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6 22:29:31| 人氣3,7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鑽石4C分級淺說-顏色&淨度分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鑽石4C分級淺說-顏色&淨度分級
鑽石的評價

鑽石4C 與等級關係

Color

顏色等級,及相對「白度」。或彩色的稀有性、討喜度。

Carat Weight

鑽石越重,克拉價格越高。非線性尺度。鑽石越大越值錢。

Cut

款式和切磨的質量。

Clarity

淨度,或少包裹體的相對程度。

4C分級體系源於1957 GIA創始人之一Richard T. Liddicoat提出。是因應鑽石貿易而產生與發展的分級標準。

國際上具公信力的鑽石4C分級標準&機構:

4C分級機構

中文名

Since

Country

GIA/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

美國珠寶學院

1931

U.S.A.

CIBJO/Con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la Bejouterire, Joaillerie, Orfevrierie des Diamands, Perles et Pierres/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Jewellry

國際珠寶聯合會

1961;

1974年通過CIBJO鑽石分級規則

Swiss/ Italy (HQ)

HRD/ Hoge voor Diamont

比利時鑽石高層會議

 

1973;

淨度分級上原強調定量性。1979IDC共同起草「國際鑽石分級標準」後採IDC標準。但教學上保留淨度定量測量的理論與方法。

Belgium

IDC/ International Diamond Council

國際鑽石委員會

 

1975 established by WFDB世界鑽石交易所聯盟 IDMA 國際鑽石製造商協會

1979提出「國際鑽石分級標準」

 

Scan D.N./Scandinavia Diamond Nameclature

斯堪地納維亞鑽石委員會

 

1969通過Scandinavia Diamond Nameclature斯堪地納維亞鑽石命名規則

1.顏色&淨度分級接近GIA

2. 創立淨度特徵圖將淨度等級定義形象化

3.為歐洲最早的鑽石分級標準

北歐四國:

丹麥、

芬蘭、

挪威、

瑞典

IS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

國際標準組織

轄下TC174 Technical Committee, Working Group#2

1990s 起草鑽石分級標準。因缺乏共識而呈擱置狀態。

Germany

 

一、鑽石的顏色分級

定義

採用比色法在規定好的環境下對鑽石顏色行等級劃分。

世界主要鑽石顏色分級體系

1)GIA體系  將無~黃色分為23級別,以英文字母D~Z表示,並有對應的鑽石比色石標本。

2)歐洲體系:包括IDC, CIBJO, HRD等。特點為以文字直接描述顏色級別ex.極白、白、淺黃白

3)中國體系:包括中國、香港(台灣現以GIA分級較普及)等地採用。特點為以百分數字直接描述顏色級別,數字越低顏色越黃。

目前通用之鑽石顏色分級體系僅適用於無~黃色系列鑽石。彩鑽由於稀有,至今未有成熟的專屬分級規則。在另外鑽石的3C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彩鑽的顏色等級由高至低一般為紅>>>粉。

GIA體系

CIBJO等歐洲體系

中國體系

描述/ 舊名稱

D

Exceptional White+ (EW+) 極白+

100

D

純淨無色、極透明、可見極淡的藍色/ Jager

E

Exceptional White (EW) 極白

99

E

純淨無色、極透明/ River

F

Rare White+ (RW+) 優白+

98

F

從任何角度觀察均無色透明

G

Rare White (RW) 優白

97

G

1ct以下,自冠部、亭部觀察均無色透明; 1ct以上,自亭部觀察隱約顯示黃(褐、灰)色調/ Top Wesselton

H

White (W)

96

H

1ct以下,自冠部觀察無色,自亭部觀察隱約顯示黃(褐、灰)色調/ Wesselton

I

Slightly Tinted White (STW) 較白/微黃白

95

I

1ct以下,冠部觀察無色,自亭部觀察呈微黃(褐、灰)色/ Top Crystal

J

94

J

1ct以下,冠部觀察近無色,亭部觀察呈微黃(褐、灰)色/ Crystal

K

Tinted White (TW) 次白/淺黃白

93

K

冠部觀察呈淺黃(褐、灰)白色,亭部觀察呈很淺的黃(褐、灰)白色/ Top Cape

L

92

L

冠部觀察呈淺黃(褐、灰)色,亭部觀察呈淺的黃(褐、灰)色/ Top Cape

M

Tinted Color (TC) 帶色調/淺黃

91

M

冠部觀察呈淺黃(褐、灰)色,亭部觀察呈明顯的黃(褐、灰)色/ Cape

N

90

N

從任何角度觀察均呈明顯的黃(褐、灰)色/ Cape

O~Z

<90

< span>

Yellow

彩色

Fancy Color 彩色

 

