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2 22:32:36| 人氣1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畢卡索爭奪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鉅亨網
2008 / 09 / 22 星期一 18:00
德籍猶太裔銀行家Paul von Mendelssohn-Bartholdy的繼承人,日前向紐約最重要的兩家博物館提出強烈申請,要求他們歸還兩幅畫家Picasso (畢卡索)的作品。但是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Guggenheim (古根漢美術館) 都反駁說,他們才是這兩幅作品的合法擁有者。

位於Berlin市中心Jagerstrasse街51號,這棟房子曾有輝煌的露去。樓梯由白色的大理石鋪成,門以黃色的銅片鑲嵌。哲學家Moses Mendelssohn (門德爾松)的幾代後人,都曾經在這裡居住和工作。這兒離典雅的Gendarmenmarkt廣場只有幾步之遙; 200年前,私人銀行Mendelssohn & Co.也是在這裡創建。

歷史學家Julius Schoeps是Mendelssohn-Bartholdy的侄孫,也是所有繼承人的代言人。66歲的 Schoeps和他的美國律師John Byrne正在尋找線索,但他所關心的並非自己猶太叔公的銀行家生涯,而是這位銀行家對藝術品的收藏熱情。至1935年,他擁有幾幅名畫家Pablo Picasso的繪畫, Schoeps和其他的26位繼承人,都想要把畫拿回來。

去年秋季,他的律師 Byrne要求這兩所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歸還兩幅畢卡索的油畫作品。收藏在MoMA的是「Boy Leading a Horse (牽馬的少年)」,而收藏在Guggenheim的則是「Le Moulin de la Galette (煎餅磨坊)」。

沒有一家博物館會出售這些畫作,它們也的確是無價之寶。不過 Byrne估計,每幅作品的價值約為 2億美元。這不只是歸屬權的問題,還是一大筆財富。

也因如此,雙方在這重大的畫作案件上都火力全開。這兩家博物館完全沒有與繼承人或者他們的律師進行討論,而是迅速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並在去年底就申請法官裁決。博物館的律師已經向紐約州法院提出申訴,要求確定畫作的合法所有權。律師從當年的見證人那裡拿到相關證據,而今秋將舉辦聽證會。

畢卡索的畫作之爭,緣起於 5年前,一位研究Van Gogh (梵谷)的加拿大專家Bogomila Welsh-Ovcharov前來拜訪 Schoeps,並告知他,其叔公Mendelssohn-Bartholdy 熱愛收藏藝術品,並擁有 8件Van Gogh畫作。引起了這位歷史學家的興趣。

包括他在內,繼承人們原本對此都一無所知。Mendelssohn-Bartholdy 的後人第一次得知他曾擁有 5幅畢卡索。 Schoeps開始進行相關調查,發現他叔公的第一任妻子 Charlotte,與頗有名氣的藝術品銷售商Alfred Flechtheim 關係很好。他曾經建議銀行家和他的妻子建立一批小型但很可觀的藝術收藏。其中包括Van Gogh晚期的 8幅作品,還有Henri Rousseu(盧梭)、Claude Monet (莫內)和 Auguste Renoir (賀諾瓦)的畫作。

這位銀行家是作曲家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的侄孫,生在富有的家庭,並深具遠見。在Adolf Hitler (希特勒)被任命為國務大臣前一年,他就知道,猶太人難臨頭了。

1933年,Mendelssohn-Bartholdy 被德國銀行、銀行家聯合會和 Reich保險業董事會除名。他的財產很快就被瓜分掉了,也沒能繼續跟熱愛藝術的猶太籍妻子一起生活。那年春季,他開始把自己的收藏品送到國外安全的地方。當藝術商Flechtheim把其收藏中 3幅法國立體派畫家Georges Braque (布拉克) 畫作運到瑞士時,隨寄的還有 5幅畢卡索。1933年 3月,這些作品被送到 Basel藝術協會,藝術品商Justin Thannhauser獲得了擁有權。一年以後,銀行家表示希望這些作品能賣個好價錢。

到了1936年 8月,美國 CBS電視台創辦人William S. Paley 買下了「牽馬的男孩」。一位瑞士藝術品商把畫從日內瓦運來給他, Paley只覺得價格實在太划算了,而藝術品商也並未告訴他這幅畫的原主是誰。

