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09 19:01:33|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帝國的哀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日美中台三方都進行軍事演習,台海戰爭煙硝味濃厚。
美國為什麼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
緊密結合政、商、軍的美國軍事產業複合體,會否導致全球性的戰爭....。
 
 
天下雜誌304 2004/8/1
作者/宋東
 
 
月中開始,太平洋兩岸突然布滿了詭譎的戰雲。

「美國十二艘航空母艦中,有七艘集中在台灣海峽附近,這是從諾曼地登陸以來,第一次有這麼大的軍事集結,」七月十五日《洛杉磯時報》報導。

七月十九日,《中國時報》澄清沒有那麼多艘航艦,太平洋區最多也只有三艘,其中只有一艘「小鷹號」在台灣海峽附近的西太平洋。

但第二天美國在全球開始一週的「二○○四夏季脈動」演習,卻真的動員了七艘航空母艦、五十艘戰艦、六百輛戰機和十五萬美軍,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

就在演習前三天幾天,香港《文匯報》突然報導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說,要在二○二○年前,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共第一次提出統一時間表。並且報導共軍已在東山島舉行「進攻台灣」的演習,集軍一萬八千人,並有新一代的武器登場。

台灣也跟著在美軍演習同一天,進行「漢光演習」,首度封閉中山高速公路作為飛機跑道。

美中台三邊,不僅言辭間戰味十足,各種實質資源的空前調度,也讓觀察者感覺氣氛不一樣。

到底會不會有戰爭?中共會不會真打?美國會不會救台?台灣對自己的實力,與美、中兩國的意圖有什麼掌握?準備如何回應?

儘管美軍統帥澄清這次演習沒有針對性,但美國軍事專家卻指出,「台灣海峽兩岸的敵意,已經達到關鍵引爆點。」「當全球注意力還集中在北韓時,我們卻認為中台兩邊的緊張關係已經逼近嚴重衝突,」新加坡國防戰略研究院的安得魯譚說。新加坡是唯一出兵參與美軍聯合演習的亞洲國家。
 
 
‧ 真的會有戰爭嗎?

東亞政經專家、日本政策研究所總裁詹隼(Charlmers Johnson)七月中也在《洛杉磯時報》的專文指出,「美軍大規模的軍事調度,有可能擦槍走火引起台海戰爭。

」曾為美國中情局、海軍工作,現住在美國海軍大本營聖地牙哥,詹隼的觀察不光來自小道消息。他對美軍長期的觀察,可以看出,即使短期內台海戰爭不見得開打,但是美國一路走向軍事帝國主義的發展,終將導致全球性的戰爭。

在他的新書《帝國的哀愁--軍國主義、祕密,和共和體制的終結》(The Sorrowsof Empire:Militarism, Secrecy, and theEnd of the Republic)中,這位前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系教授指出,美國的新帝國主義是由他分布在全球一三○個國家,七百多個軍事基地連結成的。這批全球無所不在的美軍,已經獨立成一股新勢力,不僅介入政治、決定國家前途,更為了自己未來的生存意義,不惜將全球帶入更多、更大的戰爭。

住在全球各地的五十萬美國軍人,不僅有自己獨立的補給、升遷、司法體系,更有外人不知道的預算來源--美國有四成軍事預算是不需經過國會批准的。他們得以在這幾年內迅速成長,跟美國總統布希的政策又有極大的關係。

布希,這位德州硬漢,喜歡站在穿迷彩裝軍人群中,對美國百姓講話,他對能源產業(石油)特別有興趣的朋友(副總統錢尼等),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全力搶佔世界最重要的產油國:伊拉克之外,更在中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全面增建了至少十四個新的美軍基地。
 
 
‧ 石油、軍國主義和中國

詹隼指出,這種政商軍的結合,已經發展出無堅不摧的「軍事產業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 lcomplex)」,在全球搶控資源,特別是石油。

儘管今天已經有科技可以節約能源,讓波斯灣的石油完全無威脅力,但沒想到九一一之後,全球新興成長最快的商品,竟然是耗油的SUV休旅車,和最近更紅的GM戰車級的悍馬車(Hummer)。光在美國,九一一後SUV的銷量就增加一倍。

另外,要控制即將長成強權的中國大陸,掐住油源更是關鍵。中國大陸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都給美國霸權最大的壓力。美國還有什麼比控制油源更「地理政治」正確的政策選擇?

「中國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詹隼憂心地說,每年以九.一%成長的中國經濟,去年外人直接投資的金額是世界第一。「如果不去打擾他,中國大陸會慢慢長成一個民主巨國,像南韓、台灣一樣。但是美國卻有一大幫人焦慮中

國的發展,對這些人來,保衛台灣是最方便的藉口,」他說。

戰爭,在這些美國「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瀾之下,可能性就愈來愈高。而且這個政、商、軍緊密結合的軍事產業複合體,即使換了總統,情況也很難改善。