 

台面朝上有特定顏色

顏色分級方法

1) 比色工具

A. 比色石:比色石為一系列已經過分級、每一顆不小於0.50ct、切磨比例良好、無~微弱螢光反應的開普系列(淺黃色調)鑽石,腰稜應有刻面或拋光、不含有色或其他具干擾性的包裹體。利用比色石與待分級鑽石目測比對的方法為最傳統、有效、國際通用;

B. 儀器測試法:以儀器如色度儀、分光光度計等測試顏色。但技術複雜、昂貴、未大量使用。

C. 肉眼觀察法:無比色石和分級燈時可用等同日光的光源和一張白色紙卡。

將鑽石徹底擦淨、桌面朝下置於白色紙卡或盤上。沿鑽石的最大寬度觀察其顏色。一般人從H色級可感受到輕微顏色。據此概略評價所觀察之鑽石顏色等級。

2) 合適的光源:ex.比色燈; 原石可藉日光,北半球用朝北、南半球用朝南的日光; 直射的日光含大量UV,易激發螢光,掩蓋鑽石真正的體色。非不得以不建議採日光。

3) 中性的分級環境:ex.黑白色系的工作桌椅、牆面、衣服等

觀察方法:將鑽石徹底擦淨、桌面朝下置於白色紙卡或盤上。沿鑽石的最大寬度觀察其顏色。

 

二、鑽石的淨度分級

1953 GIA Richard T. Liddicoat 提出9等級的淨度分級方案:FL, VVS1, VVS2, VS1, VS2, SI1, SI2, I1, I21970再添兩級別:IF, I3。歐洲則推出10個分級:LC, VVS1, VVS2, VS1, VS2, SI1, SI2, P1, P2, P3

淨度分級定義

10X放大鏡下,對鑽石的內、外部特徵進行有系統的觀察,並根據淨度特徵的位置、大小、數量、可見度、對鑽石美觀和壽命的影響,訂出淨度等級。

影響淨度級別的因素

包裹體的數量

數量越多,淨度級別越低

包裹體的大小

體積越大,亮度越差,淨度級別越低

包裹體的位置

越靠近中心,對淨度影響越大

包裹體的明亮度

包體越暗,可見度越高,淨度級別越低

包裹體的種類

Ex. 在其他因素相同下,雲霧體對淨度之影響遠小於同體積的暗色晶體

1. 常見內部特徵:內部特徵指包含或延伸至鑽石內部的天然包裹體、生長痕跡及人為所致缺陷。

1) 礦物包體:多為原生(和鑽石同時或更早形成)包體。體積&位置相同的條件下,深色礦物包體影響淨度較淺色包體嚴重。礦物包體晶形一般較完整,也可成鱗片狀、浸染狀(鐵染)、不規則狀的晶體集合體。

2) /霧狀物:呈朦朧、乳狀、無清晰邊界的包體。可能為固相顆粒、晶格錯位、或細小裂隙所致。一般顏色甚但,須以高倍顯微鏡觀察。

3) (針)點狀體:常為細小礦物顆粒,顏色常呈黑或白。10x放大鏡下不見其清晰形狀。有些點狀體甚至在高倍顯微鏡下也難發現。高淨度級別的鑽石應特注意此類包體,以免分級出錯。

4) 羽狀紋:內部或延伸至表面的裂隙。顏色多為乳白或透明,有些羽狀紋面上有黑色炭質薄膜,與黑色礦物包體相似。這是因為當鑽石產生張性裂隙時,內壓力驟減使鑽石轉為石墨所致。另有些羽狀紋分佈於結晶包體的周圍,呈張性裂隙。

