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9 13:06:06|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修清史:曹雪芹和努爾哈赤都重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項學術工程按課題共分150個項目,實行招投標管理

  對話動機

  2002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再次啟動了曾數次因故擱淺的清史纂修工程,這項承“二十四史”之後的當代修史工程規模前無古人,十年中將有幾千名清史研究學者參與。與傳統的開史館修正史不同,這次清史纂修採用了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的模式。到今年11月5日,這項工程完成第四輪招投標評審,三分之二以上的研究課題確定了最終的課題主持人,明年有望啟動所有課題。
  除規模宏大、體例完備外,這次清史纂修的歷史視角將不同于民國之初修撰的《清史稿》,在具體歷史事實的評判上也會有別前人,如肯定清兵入關帶來統一,曹雪芹可能列為重要性等同努爾哈赤的特級人物等。

  ■對話人物
  馬大正 男,清史編纂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38年9月生於上海,1963年7月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秋受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聘請參與清史編纂工作。

  清兵入關帶來統一
  新京報:新中國成立至今,清史編纂被提出過三次。前兩次都沒能最終啟動,現在能夠啟動的條件是什麼?
  馬大正(以下簡稱馬):簡單來講,條件有這麼四個:人才隊伍、研究積累、研究氛圍、研究經費。從現在的大環境來看,這四個條件基本具備了,我們有了一個世紀的研究積累,有了一個2000多人的專家庫。特別是研究環境的具備,我們現在的學術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非學術因素的干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點是不可能做到的。

  新京報:新中國幾代國家領導人對修清史的重視是一貫的。其中意義何在?
  馬: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兩份歷史遺產,一個是統一的中國,一個是多民族的中華民族,這兩大遺產的具體表現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國。我國現在的疆域是在清朝形成的,我們的民族格局是在清朝形成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國家是在清朝才跟世界融為一體的,不管它是主觀還是被迫。對於融入到世界中的這麼一個封建王朝,很多東西需要我們重新認識研究。

  新京報:歷代修正史都有一個指導思想,胡錦濤總書記在以前的講話中也提到,修清史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怎麼體現?
  馬:寫歷史就是兩件事,一是實事求是,把事實弄清楚;二是以現在的眼光看歷史,也就是有一個史觀。我們這些人的思維已經形成定勢了,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修清史的指導思想說白了也就是實事求是。

  新京報:清代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比如清兵入關、留發不留頭、義和團會怎麼敍述?
  馬:比如清兵入關,我們會站在17世紀40年代的立場,當時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治核心來領導,這個統一確實有好處,它隨後導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的。對於留頭不留發等對待漢民族的政策,提到但不會去渲染,清朝的政策也是調整的。但是不論也不可能,比如寫到史可法,我們可能更多肯定他的氣節,而不過多強調他對明朝的忠心。義和團以前我們一直在頌揚它的愛國精神,忽略了它的盲目排外。這次我們會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問題。

  百餘專案實行招投標

  新京報:傳統的易代修史是開史館,征選修史人才。這種方式難以勝任眼下編纂清史這樣的大工程。這次修清史有什麼改革前人之處?
  馬:一開始,我們是想成立一個修史館作為實體單位,將參與者調入這個單位,統一管理。但這種老方法在市場經濟形勢下已經不適用了。
  這次我們採取招投標確定工程的專案人選和經費分配。整個工程分解成150個課題,分別立項。至今清史編纂委員會已召開4次評審會議,確立了103項課題主持人。

  新京報:為什麼選擇了工程用的招投標方式來進行一項學術研究?
  馬:整個清史編纂共分150個課題,一個課題就是一個項目。怎麼主持這麼大一個學術工程,我們編纂委員會也在不斷摸索,選擇招投標這種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公平公正。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方式目前是最好的。

  新京報:學術工程畢竟不是真正的工程建設,招投標方式的“嫁接”,有沒有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難?
  馬:我們是希望所有的專案都以招投標方式確定,但有的課題投標的人只有一個,按照投標法只能流標。我們考慮到現在清史研究隊伍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變更,凡是只有一個投標的,這個作者目前又是最合適的人選,我們就採取委託形式進行。
  新京報:現在參加投標的人主要是哪些研究人員?成名的清史專家對招投標這種方式能完全習慣嗎?

  馬:從投標的人來看,頂級的專家也有,但是不多,因為這部分人基本上都年事已高。主要的投標人一部分是剛退休的,一部分是40歲至60歲之間的。因為投標人要求必須是正高職稱,所以30歲上下的年輕學者很少。
  新京報:工程招投標講的是企業資質和工程報價,清史招標又採取什麼樣的評定標準?正高職稱類似一種資質准入門檻,除此外還有哪些標準,遵循什麼樣的評定程式?

