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4 03:56:49| 人氣2,43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孫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次看見他這位前輩是在儒道協會的晚宴上

單聽這兩個名字已覺得氣勢磅礡

見其人不覺氣勢凌人

他的和藹可親的慈祥和對台灣的大愛

是儒家典型的人物

我很羨慕台灣有這些將才為台灣開疆拓土,樹立典範

 

孫震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經濟學博士。歷任台大經濟系教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大校長、國防部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經濟講座教授等職。現為台大名譽教授、元智大學名譽講座。

  孫震著作甚豐,重返教職後之近作有《台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人生在世》、《時還讀我書》、《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經濟發展的倫理基礎》、《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等書。

 


 

推薦序
博學深思,常有卓見 施建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賴英照
「企業倫理」不再曲高和寡──孫震教授是大功臣 高希均

自序
公平與無欺

第一篇:企業倫理

倫理的形成
倫理是目的,還是手段?
中西倫理觀的比較
人性唯善
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可教嗎?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
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
社會企業的興起

第二篇: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
人的行為與價值觀
人生的幸福方程式
台灣當前的倫理危機
為社會守護誠信
富而好行其德
儒家思想與現代經濟成長
儒家文化的經濟意義

第三篇:企業社會責任

股東利益與企業社會責任
顧客、員工、生意夥伴
企業的環境責任
企業公益與捐贈
企業對社會的基本貢獻
企業社會責任的界限
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眾聲喧嘩──再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過猶不及
太多人做了太多太超過的事
見利忘義
為人謀而不忠乎
企業的產品責任

第四篇:政府智慧與個人責任

二次金改的疑慮
賣掉公股,錢到哪兒去了?
為什麼要民營化
該倒的就讓他倒
大到不能倒
經濟成長、生產力與工資
攤販經濟學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善良的撒馬利亞人
將相本無種

---------------------------------------

序言

高希均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企業倫理」不再曲高和寡——孫震教授是大功臣

  當我離開多年的教職後,以為自己傳播進步觀念的機會會愈來愈少;沒有想到因為10年來投入文化出版事業,發現到它實在是有相當空間。「出版」有它有形的艱苦,但也有它無形的收穫。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可以邀請最合適及最有影響力的人士與海內外讀者分享他們的知識、經驗、才華、成就。這幾年「天下文化」每年出版120 ~ 140種書,「小天下」(童書)出版50 ~ 70種書,當邀請到的重量級作者出書時,其對社會與家庭所產生的良性影響真是難以估計。

  「天下文化」十分幸運先後出版了四本孫震教授的經濟專著與文化論述。孫教授曾經擔任過這些重要的職位:經建會副主委、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董事長。四年前當他的《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出書時,立刻喚起了社會各界對孫教授的再認識,甚至再定位:一位學貫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及大思想家。

  我曾經在文章中這樣表達過:「在追求學術真理與社會正義的過程中,孫教授從來沒有懈怠過,也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位學人做事有大格局、做人有大包容、做學問有大思路。他生於憂患,憑藉自己的才識與操守,擁有過學術權威、軍方顯赫、科學領導的多重光環;也經過大風浪、大染缸,但他堅守大是大非,公正不阿,最後贏得了大家的稱讚:謙謙君子、一代學人」。

  這幾年儘管孫教授沉浸於著書立說,仍花了不少時間投入教育、基金會及眾多社會公益事業。即以本書核心思維的「企業社會責任」來說,《遠見》雜誌在四年前(2005)創辦第一屆「企業社會責任獎」。自創設以來,就邀請了八位社會公正及孚眾望人士擔任評審,孫教授就一直擔任這個重要的評審會主席。企業界極為重視的此一獎項,今年已經順利地辦到第五屆,就是他們評審下的產物。

  此刻當美國金融海嘯誘發全球金融衰退,台灣也無法倖免。看到歐美那些天文數字虧損的投資銀行,乞求政府要以納稅人的錢來拯救時,不免使人想起傅利曼教授的名言:「企業最大及唯一的責任就是賺錢。」

  借用施教授在序中對亞當史密斯「公平」與「仁慈」的引述:「或許此時此刻面對艱困的企業:『賺錢』就像『公平』一樣,不能替代,是企業必須要求自己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分享(利潤)就像『仁慈』一樣,只能期待。」

  長期來看,我還是贊成哈佛波特教授的看法:競爭優勢與社會利益不衝突,公司與社會應當有福同享(參閱《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2006年12月號)。他一個重要論點是企業應當把「社會責任」視做「社會機會」,融合在企業本身核心優勢及策略之中。太平洋此岸孫教授的這本新著,正可與太平洋彼岸波特教授論點相互輝映。

  28年前孫教授與李國鼎先生推動群己關係(泛稱「第六倫」),產生了熱烈的迴響;近年來又推動「企業倫理」。這一理念已在企業之中逐漸成為決策考慮因素之一,它不再是曲高和寡。孫教授是一位影響深遠的功臣,這本新著定將成為一股新的推力。

作者自序

孫震
公平與無欺

  2001年12月美國安隆(Enron)弊案爆發後,參眾兩院迅速於2002年7月通過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加強公司治理與政府監督。美國企業界是否會從此規規矩矩做生意?當然不會。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人如果將錢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則不論法規制度如何周延,必要時總有辦法加以逃避,犧牲公義以成就自己的利益;唯有將公義放在優先的地位,當私利和公義發生衝突時,才會尊重法制,捨棄私利。所以孔子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論中外,我們如果希望企業界弊絕風清,不能光靠外在法規制度的約束,必須靠內在企業倫理的節制。

