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0 21:38:01| 人氣4,3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翡翠的品質與價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翡翠的品質與價值

-翡翠和軟玉

玉,泛指翡翠和軟玉這兩種在晶體交織結構顏色範圍相近的岩石。

十八世紀後,翡翠始傳入中國。在此之前,軟玉做為中國玉器工藝之材料已超過七千年

 

翡翠 (硬玉)Jadeite

化學成分

NaAl(SiO3)2 鈉鋁矽酸鹽。翡翠和頑火輝石、鋰輝石、透輝石,同屬輝石族礦物。翡翠很少是純的,通常含透輝石。

晶系

主要組成成分是輝石,屬單斜晶系。

結晶習性&表面特徵

多晶質。放大鏡可看出顆粒間的纖維狀交織構造,特別是當有綠色斑塊出現時。

斷口

參差狀斷口

硬度

7左右。不同顆粒的硬度稍有差別。多晶質顆粒也有方向性差異硬度---表現為拋光表面上的「橘皮效應」。

比重

3.303.36

光澤

油脂~玻璃光澤

透明度(即水頭)

透明(罕見)、半透明到不透明

折射率

1.64~1.68。通常在折射儀上只能以點測法(遠視技術法)見到大致為1.66的陰影邊界。

雙折射率

雙折射晶體的無序排列使半透明翡翠在正交偏光下所有位置上都透光(全亮)。

顏色&品種

白、淺紫、紫、紅、橙、黃、褐、淡~深祖母綠色、綠和白斑雜色、深綠~黑與藍色。翡翠礫石上可見到幾種顏色的混雜。外表面的風化形成褐色或橙色的「皮」。半透明~近透明的祖母綠綠色品種是最珍貴的,稱為「特級玉」或「帝王玉」(Imperial Jade)

吸收光譜

1特徵吸收光譜:藍/紫區的一條強線,可伴有藍區的一個弱帶。

2祖母綠綠色的翡翠:鉻致色,有典型的鉻吸收譜,在紅區有雙線 (690, 655, 630nm),有時藍區有一條線(437nm診斷線)

3其他的綠和褐色:鐵致色。

4 紫色:錳致色

*許多翡翠不顯示吸收譜。

內含物

纖維狀交織構造

產出

變質岩。或產出於原地,或以礫石形式產出於沖積層中

產地

主要的商業產地是緬甸,但也產於日本、美國(加州)、瓜地馬拉和俄羅斯。

加工

寶石及翡翠具極高韌性又極美麗,適合加工成弧面寶石、珠子、雕刻品和用於首飾的小雕件。

當用放大鏡觀察老的製品和未用鑽石粉拋磨的製品時,能看到特徵的不均勻拋光,即「橘皮效應」。這種不均勻的拋光是岩石中隨機取向晶體顆粒的差異硬度所導致。用鑽石磨料能產生平滑和極光亮量的表面。

 

翡翠的處理與鑑別

1. 上蠟(A貨)

可封住表面裂縫、改善表面光澤。此種處理不耐久但可重覆進行而不損傷寶石。以10X 放大鏡即可觀察到此種處理。經過正常拋光和上無色蠟是可接受的傳統處理方法,已被商界所接受。可合法標示為「翡翠A貨」。

鑑定特徵

輕微的上蠟:處理不影響翡翠的光澤和結構,屬於優化。

嚴重浸蠟的翡翠:緩慢在酒精燈上加熱可使蠟熔出; UV燈下可見到藍白色螢光; 紅外光譜儀上顯有機物吸收峰,具2854cm-1, 2920c m-1特徵譜

 

2.熱處理

通過加熱促進氧化作用以產生紅色,可仿古玉。和天然紅色翡翠有一樣的耐久性。

鑑定特徵

a.外觀上較天然紅色翡翠乾,缺乏透明感。

b.紅外光譜儀:天然翡翠在1500~ 1700c m-13500~ 3700c m-1附近表現出較強的吸收區,為結晶水和吸附水的吸收區; 熱處理的紅色翡翠在上述兩位置沒有強的吸收區,顯示燒製翡翠沒有水的存在

 

3.充填(B貨)

此處理方式必須申明。

先以酸漂白(bleach),除去翡翠中的鐵染與礦物以改善翡翠顏色和淨度。ex. 鐵龍生常以漂白改善透明度。但漂白弱化了翡翠的結構,因此要灌注樹脂和蠟提高強度。樹脂既提高材料的強度,也顯著改善顏色與透明度。