  馬:投標者要拿出與投標課題相關的課題成果,還要求他有從事專案研究的時間,有自己的課題組成員,為人如何、合作意識、課題組內部的工作氛圍都是評審的內容,由評審組決定中標人。
  評審組由7—9人組成,其中5-7名相關領域專家是從2000多人的專家庫隨機抽選的。投標者本人以及他的親朋好友都要回避。
  新京報:有沒有被遺漏的優秀人才,比如他本身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可是他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參加投標,整個工程也會因此沒有將最優秀的人才吸引進來?
  馬:這種狀況確實是有的。那也沒辦法,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下發一個紅頭文件將他招來。不過從目前來看,很知名的專家遺漏的很少。

  人物傳記超過3200篇

  新京報:清史還沒正式開寫,已定下了3200多萬字的篇幅,據什麼來定?會不會造成有些參與者為湊字數而加減歷史?
  馬:全書字數必須有一個宏觀調控,清史現在暫定90至100卷,每卷按照30萬至35萬字來定,總量控制在3000萬字到3500萬字之間。那麼多的內容,這個字數隻會少不會多,這個字數其實是限制。

  新京報:3200多萬字,您的研究生苦讀三年也讀不完。
  馬:這種提法有誤區。清史寫出來不會成為人人都讀的暢銷書,研究它的人也不可能都會通讀全書。我們考慮把它寫成一部能夠反映當代研究水準的、能把到現在為止的研究成果都吸納進來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清代的歷史。也就是說建立一個清史研究的資料庫,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查閱。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考慮到普及,我們會將其濃縮為30萬字,出一個通俗本或簡本。
  新京報:據說此次修史將為3200人立傳,比二十四史中任何一史都多,在世界歷史著作中恐怕也是獨一無二。入傳的標準是什麼?
  馬:民國期間由清朝遺老遺少們編纂的《清史稿》,正傳是255卷,類卷由41卷,現在我們大大增加了類傳。而且類傳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與《清史稿》相比,除了文苑、學術、科學、遺民四卷一樣外,增加了工商、宗教、少數民族、華僑、外國人、農民領袖、婦女、革命党人等。

  新京報:正傳人物的收納應該也豐富得多吧?
  馬:清代歷史上有的人物,如曹雪芹、蒲松齡在《清史稿》中是找不到的。名醫葉天士、徐大椿和文學家袁枚、桐城派鼻祖姚鼐也沒有正傳。還有商人,如鹽商宛平查家、山西範家也沒有傳。紅頂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也沒有傳。程長庚作為京戲的創始人,《清史稿》裏也沒傳,因為正史不會讓唱戲的人入正傳。可是我們認為曹雪芹的影響不比努爾哈赤小,知道曹雪芹的人可能更多些,他的貢獻也大,可以列入特級人物。

  新京報:從現在起,您起碼有十年時間要撲在這個工程上了,接這樣一個工程,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
  馬:從我個人來講,研究生時學的是近代史,畢業後分到中科院民族所趕上“文革”,1976年開始接觸業務,承擔的是新疆蒙古史研究,1987年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重心也是清史。作為中國的一名知識份子,能夠參加這樣一項浩大的工程,易代修史,真的很榮幸。
  但是前面還有很多坎坎坷坷,最後這個東西能不能按照我們的願望把它寫好了,確實心裏打鼓。

  新京報:現在看情況如何?
  馬:眼下第一批委託的個別專案已經有樣品提交,問題很多,學術上、文辭上都有問題,6年後初稿全部提交上來後,怎麼修訂,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京報:臺灣也有不少學者致力於清史研究,有沒有可能吸納臺灣的學者參與修史過程?

  馬:我們會儘量聽取臺灣方面的意見,個別項目,比如《臺灣志》、《香港志》、《澳門志》,會力邀港澳臺學者參加。

  防止腐敗主要靠自覺

  新京報:現在外面對修史經費有好幾種說法,一說是6億,一說是9億,還有說幾十億的,哪一種說法是準確的?
  馬:現在社會上對清史研究經費確實有幾種說法,說明大家很關注這項工程,我和同事們也深感責任重大。其實直至今天,經費還在審批中。但有一點我們是充滿信心的,就是國家會大力支持這項工程,包括經費方面。這是經過第三代領導集體批示的,在學術史上是沒有過的。應該說明年經費就可以到位。

  新京報:現在的經費標準對投標人來講,有沒有誘惑力?資金怎麼具體分配?
  馬:誘惑力應該有。我們比社科類的課題經費高。社科類一個項目經費基本上是20萬至30萬之間。從具體分配到每個項目組的經費來看,150個專案,我們的預算是每個專案43萬元左右,現在來看,到時劃撥的應該比這個標準高。

  新京報:經費到位後,怎樣管理和支配?清史編纂委員會有支配權嗎?
  馬:現在有個矛盾,我們這個清史編纂委員會是個臨時組建的單位,沒有法人資格,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兼職的。我們只是在主持一個學術專案,對於經費,我們沒有日常管理權。為了保證工程進展順利,國家成立了一個清史編纂辦公室,屬於局級單位,掛靠在文化部下面。財政部將經費劃撥給這個辦公室,由這個機構負責專項資金管理的日常工作。

  新京報:誰來監督經費的使用?
  馬:更多的是講自覺,我們這群人還沒有學會腐敗。國家審計署也盯得比較緊,會有一個嚴格和長期的審計。不過這麼大的一項工程,是應該有一個嚴格的程式。

  本報記者秦文 北京報導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4年11月8日1:11

台長: Yim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