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10:25:15 | 人氣1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遊台中忘憂湖

小農部落格的活動報導--0971207鍾友聯老師來訪

2008/12/13 10:53



鍾友聯    別號  無隱逸士   物外閑人

1947年出生於台灣彰化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教台灣大學及文化大學


目前隱居山林   過著耕讀生活

喜歡賞鳥  玩石  偶爾玩玩石雕

12/7鍾老師與其夫人同訪佛法山,來與山上的師父做一些訪談。

之前看過鍾老師的「問茶找茶樂趣多」一書,書中是鍾老師訪問諸多茶農、茶人,為他們、為茶事、為茶文化所留下的種種。這,是一種對產業的傳承,對茶人、茶事、以及在地茶文化的紀錄,非但,要有一顆熱誠的心,更透露出對茶的好樂之情。

 

小農想,鍾老師在隱居山林,過著耕讀生活後,對茶的好樂之情,必定早不同於一般人單純的喝茶、品茶、感受茶湯中的各種滋味、或茶席上手勢動作的林林總總。也許,應該這麼說吧!或許,鍾老師就如同老農聖輪法師所提倡的「心靈茶禪道」一樣,早從我們認知中茶的框架,跳脫到另外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傳承範疇了。老農提倡的,是藉茶去養生健體,去省思內心、進而藉茶悟道...,而鍾老師則把愛茶的心,擴大化為行動,去紀錄、去書寫、去流傳,讓更多的人因茶受益,讓更多的茶農因紀錄而發光....。    

 

 

 

 

 

問茶找茶樂趣多

 

【序文】

 

鍾友聯老師退休後,隱居坪林,因早年曾看過他在佛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腦海中有些記憶。一回,在自己創辦的佛法山台北「坪林山外山有機茶園農場」相遇,交談之下,才知他已退隱山林,甚為敬佩。談及我推廣農禪法門,在坪林種植有機茶時,他也深表同感,還說:「未來在坪林的茶史中,師父會佔有一定的地位。」我說:「我們只是後學者,不敢如此自居。」鍾老師表示坪林老一輩的茶農式微,後繼無人,佛法山的僧眾,代代相傳,日後在茶園面積的擴展及接續其他茶農的舊茶園,是有可能的。

 

果然,這兩年內,我們已承租了幾塊退耕老農的老茶園,而鍾老師對坪林的人文生態、茶產業的深入卓見,誠令我大為敬佩。興趣多元的他,有各種不同的著作,近年更因深入茶區,與茶農相敘,品茶會友,連續著作多種茶書,不但內容生動、圖文並茂,對坪林茶鄉、茶產業、茶文化的向外推廣,更是大有裨益。

 

最近又撰《問茶找茶樂趣多》一書,在一日的際遇下,相談甚歡,因佛法山本身也有文化出版公司,願意代為出版,談及版稅,他說:「免了!免了!」只希望為茶文化及坪林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是以,我們深受感動,也願意為他用心排版,大力出書。不僅是將其苦心之作,出版問世,也冀望雪山隧道通車後,不入坪林的遊客,見到坪林還有這麼多可愛的茶人雅士,以及親切的人文風土,都能佇足停步,走入這片美麗的山水。

 

實則,坪林緯度偏北,雨水豐沛,雲霧繚繞,是茶葉生產的最佳環境,也是「台灣第一清香茶產區」,茶品堪稱「一葉獨香」。昔日有「北包種,南烏龍」的美譽,但因缺少廣告,許多年輕人只知有烏龍茶,不曉得包種茶即是與烏龍茶同種,只是製成「輕發酵」的條型茶,外型不同而已。它喝起來有種獨特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我九十八歲的的老師父明長老,平日喝茶,也獨好台北坪林的「文山包種茶」。每當我將做好的文山包種茶供養之,他老人家都讚不絕口,哈哈大笑說:「好茶!好茶!」

 

在這翡翠水庫上游,好山好水的坪林,再加上好茶農們的辛苦經營,遂能生產出最好的茶品。願此書的出版,能使更多人了坪林,知道這塊土地實是臥虎藏龍,還有許許多多製茶、愛茶的高手聚集於此。實則,文山包種茶以目前的產量,仍是供不應求!冀望愛茶之士,在品飲各種茶時,也多喝文山包種茶,它獨具清雅高緻的品趣,必讓人回味無窮。

 

茶是保健飲料,希望年輕人除喝咖啡之外,也能練習喝茶,因飲茶除可健身,還能提昇自己的生活品味,進而從研習茶道、茶禪中,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

 

「茶趣無限,因人而得;茶海深奧,悟者自知。」愛茶的你人不妨多走幾趟坪林,當你發現美麗的山水、可愛的茶農,還有「台灣第一清香」的包種茶味,必然讓你留連忘返。品茶不單可舒壓,亦可解勞,真的不負此生,是為序。

 

                                                                                               佛門茶人  釋聖輪

 

 

(cyl6656666), 您好!

會員登出 會員中心12/7鍾老師與其夫人同訪佛法山,來與山上的師父做一些訪談。

之前看過鍾老師的「問茶找茶樂趣多」一書,書中是鍾老師訪問諸多茶農、茶人,為他們、為茶事、為茶文化所留下的種種。這,是一種對產業的傳承,對茶人、茶事、以及在地茶文化的紀錄,非但,要有一顆熱誠的心,更透露出對茶的好樂之情。

 

小農想,鍾老師在隱居山林,過著耕讀生活後,對茶的好樂之情,必定早不同於一般人單純的喝茶、品茶、感受茶湯中的各種滋味、或茶席上手勢動作的林林總總。也許,應該這麼說吧!或許,鍾老師就如同老農聖輪法師所提倡的「心靈茶禪道」一樣,早從我們認知中茶的框架,跳脫到另外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傳承範疇了。老農提倡的,是藉茶去養生健體,去省思內心、進而藉茶悟道...,而鍾老師則把愛茶的心,擴大化為行動,去紀錄、去書寫、去流傳,讓更多的人因茶受益,讓更多的茶農因紀錄而發光....。    

 

 

 

 

 

台長: 舞墨山人
人氣(1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隱廬主人趴趴走 |
此分類下一篇:参觀朱振南畫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