鑑定特徵

a. 10x放大鏡:以反射光觀察表面,可見蜘蛛網狀裂縫和酸蝕孔洞及其中的充填物; 以透射光照射時,可見內部交織的裂隙、顆粒邊緣界線模糊或顆粒破碎; 翡翠光澤變弱、顏色分佈無層次感也無方向性; 「翠性」不明顯。

b. UV螢光燈:顯不同程度的黃綠~藍白或白堊狀(chalky)螢光。

*翡翠的包裹體如長石,也會有螢光反應,因此必須全面性地觀察判斷翡翠的螢光現象,以免被包裹體的螢光誤導

c. 紅外光譜分析:在2600~ 3200cm-1區間顯示不同程度有機物的吸收譜。

 

4. 染色(C貨)

此處理方式必須申明。

先以酸漂洗後浸入染劑中加熱,最後上蠟以掩飾裂隙並增加透明度。

有些漂白後的翡翠直接充填有色膠,稱為「B+C貨」。

鑑定特徵

a. 10x放大鏡:染劑沿裂隙或結晶顆粒間隙濃集(並未進入晶格),成絲網狀分佈。

b.光譜:鉻鹽染色者常見特徵的650nm 吸收寬帶。藍區的437nm吸收帶可能因染劑的強吸收而被掩蓋。

c. 一些染紫的翡翠在LWUV下呈亮橙色螢光。天然紫色翡翠可顯示弱的褐紅色螢光。

d. 紅外光譜:經有機染料染色的翡翠在紅外光譜中出現2854cm-12920cm-1吸收峰。

e.查爾斯綠色鏡(CCF):用鉻鹽染綠的翡翠在CCF下會變紅。但若非以鉻鹽染色,或翡翠中含鐵量高,會抑制CCF下個紅色反應。因此此法宜作為輔助鑑定之參考。

 

5. 塗層

在翡翠表面塗覆一層有機膠膜,以改變顏色。過去塗膠技術簡單,以硬幣刮之即脫落,商場俗稱「刮刮樂」。

鑑定特徵

a.目視:顏色過於均勻。

b. RI偏低,點測法約為1.56

c.放大觀察:表面光澤弱,多為樹脂光澤; 無顆粒感; 局部可見氣泡; 邊緣處或可見脫落薄磨

d. 針觸之感覺較軟; 手感較澀。

 

6.拼合

a. 將暗綠色翡翠挖空或切薄後在底面塗佈透明膠或填以透明膠塊,再黏貼回去。

b. 將白色翡翠弧面寶石挖空,底面塗以亮綠色膠,再以另一個翡翠弧面寶石塞進挖空處。最後以一片翡翠黏貼底部以封口。

*俗稱的充頭貨,是將玉的薄片黏鑲於包底座台,增加顏色飽和度。雖未拼合,但極易破碎。

鑑定特徵

強光照:可見到翡翠薄殼下的充填物氣泡包裹體。

 

翡翠及其仿品

 

RI

SG

10x放大

CCF

其他

翡翠

遠視法約1.66

3.303.36

細膩的纖維交織結構

 

光譜437nm特徵帶

軟玉

遠視法約1.62

2.8~3.1

比翡翠更細膩的纖維(毛毯)狀交織結構,無翠性; 可有黑色礦物

 

油脂光澤; 顏色分佈均勻; 光譜509nm吸收帶

半透明祖母綠

1.56~1.60

2.65~2.80

多裂隙,多種包裹體

正交偏光下四明四暗; 光譜顯鉻譜; 有多色性

蛇紋石(岫玉)(新玉)

遠視法約1.56

2.6

纖維交織結構較翡翠明顯; 分佈不均的絲狀或雲狀物; 可含黑色斑點

 

顏色均勻的黃綠或綠色; 半透明、油脂光澤; 表面可顯粉末狀~油脂狀劃痕;;光譜藍區可顯示帶

東菱石

1.53

2.60

粒狀結構、粒狀結構、無翠性、鉻雲母薄片

光譜紅、橙區有帶

染色石英岩(馬來玉)

1.48~1.66

2.6

粒狀方解石晶體,有解理反光; 染劑沿顆粒間隙呈網狀分佈

 

吸收光譜具650nm文章定位:

台長: 翠玨軒
人氣(4,3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翡翠學 |
此分類下一篇:翡翠略說ABC
此分類上一篇:翡翠能量--淺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