事實上,這股由美國領頭的軍事帝國主義風潮,以及法西斯的執政作風,在全球已經愈演愈烈。各國政府用人不尊重專業,只用自己親信、要求無條件效忠的做法愈來愈普遍。
 
 
‧ 強勢的法西斯主義再起

連一向講究理性、證據,普受世人尊重的美國科學界,最近也受這種「專業不重要、只需效忠」的法西斯作風干擾。

七月中,美國四千名科學家連署指控布希總統不尊重科學中立、用人以政治立場為主要考量。抗議者中有四十八位諾貝爾獎得主、六十二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和一二七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這份抗議書中的具體例證指出,布希政府在選擇國家科學顧問時,不僅排除跟自己政策目標不合的科學家,取代已不夠格的親信。甚至乾脆解散不與他合作的顧問團,而且不准不合政府政策的科學報告發表之外,還用御用學者的報告造假取代。

「我從沒見過這麼糟的情況,」簽署抗議書的華盛頓大學野生動物學教授哥登歐瑞安說,「每個人對事實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詮釋,但現在布希政府進行的是有系統地壓制資訊流通。」

剛從美國國家衛生院辭職的傑若科其指出,他擔任衛生院約翰福加堤(John Forgarty)國際中心主任時,負責提名國際中心董事會董事,有一次,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被拒絕。長官給的理由是因為這位「大師」參與簽署報上反對政府的廣告。而他在柯林頓總統任內承辦批准的補助案,到了布希總統上台,全部都遭翻案駁回。

科其說自己願意站出來作證,不是因為政治立場的報復,只是希望保護「國家衛生院的科學中立」。簽署抗議書的四千名科學家中,兩黨都有。

從這些跡象看來,全球政治文化已經迅速走向右派、保守、強勢作風的法西斯主義。
 
 
‧ 反布希,用紀錄片嗆聲

是不是就沒有回頭路了呢?美國即使換了總統,政、商、軍聯手集結的軍事產業複合體仍將掌控世界資源、東亞命運、戰爭走向,人類下一步的救贖還有希望嗎?

幾個事例顯示,人民的力量還是關鍵。

七月全球電影界的奇景之一,是一部叫做「華氏九一一」(Fahrenheit9/11)的紀錄片,不僅被全美九百多家戲院搶著上映,更在一週內賺進五千七百萬美元,超越當週所有劇情片的收入,而且愈演愈烈。

這個一開始就以重複剪接手法,嘲諷布希總統在九一一發生後,所有公開場合談話的紀錄片,不僅毫不隱瞞自己「批評」的立場,甚至批評的方式也顯得粗糙、不具體,卻讓已經累積了滿肚子不滿的美國觀眾,看完後全場起立鼓掌。

首映場結束後躲在電影院後街的小攤上,和太太與朋友喝酒吃壽司的導演麥可摩爾,只淡淡地說,很高興此地的人看懂他的意思。

「摩爾的確掌握了大家對政治的感覺:就是不信任,」倫敦《泰晤士報》的藝評指出,「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布希總統的位子是他偷到的之外,還利用九一一事件求取他與朋友的商業利益,也就是石油。」

除了布希和他的朋友之外,所有其他人--伊拉克人民、效忠打一場不明不白戰爭的美國軍人、因戰爭失去兒子的美國家庭主婦,都是「受害者」。

儘管有人批評這部電影已經脫離傳統紀錄片「客觀中立」的堅持,而進入渲染、激情的「宣傳片」種類,但是花錢走進電影院參加反布希、反軍國主義、反政商結合的人民,卻鼓勵了這種大膽表達的抗議。

一向尖酸刻薄的詹隼,被問到在這個超級軍國主義強權下,世界還有什麼希望時,他的回答卻出人意表地溫暖,「我在去年二月看到人類最大的希望,當時全球有一千萬人在不同國家裡,上街抗議美國出兵伊拉克:紐約有四十萬人、倫敦有兩百萬、羅馬一百萬、馬德里八十萬、柏林八十萬....。這些人都沒有瓦解,他們對世界發生的事情很有感應,也很願意表達。」

至於新時代裡,公民又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愛國」呢?

詹隼認為,現代公民的主要責任,是充分掌握資訊,並偵測到國家未來的命運。新加坡新總理李顯龍,在萊斯訪北京的同時,突然來訪台灣,他對台灣的觀察卻是,「台灣的媒體則幾乎完全專注於內部問題,很少報導外間世界所發生的事情,譬如說北韓、伊拉克。」
 
 
‧ 公民怎樣愛國

這位將於八月上任的總理不客氣地批評說,「台灣人對於中國所產生的急遽變化似乎不甚了解,也不太了解美國與中國已經變得彼此依存性愈來愈強。

這個現象,也特別體現在無法訪問中國的台灣政治領導人及官員的身上。基於同樣的理由,台灣的大眾也不太了解諸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印度等主要的勢力,正在對著崛起的、不同的中國調整位置、政策。」他也擔心台灣的誤判會導致區域影響。

在各種強權壓力下,對一個想要充分掌握自己命運的小國來說,新加坡新總理這種儆醒的態度令人欣羨。

否則,就要靠人民自己對大局勢的掌握有主見。當然,把希望都寄託在個人身上,是很令人「哀愁」的。但是,民主的改革本來就不能光靠有「英明」的領導人,人民要當家做主,不是嗎?
 
 

台長: 萬寶路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