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26 16:24:29| 人氣7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記王青雲演奏貝多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連續五場的貝多芬交響曲及鋼琴協奏曲全演,由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開始,接續著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以及下半場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藉由反向的年代順序,在每場音樂會中錯綜交雜著貝多芬的創作脈絡。而最初的一首交響曲以及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之間併置展現的差異,除了樂曲的篇幅與結構之外,也可能意味著在貝多芬百年之後,人們藉由不同的曲目用不同方式理解貝多芬, 哪怕因此你我的貝多芬散發出不同的風格,或擁有了南轅北轍的個性。

從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開始,貝多芬便企圖漸漸鬆動既有的鋼琴協奏曲曲式結構。以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為例,曲式仍然遵循著古典時期的傳統,由管弦樂團的合奏開始整個樂章,接著由鋼琴主奏彈奏類似的段落,藉由雙方的重複鋪陳出接續樂段兩方競逐唱和的擂臺。但在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裡,一開始便由鋼琴的獨奏引領樂團主題的浮現,鬆動了原先鋼琴與樂團重複唱和的習慣,而在樂曲一開始便確立了主奏者的地位。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曲初,主奏者的歌唱是如此的溫柔蘊藉,接續完成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卻又在樂曲精神層面上朝著主奏者獨尊的路數挺進。在皇帝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開始,鋼琴便掙脫出樂團如沃土的和弦,一逕地以飛快明亮的琶音往上衝,貝多芬不只讓鋼琴獨尊的地位在樂曲一開始便確立,甚至,他把協奏曲中最引人入勝的裝飾奏樂段風格移植到樂曲開頭,聽者來不及長時間的醞釀,就這麼驚慌失措地領教這令人震懾的王者之風。

對於王者之風的期待,寫在每個聽眾的臉上。然而在那一個夜晚,在散場俯首低迴的時刻裡,在血液裡漸漸舒緩平靜的因子呼喊著的,卻是那逝去的秦淮舊月。

王青雲近年來已經鮮少公開演出,但在每一回的演出裡,對於王青雲的各種傳說與臆測卻似乎成為演出的賣點之一。台底下翹首盼望中走出的垂垂老人,佝僂地坐在略低的琴椅前,較常人長的雙臂掛在鍵盤之上。傳聞中被稱為九指琴魔的王青雲,據說因為練琴過度導致右手無名指受傷,因而開發出特別的演奏方式。因此,在這首樂曲中頻繁出現的快速琶音群裡,可以看到他大量使用左右手交替的指法,或許也是這個原因。

王青雲對於貝多芬的處理異乎尋常,似乎與其後期浪漫派的專長有關。不管是觸鍵或者是樂曲風格的處理,都具有濃厚鮮明的個人色彩。就觸鍵來說,王青雲的觸鍵多利用手腕的重量深深下擊,卻又旋即拿起,以踏板延續音符長度,因此音樂的線條不是連續的,反而像是深淺不一的虛線輪廓。快速音群所營造出的方向感,在手腕的一下一放之間瓦解,留下的是一塊塊由踏板的迴聲所構築的世界,亦像極了後期浪漫派作品當中繁複的和弦變化以及鬆綁的不規則速度。在第二樂章開頭如月光般輕輕灑下的音符裡,王青雲的指尖卻沈重地步步下墜,到手腕懸空地掛在琴緣,聽起來竟是如泣如訴如哽咽般的京劇唱腔,字字血淚帶著如絲絲遊魂般的拖腔,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猛一回首,卻只是個史頁裡的一聲悲壯長嘯。

王青雲對於貝多芬的處理或許令人困頓,但是到了第三樂章,卻又似乎一目瞭然了。在三拍子類似圓舞曲的節奏中,刻意加強首拍的左手低音,配合踏板發出轟然巨響。右手如蝴蝶般輕快飛舞,明亮的降 E小調有些淒豔;每一小節開始稍作的延遲拉扯著原本健康快意的奔跑,也許是失神的迷幻狀態,顛撲的狂喜,如蕭邦的波蘭舞曲借屍還魂。

曲終全場奮力鼓掌,不知道多少人拊額慶幸這有驚無險的演奏終於安然收場,或者也感到有些悲哀。悲哀的原因,或許是歲月在年老鋼琴家身上留下的痕跡,或者,是年老鋼琴家在這名為皇帝的協奏曲中下了一道叫做悲哀的符咒呢?



台長: 德布西
人氣(7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