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1 18:05:22| 人氣5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飄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有些旅行經驗,還因而寫過一些旅遊報導、出了幾本旅行雜文書,因此常被朋友當成是個「飄浪」的人,成為旅遊問題的諮詢者。

「喂!老大!我想利用工作轉換的時間去歐洲旅行一個月,目的地是德國跟英國,你有什麼建議嗎?」徹的一位至交好友劈頭這樣問徹。

「嗯。為什麼要去德國跟倫敦一個月呢?」這是徹首先想到的問題。

「嗯。因為我姐在德國,我可以去找她,小住一陣子後,再逐步往倫敦前進。」

「喔!既使是這樣,也得準備一筆旅費呢!而且這把年紀才去飄浪,會不會太浪費時間呢?」沒辦法,太陽在摩羯在徹最直接的反射就是這些現實的問題。

「但是我如果錯過這次機會,這輩子恐怕都不會有機會去歐洲旅行一個月了呢!」徹的兄弟這樣回答。

恩。徹想想他的話,其實也不無道理。

不過說起來,這把年紀(超過三十歲)還有浪機天涯一個月的熱情與能力,真的是很不容易地。

雖然說這種話跟形象飄浪的旅遊雜文作家很不搭,但是徹還是提醒他說:「我覺得一個月的時間與旅行經費,對我們這種普通人來說,還算是挺珍貴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我建議你,與其漫無目的地跑來跑去,不如仔細規劃一下要造訪哪些地方?又或者,要不要乾脆找一個語言學校之類的地方,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念念英文或德文也不賴。」

回到辦公室,徹想起似地問了一位以「居家好男人」為形象的男同事:「如果你有一個月的時間,在不用考慮錢的前提下,你會去歐洲流浪一個月嗎?」

「如果有朋友跟親人在那邊就會考慮去一下吧!不然,旅費多貴?而且一個人旅行很無聊吧!」這是他的答案。

恩。徹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比起生命中很多其他的事,旅行好像也沒有那麼「必需」。徹一直記得開始寫作電子報不久,就有一位暱稱為「艾薇公主」的讀者把徹加進自己的MSN Messenger裡面,偶而在MSN上與徹相遇時,他都會問徹一些有關在國外居住跟旅行的事。

「我也很想在國外住一陣子。」她這樣跟徹說。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隻身在國外居住的,要很多的條件才行。」

「對我來說,這才不是問題呢,我隻身一個人從澎湖到台灣住了好一陣子,一個人住哪裡對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她信誓旦旦地這樣說。

雖然在國外居住要比從澎湖搬到台灣住複雜很多,至少語言、文化就是一個問題,不過,徹並不想潑任何人冷水。

隔沒有多久,徹從她的暱稱上發現她懷孕了,緊接著辦了婚禮,然後現在MSN暱稱上總是少不了對小朋友的描述。

某一天他忽然又在MSN上跟徹打招呼。

「還想一個人去國外旅行或居住嗎?」徹問。

「我現在哪有這種時間跟金錢阿!那種事情以後再說吧!」她回答。

「嗯。妳現在過得開心嗎?」

接著,MSN對話框出現一堆新手媽媽對小朋友描述,想來她很幸福。,就算這輩子沒機會到國外常住旅行也不減幸福。

說起來,不是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屬於「旅行」或「飄浪」的細胞的,然而,這種細胞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出現的呢?徹忍不住思考起來。

徹並不是從小就喜歡旅行的。

說不喜歡,其實不太正確,因為並沒有出現排斥旅行這樣的心理狀態。

徹小時候,因為經常性地轉學與換班,所以跟班上同學一直都處於「不熟」的狀態,加上家裡經濟狀況不理想,徹很難開口跟爸媽要求要參加校外教學活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不參加校外教學的習慣。徹整個前青少年時期(國中畢業前),最遠的旅行不過就是從台北到台中,而每次到台中外婆家,老爸就會跟老媽大吵兩個禮拜,所以,徹跟徹妹每年都暗自祈禱----可以不用去外婆家,離開台北對徹來說,快樂的感覺其實微乎其微的。

於是乎,每次到校外教學不用去學校上課的日子,如果正巧碰到天氣晴朗,徹就會隨便選一條大馬路,騎著腳踏車,筆直地向前騎去,看看騎了兩三個小時後,可以到達什麼地方?然後再筆直地循原路回頭。

這就是屬於徹少年時期的旅行經驗。

到十八歲有駕照後,偶而會到台北以外的縣市去旅行,不過也多半是一個人獨行,偶而會跟女朋友一起,但是也都會預先訂好旅館,徹實在沒辦法想像露營的快樂,光是想到沒浴室可以洗早就會讓撤抓狂,加上極度地缺乏安全感,徹沒辦法在戶外安眠穩睡。

