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9-18 00:08:23|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了蒙馬特的後遺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還做惡夢咧,被夢魘糾纏住,醒來只記得睡不飽又醒不來的生理反應,其他的都忘了。沒有了現實,殘留下來的只有情緒,空空的,茫茫然晃蕩在路上,竟覺得秋日陽光亦顯得刺眼。

下午仍然要進公司,走在一排陰暗的長廊上,望著對面遙遠的小窗,恍惚間回到了國中高中還是大學的年代,憂鬱、不快樂、一直追尋追不到的想望,猛然間一下湧上來,天呀那時我一天有沒有至少笑一次,和別人聊一回天?

所以我過的真是前所未有最健康的日子了。昨天那場戲,又硬生生地拉我回去,告訴什麼是身不由己,什麼是悲傷,什麼是熱情,什麼是憂傷。

憂傷的人多話嗎?我問我自己。一種人多話,一種人則否,甚至我們的醫學裡都有清楚的病理描述。蒙馬特遺書是躁症病人公開的集體發病,不停地說,一直說,作者說了一本書的厚度,用生命的夭亡繼續說;魏瑛娟讓六個演員說,說愛,說慾念,說背叛,說自毀,用肢體說,用聲音說,用眼神說。有時開心地說,下一秒就憤怒地說;溫柔地說必定不長久,演員皆著護膝護腕,暗示了粗暴才是常態。別人的說可能是累積:著作等身或揚名青史,書一本本的堆高,字紙越生越多;舞台上這般的訴說卻是自我拆解,書一本本被撕了,當成食物;或是在憤怒下當成武器,使人驚若寒蟬;也可以折出一朵朵自己墳前的白蓮花,或是一頁頁撕,用法等同金銀冥紙。

文字與劇場的不共戴天不是今天才結下的,但完全不依靠文字又把肢體的張力發揮到極致的舞台演出又有多少經典?蒙馬特遺書,既是遺書,作者不在,讀者或後來的編者多了一份隨心恣意,用著多話拆解語言,撕毀書頁堆積肢體的厚度,可說既是象徵意義,又是原著作者的寫照。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才氣,既是在精神上忠於原著,甚有對原作者致敬的味道,劇場美學上也有別出心裁的巧妙實踐。



台長: selena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