚼著當機械技師的夢想,童年時她就告訴過父母親,希望自己能接近夢寐以求的修車工作;父母不當一回事,但女兒成長到14歲,仍叨叨唸唸著這個願望。

Sandra Aguebor出身奈及利亞Benin 市,她的親族沒有人擔任機械技工,全家從事農務工作,而現在這個女子最終成了全奈及利亞第一位女性汽車技師,她也參與「啟發淑女技師(Lady Mechanic Initiative)」的計畫,學著訓練其他女性加入這個行列。

這位身穿亮黃色圓領運動衫和牛仔褲、積極主動的女子也出席了去年在法國北方城鎮 Deauville舉行的「女性經濟與社會論壇」(Women's Forum for the Economy and Society)。與會人士包括來自90個國家成功的女性企業家、政治人物,有些人穿著傳統印度紗麗(saris)、有些則穿著非洲風味的長袍,不過多數參與者都穿著英挺套裝, 3個整天的研討會下來,大家仍儀容美麗端莊,宛如剛從美髮沙龍出來一樣。

2008年論壇的主題自然是經濟危機,但討論議題也包括全球化和進步,還有全球化如何改變女性、女性又如何改變世界。女性掌權帶有強烈的象徵意涵,但不能只是「象徵」─女性究竟能否真正改變世界,抑或女性出現僅僅只是象徵性的意義。

透過電視廣播和網際網路,全球化打破文化藩籬和運輸的限制,這代表知識、資訊、人、商品、金錢和價值的爆炸,代表新時代對抗古老社會觀念以及緊密徹底的性別不平等。全球化襲擊了越南傳統的性別角色、鼓勵葉門的女孩脫下面紗,也讓歐洲的女性更有經濟自主性。

如今全球有越來越多知名人物是女性,例如烏克蘭總理 Yulia Tymoshenko、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美國國務卿Hillary Clinton,西班牙現任國防大臣Carme Chacon 之前就挺著懷孕的大肚子校閱西班牙軍隊。法國核能發電設備製造巨擘Areva的領航者Anne Lauvergeon 是女性,美國跨國公司Pepsi Co也擁有女性執行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女性出任經濟部長,冰島前兩大國有化銀行的行長由女性擔綱,帶領全國泳渡金融冰河。

女性經濟與社會論壇上分別有四個女人分享屬於她們的生命經驗,分別是34歲來自奈及利亞的機械技師Sandra Aguebor、38歲來自法國的McKinsey & Company主管Sandrine Devillard、63歲來自美國的時尚設計師 Diane von Furstenberg,以及52歲來自孟加拉的國際特赦組織主管Irene Khan。

這 4個故事來自四大洲,也透露了全球化世界下女人的未來樣貌─空氣中透露女性的野心,一絲絲擔憂、疑問和煩惱,但女性在此刻確實受惠,在這世界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

出生於孟加拉、現居倫敦的Irene Khan有一頭捲髮和溫柔的眼眸,她很習慣接納事情不順利帶來的負面情緒,她是國際特赦組織的成員。在論壇會議上,IreneKhan向與會者分享故鄉孟加拉飛速成長的貧窮問題,現在全球許多新興全球化國家都有類似的情況:全球 60%的最貧窮人口、 50%的文盲都是女性。而且女性 2/3的工作都是無償勞動,只能獲得全球總薪資的 10%,女性平均只擁有全國資產的1%。

但Irene Khan卻不悲觀,她說:「我祖母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我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念過書。」

Irene Khan的父親是內科醫師,她14歲被送往歐洲的國際學校唸書,因此體會到深刻又尖銳的文化衝擊。她掃視台下聽眾,其中許多女子因全球化而獲得好處,甚至就此改變命運。「眾人讓進步實現了」。但對女性來說,進步意味更好的工作機會,或一個更好的世界?

現實很難用尺或數字來衡量「進步」的腳步,近10年聯合國出版了性別發展指數(Gender-Related Development Index;GDI),將人類發展指數加入性別的區分,當一個國家兩性的發展指數相差越大,性別發展程度越低,分數區間在 0-1之間。但與性別權力指數(Gender Empowerment Measure; GEM,衡量女性參與國家政治與經濟決策)相比,這項指數更考慮了期望、教育和收入。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數據,全球高度發展的國家依次為:冰島、澳洲、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和法國,英國排名第10位,美國排名16位、德國排名第20,德國和法國的性別不平等主要差在薪資差異上;幾內亞比索(Guinea Bissau)和獅子山(Sierra Leone)兩國在157個國家當中墊底,戰火頻仍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則根本沒有列入統計資料。

由於全球市場障壁漸消,企業持續在各地尋找市場和生產根據地;這個舉動讓孟加拉不斷遭逢各種社會條件震撼。孟加拉是極貧窮的伊斯蘭教國家,民眾信仰阿拉給予男人支配女人的權力,但現在孟加拉也成了世界工廠的一個廠房,特別專精於紡織工業,在此勞工幾乎都是女性。全球化帶來工作機會,女人可以離家從事生產活動,但同時也可能因漫長的工時與設備衛生條件不佳導致健康甚或生命危害。換句話說,孟加拉女性權利的提升,也可能影響女人的生活。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uhammad Yunus就是在這裡推行協助婦女建立營生模式的微型貸款,孟加拉女性每年平均賺取1300美元,較男性少一半;雖然少,但若經濟危機造成工廠關閉、工作機會減少,孟加拉的家庭就連進步都不必奢望了。

四處遷移並不是傳統婦女的形像,但現在許多東南亞、拉丁美洲和東歐的女性都成了移工漂鳥,她們赴外地賺取金錢支撐自己的家庭,某些社會科學家已經把這個潮流稱作「移民女性化」。

許多女性移居為了遷就工廠的組裝線,不過多數人仍是投入日漸增加的老人和兒童照護需求中;她們賺取的金錢可以讓女性獲得自由─當然前提是她們不再只是無償勞動。

其實就連地下經濟都因全球化受惠,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的估計,以女性為主的人口販運活動每年可以創造 300億美元的利潤,只是,這些女子可能會淪為性工作者,因為非法身分尋找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佳萱)

台長: 葉子
人氣(1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無水之城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拯救復活節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