5) 內部紋理:內部的天然生長紋。可導因於:a. 雙晶或晶格錯位引起的原子不規則排列b. 階段性生長形成的條帶 c. 雙晶紋

6) 內凹原始晶面:凹進鑽石內部的天然結晶面,常保有階梯狀、三角錐狀生長紋,出現在鑽石腰部。

7) 空洞:大而深的不規則斷口。多指鑽石內部包體在切磨鑽石時崩落遺留的孔洞。

8) 破口:腰部、刻面稜上較小的破損

9) 擊痕:鑽石受外力撞擊留下的痕跡。環繞撞擊中心向外輻射細小裂紋,當延伸至內部時稱「碎傷」

10) 激光痕:以激光束或化學品去除內部深色包體,留下的管狀或漏斗狀痕跡。激光痕延伸至表面,有時可被高RI的玻璃充填。

11) 鬚狀腰:腰稜上深入內部的細小裂紋。為鑽石打圓過程中,操作失當所致的一系列豎直的細小裂紋,形如鬍鬚。

2. 常見外部特徵:指暴露於鑽石外表的天然生長痕跡&人為所致缺陷。

1) 原始晶面:鑽石表面上保留的未經拋光的天然晶面。常見於腰部,偶見於其他刻面。常呈明顯階梯狀、三角形生長紋。

2) 表面紋理:鑽石表面的天然生長痕跡。內部紋理出露在鑽石表面即為表面紋理。常貫穿多個刻面,在刻面之間呈連續的痕跡。

3) 刮傷:表面極細的刮傷痕跡。常呈一條很細的白線。如玻璃表面被利器劃過。可能的刮傷原因為拋光磨盤上的鑽石拋光粉在高速轉動下刻畫鑽石,或可能為鑽石之間的摩擦所致。

4) 拋光紋:不當拋光所致的一組或多組平行線狀痕跡。在同一刻面內的拋光紋相互平行,相鄰刻面的拋光紋不連續,且彼此有夾角。此特點可與外部生長紋作區分。

5) 燒痕:不當拋光所致的糊狀疤痕。可能的疤痕原因為拋光盤不潔、拋光技術欠佳、少量拋光粉因高速摩擦生熱而燃燒並黏於鑽石表面,或直接導致鑽石表面燃燒。

6) 額外刻面:加工失誤所致。也可能是為消除鑽石表面瑕疵被迫切磨出來的面。

7) 稜線磨損:稜線因輕微損傷而失去銳利線條,此損傷程度比下述的「缺口」輕微。

8) 缺口:腰部或底尖上的細小撞傷,常呈V字形。此損傷程度比內部特徵中的「破口」輕微。

淨度級別

GIA體系

歐洲/中國體系

描述

FL/ Flawless 無瑕

LC/ Loupe Clean

放大鏡下潔淨

不見包裹體或表面缺陷

IF/ Internally Flawless 內無瑕

不見包裹體、有不明顯的表面缺陷

VVS1/ 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 1 極輕微瑕1

VVS1/ Very Very Small Inclusions 1極微小包體1

資深分級者以10X放大鏡也難確定的微小包裹體

 

VVS2/ 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 2 極輕微瑕2

VVS2/ Very Very Small Inclusions 2 極微小包體2

VS1/ Very Slightly Included 1輕微瑕1

VS1/ Very Small Inclusions 1

微小包體1

含小的包裹體。小的晶體、羽狀體、雲霧體是特徵的。

包裹體難看到

VS2/ Very Slightly Included 2 輕微瑕2

VS2/ Very Small Inclusions 2

微小包體2

SI1/ Slightly Included1

微瑕1

SI1/Slightly Inclusions 1

小包體1

包裹體易看到

SI 2/ Slightly Included 2

微瑕2

SI 2/ Slightly Inclusions 2

小包體2

包裹體很容易看到(甚至肉眼從亭部就可看到)

I1 /Imperfect 1重瑕1

P1 /Pique 1不潔 1

10X放大鏡下明顯的包體,台面朝上時通常肉眼可見。瑰麗&耐久性受到一定的影響,或數量很多時影響鑽石透明度和亮度。

I2

I2

I3

P3

瑰麗和耐久性受到嚴重影響。包裹體易見。

淨度分級方法

1) 10X放大鏡觀察時,需確保光源和放大鏡皆乾淨。

2) 將鑽石置於光源正下方,以反射光觀察外部特徵。

3) 將鑽石置於光束邊緣,以穿透光觀察內部特徵。

台長: 翠玨軒
人氣(3,7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鑽石學 |
此分類下一篇:鑽石4C分級淺說-切工&質量分級
此分類上一篇:挑選鑽石的迷思 -- 螢光反應 Fluorescenc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