  企業倫理的基本原則是公平、無欺,也就是我國傳統做生意所講求的道德信條:「貿易不欺三尺童,公平義取天下財。」公平就是英哲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利他美德中的justice。史密斯從對他人利益的關懷中,引申出公平的美德(the virtue of justice)和仁慈的美德(the virtue of beneficence);公平也可譯為公正、公義或正義,是不傷害別人的利益,仁慈是增進別人的利益。

  企業的任務是從事生產,創造經濟價值,分享所有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因素所有主。企業經營如能做到公平,不使任何利害關係者應得的利益受到損傷,則企業利潤的大小,反映其使用資源效率的高低與創造經濟價值的多少,因此企業倫理對社會公義與經濟價值的貢獻是一致的。

  近年流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或公司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說企業不應只照顧股東的利益,也應照顧其他所謂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的利益,其他利害關係者包括顧客、員工、生意的夥伴如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經銷商、自然環境、所在社區甚至擴大到整個社會。不過這些其他利害關係者的利益要照顧到什麼程度呢?簡單的說,如果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所僱用的員工以及所使用的中間產品都按照各自市場所決定的價格支付代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造成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外部不經濟,或造成外部不經濟但支付對等的代價,則所有利害關係者都得到了公平的對待,社會公義得以維護,經濟效益也發揮到最大。

  我提倡企業倫理已多年,不敢說「曲高」,但的確「和寡」。2000年到元智大學教書,在管理學院授「企業倫理」,沒有多少學生選我的課。倒是我自己教學相長,發展出一些看法,承高希均教授幫忙,出版《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天下文化,2004)。現在這本《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可視為前書的延續。全書包含40篇短文,其中25篇是從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我在《經濟日報》「觀點」所發表的文字中與企業倫理相關的部分。我因「觀點」供稿的專家漸多,有時候好幾個星期才輪到一次,文思無法繼續,失去興趣,決定擱筆。然而希均兄覺得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對臺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很重要,甚至對中國大陸將來的發展也很重要,時加鼓勵,於是忙裡偷閒一口氣增寫了十數篇,加上在不同機會發表的幾篇論著,形成較完整的架構。

  書稿整理完成,我請施建生師、賴英照兄和高希均兄寫序。

  施建生教授是我在台大經濟系的老師,當年教一年級必修的經濟學和四年級必修的經濟政策,為經濟系擔任新生入門和畢業前把關的任務。可是我們這一班要等四年級才有機會上他的課,追隨他進入當時為經濟學主流的凱恩斯學派。施師的文章清澈流暢,他上課不帶書本和講義,滔滔不絕、條理分明,令我們對艱深的經濟理論如撥雲見日。如今時隔50餘年,我依然記得施師在課堂上的風采,嚮往不已。施師近年陸續出版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凱恩斯、海耶克、費利曼系列,大學經濟系應列為必讀,以瞭解上個世紀經濟思想發展的脈絡。

  英照兄領袖司法院,負國家重寄,公務繁忙,我原不該以文字上的瑣事麻煩他。不過2007年4月英照兄的《賴英照說法-從內線交易到企業社會責任》問世,4月30日發表英照兄專欄的經濟日報和負責出版的聯經公司舉辦發表會,我也應邀參加。由於這個機緣,我才會在經濟日報寫文章,才會有這本《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英照兄大作的基調是孔子論詩經的精神「思無邪」,就是思想純正,不動歪腦筋。他說:「法令的執行,制度功能的發揮,還是要有厚實的企業倫理做基礎,才能克竟全功。股票市場的法令,儘管千條萬條,都是建立在開誠布公、信實無欺的基本原則之上。」我在本書中要表達的意見和英照兄的看法一樣。法學家而有儒家胸懷,我十分敬佩。不過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我的見解比較保守,可能與我的經濟學專業有關,英照兄則對企業有較多的期待。

  希均兄在上次《理當如此》的大序中,對我有很多溢美之辭,讓我感覺像當年的李白,「一經品題,便成佳士」,其實很不敢當。希均兄以他所創辦的《遠見》雜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從2005年開始,每年舉辦「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將上市公司分為科技業A、科技業B、傳產製造業、服務業、與金融業五組,每組選出首獎一名,楷模獎二名,連續獲首獎三次的企業晉入榮譽榜。四年以來入選的企業已有多家,台達電子與中華汽車榮登榮譽榜。2008年並增列50強企業,我相信對台灣企業倫理的提升有很大的貢獻。

  我向施建生師、賴英照兄和高希均兄敬致感謝之意。

  我也要感謝台大校友會的秘書黃羽婕小姐在校友總會和文化基金會繁忙的工作中為本書的文稿打字。羽婕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我引用經典,有時文句記不清楚或忘記出處,都靠羽婕上網搜查,有時候遣詞用字推敲不定,羽婕也會給我很好的建議。如果不是羽婕工作效率高,我可能寫作不會如此勤快。

  最後,我要感謝「天下文化」只考慮對社會有沒有幫助,不計較會不會賠錢,願意出版我的書。如果沒有希均兄鼓勵,我大概也不會積極完成本書。

 

原文摘自:  天下文化出版社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台長: 此情可待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439)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名家論壇 |
此分類下一篇:馬雲

楊風
台大前幾任的校長呢
沒想到妳比我還了解他
2009-06-15 06:17:37
旅人
來聽精彩介紹

早安安
2009-06-17 10:47:4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