台灣島內的風景區,比方說:墾丁、溪頭、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之類的地方,徹好像都只去過一次左右。更別提有很多縣市,連去都沒去過。

就這樣告別了青春期。

大學畢業後,第一時間入伍當兵,退伍之後,首度出國就是前往香港。那趟旅程一半是因為工作,加上徹的親戚一大半都住在香港,說真的,並沒有什麼到異地旅行的感覺,但也許就這樣開啟了徹的旅程。

第一份工作是記者,因為很菜,所以即使休假,也容易在電影院裡、被窩裡,被報社摳(Call)去代班或去支援,特別徹當記者的第一年就碰到總統大選,為了能夠徹底得到休息,徹索性往國外跑,這樣就有理由徹底地把手機關閉,由於當時徹的女友是個不愛出國的公務員,因此徹開始常態第一個人旅行。

這樣的旅行習慣被當時報社旅遊版的主編發現,她發覺徹可以自己寫稿、拍照,於是當徹離開記者工作後,她便開始跟徹邀稿,同時介紹徹接一些與旅行有關的案子,徹得以一邊準備留學考試一邊到處旅行,這段經歷讓徹在有正當理由(為了工作)的情況下豐富了見識。

在二十五歲的那一年,跑過了亞洲、歐洲許多地方,後來更機緣巧合地成為福岡亞洲青年文化交流中心(Asian Youth Culture Center)駐台北的大使,在為他們工作期間也造訪了亞洲其他國家。

但是話又說回來,徹的旅行多半具有採訪工作性質,待在倫敦時也是為了念研究所,待在倫敦時也是為了念研究所,真要說漫無目的地在國外長時間閒晃,其實一次也沒有。(雖然工作後開始的旅行,有很多次也是漫無目的四處瞎走,但是時間多半在一週以內。)

現在想想「飄浪」這種事,其實必須具備相當的條件。除去外語能力、金錢、熱情、冒險與時間外,還需要很多人的幫助。

以徹來說,二十歲代比較沒有成家立業的壓力,金錢時間這種東西任意揮霍也沒什麼人會囉唆,更別提,徹二十幾歲時,徹爸的身體狀況非常良好,就連感冒也少聽說,可以讓徹無牽無掛第四處趴趴走,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徹就算想要計畫一趟五天四夜的短旅行,也會擔心徹爸會不會忽然又生病了而猶豫起來,如果貿然因為要旅行而辭掉工作,也會擔心新的工作能否在短時間內找到,而躊躇不前。

想起以前可以了無牽絆地到處亂跑,需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

徹的學姐一直想出國留學,但結婚生子加上工作忙碌,一直把夢想寄放在腦中的某個角落,去年忽然下定決心,把工作給辭了,把老公、兒子暫時交給婆婆,去澳洲念碩士,臨行前跟徹喝咖啡時,徹忽然想起說:「真難得你的家人支持你出國唸書去。」

她長嘆一口氣苦笑說:「說支持,其實也沒多支持,你知道像我們這把年紀了,說要像大學剛畢業時什麼都不管就帶著家人滿滿的祝福出國去唸書是不太可能的,只不過,他們沒有太阻止我就是。」

聽完她的話,徹可以想像她為出國唸書所承受的壓力。

徹曾經在某篇短文裡面寫到「自助旅行這種事,還是得趁年輕才行阿!」

想起徹的兄弟跟徹說:「這說不定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到歐洲長時間旅行的機會了!」

雖然還是會難免為他擔心(就像很多人曾經為徹擔心一樣),不過,如果這是你的夢想,趁還有機會,趕快出發吧!

祝飄浪愉快。

《徹的話》
1. 最近依然非常忙碌,除了徹爸的身體恢復沒有想像中快速外,工作上面也有些問題需要處理,經常性的失眠,至少已經有二十多天沒有好好睡著過了,真是非常地痛苦。
2. 昨天敗了一雙Air Force1 的25週年紀念版球鞋,搭牛仔褲穿非常好看。
3. 因為心情很紛亂,所以沒心思好好唸書,在這種時候照例讀了些雜誌,包括:《GQ》、《MS》、《Joker》、《Slam》、《La Vie》等。
4. 右膝韌帶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終於可以告別每天跑復健診所。
5. DVD的話,推薦《東京朋友》、《戀人絮語》、《巴黎我愛妳》等。
6. 你有想去什麼地方旅行嗎?旅行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歡迎來留言喔!

(圖說:在西班牙拍到喜歡曬太陽的老外。)

台長: 涼風徹
人氣(5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