在 Paley買了這幅畢卡索一年後,他成了MoMA董事會成員之一,隨後又榮升MoMA主席。1964年,Paley 把「牽馬的男孩」送給了博物館。

至於「煎餅磨坊」,被Thannhauser當做私人收藏品保留了下來。這位藝術品商在1937年離開德國,經由法國、瑞士到達美國。他在1963年將「煎餅磨坊」贈與Guggenheim美術館,並說這幅畫是在1935年從 Mendelssohn-Bartholdy處獲得。不過,Thannhauser是如何、從哪裡獲得這 5幅畢卡索,變成了此次爭論的關鍵。

Mendelssohn-Bartholdy 在1935年 5月死於柏林,享年59歲。家族相信,他是受納粹黨人攻擊後心臟病發而亡。彷彿他早有預感,死前 3個月他和妻子Elsa在公證人面前簽下一份遺產繼承遺囑。遺囑中說,Elsa是合法的遺產繼承人,而在Elsa去世後,繼承權將轉移到Mendelssohn-Bartholdy的 4個姊妹身上。

那份遺產繼承遺囑是由打字機所打,但添加了一句手寫的聲明:「那些畫已經作為結婚禮物贈與 Mendelssohn-Bartholdy夫人」。 Schoeps認為這句聲明,證明這份遺囑是一份典型的「迫害契約」,是為了讓這些藝術品不被納粹搶去。不過, Mendelssohn-Bartholdy 是不是基於納粹的壓力才賣畫,也成了人們激烈爭論的焦點。

紐約的博物館宣稱,若 Mendelssohn-Bartholdy的遺孀從1927年結婚時,就是這些畫作的合法擁有者,那麼就意味著這些畫是被「優越的非猶太人」所賣出,並非在脅迫之下。然而 Schoeps堅信他叔公曾把畫送到瑞士,為他的流亡計畫做資金上的準備。 Schoeps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受到納粹的脅迫,叔公不會把那些畫賣掉,因此他要求把那些畫歸還給繼承人們。

MoMA與Guggenheim的律師認為,Mendelssohn-Bartholdy 的家庭信仰新教而非猶太教,納粹對Mendelssohn-Bartholdy 一家的迫害也會比較輕微。但 Schoeps直指這辯解令人質疑,並說他的叔公在納粹的種族主義中,叔公是一個「有錢的猶太人」。

讓這件案子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的,是沒有任何文件可以證明 Thannhauser究竟為這幾幅畢卡索付了多少錢。根據 Thannhauser自己的紀錄,那 5幅畢卡索在1935年 8月31日進入他的畫廊。但事實上,同一天有 200幅其他畫作也來到他的畫廊,意味著那些畫其實不是在那一天買的。 Schoeps假設, Thannhauser當時正面臨金錢上的困境,因此他偷走了叔公的名畫。

這場名畫爭奪戰之所以驚人,不僅是因為畫作非常寶貴,還因為捲入的人物都赫赫有名。那些繼承人都是擁有猶太血統的德國和瑞典公民。繼承人們要求博物館歸還名畫,而MoMA的榮譽主席Ronald S. Lauder則是一位美國籍的猶太人,他是化妝品集團Estee Lauder繼承人、世界猶太人大會會長,同時也是藝術品收藏家,並深具影響力。

Lauder參與了由44個國家簽署,承諾歸還藝術品的「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他個人也曾經被捲入過多起關於藝術品繼承權的案件中。不過,博物館和他們的律師,還有Lauder,都拒絕對這場名畫爭奪戰發表任何評論。

Byrne 和 Schoeps現在正在等待聽證會的結果,同時也提出其他幾幅畢卡索的歸還申請。其中一件與慕尼黑美術館 Neue Pinakothek有關。該美術館在1964年從Thannhauser 處購買了畢卡索的「Madame Soler (索勒夫人) 」。另外一幅曾經屬於Mendelssohn-Bartholdy的畢卡索作品「Head of a Woman (女子頭像)」現在正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我們最終希望那些畫的歸屬權能得到澄清。」Schoeps 說。他喜歡 Ronald Lauder用於形容這些名畫的一個詞彙,那就是「最後的戰俘」。

(程慧博)

台長: 葉子
人氣(1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新殖民主義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嗝....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