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9 18:03:50| 人氣1,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展現馬勒的二元性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
(CD版本:DG 00289 477 5573、SACD版本:DG 00289 477 5684/環球)

在1995年錄完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並集結出版個人第一套馬勒全集後,阿巴多在1999年又開始和柏林愛樂合作錄製一系列馬勒交響曲的現場錄音,這些錄音DG在阿巴多2002年離開柏林愛樂時才陸續出版,但實際上都是他尚在柏林愛樂總兼任內所錄製。
而這次介紹的6號,卻是在阿巴多離開柏林愛樂總監後,於2004年6月錄製的作品,也因此唱片公司會以「王者重返」(事實上是引用柏林日報Berliner tageszeitung形容這場演奏會的文句)作為本片的宣傳詞。由於胃癌讓身體健康大受影響已被醫生勒令禁止長途旅行,加上必須指掌自己一手重建的琉森音樂節,可以想見的是,未來想聽到阿巴多和柏林愛樂合作的機會恐怕會越來越少。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馬勒的交響曲的錄製蔚為風潮,關於這股風潮的形成原因,有許多樂評家都有精采的論述,筆者在此就不再多說了。不過,在這滿坑滿谷的馬勒錄音中,這張馬勒6號,除了前面所說「王者重返柏林愛樂」外,有什麼特殊之處,值得筆者在此鄭重推薦呢?
我們都知道馬勒的交響曲有幾個特色,一是對於死亡畏懼的濃厚神經質,另一則是以超龐大編制的樂團卻營造出如同室內樂簡潔音色的管弦樂技法,然後則是極其優美的歌唱性旋律。
過去伯恩斯坦的馬勒受到各家的好評,就在於他幾乎是眾家公認最能夠表現出馬勒交響曲中特有神經質的指揮。
然而阿巴多的馬勒走的則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子,他用冷靜理性的手法,以及對樂團無與倫比的控制力,如同外科醫生一般,以手術刀一層層解剖著馬勒。初聽這張阿巴多的馬勒6號,可能會覺得淡而無味(尤其是和伯恩斯坦極具戲劇張力的手法比較起來),但請你靜下心再聽、三聽,你會發現許多過去你所忽略的馬勒交響曲的妙處──尤其是關於以龐大管弦樂團演奏,卻能表現室內樂效果的二元性格,在阿巴多的指揮棒下被徹底的表現出來。如果說伯恩斯坦版的馬勒完全展現他狂亂的一面,那麼阿巴多這個版本則著重於重現馬勒縝密的管絃樂技法。
別以為這是個巧合,如果你看過阿巴多重建琉森音樂節的記錄片,就會發現他對樂團團員不厭其煩的要求,要他們在演奏時一定要隨時注意和其他團員的配合,就如同一個室內樂集一般。
以這種角度切入馬勒會不會讓音樂表現太過機械?別忘了義大利米蘭出身的阿巴多一直是個為人稱道的歌劇指揮,他可不會忘記馬勒音樂中另一個重要的特性──歌唱性,請聽聽第二樂章,你一定會被馬勒所炮製無比絕美又充滿歌唱性的旋律所感動,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阿巴多和柏林愛樂的功勞,如果不是柏林愛樂超群的合奏技藝,以及阿巴多對旋律優異的掌控能力,以此種較不強調戲劇性的手法詮釋這首樂曲,恐怕會讓這個慢板樂章聽起來無比沉悶而讓人昏昏欲睡。
這張CD採用樂譜的是早期版本,所以二、三樂章的演奏順序和一般市面上的版本相反,也讓樂曲的結構與古典交響曲那種「快、慢、快、總結」的形式更像,不過我們畢竟不是專門研究古典音樂的雜誌,有關於此版本樂譜的種種,就請有興趣的讀者自行參閱市面上各種專論書籍了。
至於錄音,新一批的阿巴多馬勒雖然都是演奏會的現場錄音,但音效卻都能在水準之上(其中第九號還入選TAS天榜),不過錄音的電平較小,聆聽的時候別忘了把音量扭大些。DG也有推出本片的SACD版本,由於裡面同時包含CD、兩聲道SACD和多聲道SACD的音軌,而變成了兩片套裝,實際比較、SACD版本在頻寬、弦樂的密度感和音場開闊度都比CD版本好,讀者可自行依需要選購。
(刊登於音響城邦)

台長: 豬頭翔
人氣(1,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笛卡原音」(The Originals)唱片推薦
此分類上一篇:10張不聽可惜的唱片-豬頭翔版(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