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13 20:49:19| 人氣2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藥課─7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黃

別名:軍;鮮品:生軍,用量2錢;製品:製軍,用量2─3錢

苦寒,入大腸經、脾經、胃經、心包經、肝經

一、瀉下通便──便秘(熱秘),大便乾結

二、清熱瀉火,解毒涼血

三、發熱、生瘡、目赤,皮膚紅腫,瘡癢──三黃膏(大黃、黃芩、黃連),上病下治

四、活血化瘀──經痛,跌打損傷

用法:易揮發,多後下





大黃(大瀉血分濕熱,下有形積滯)

性味:大苦大寒

入經:入足太陰(脾),手足陽明厥陰(大腸、胃、心包、肝)血分

功用:
一、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濅亦能引至至高之分。
(一)仲景太陽門調胃承氣湯,大黃註曰:「酒浸」。陽明門大承氣湯。大黃註曰:「酒洗」。少陽陽明小承氣湯,大黃不用酒製,皆有分別。

(二)東垣曰:「邪氣在上 ,非酒不至,若用生者,則遺至高之邪熱,病愈後,或目赤、喉痺、頭痛、膈上熱疾生也。」

二、用以蕩滌腸胃,下燥結而除瘀熱。

主治:
一、傷寒時疾,發熱譫語。
(大腸有燥糞,故譫語,宜下之。)

二、溫熱瘴瘧,下痢赤白,腹痛裡急。

三、黃疸水腫,癥瘕積聚。
(積久成形謂之積,屬陰;聚散無常謂之聚,屬陽。積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氣。)

四、留飲宿食,心腹痞滿,二便不通(皆土鬱奪之)。

五、吐血衂血,血閉血枯,損傷積血,一切實熱,血中伏火。

六、行水除痰,蝕膿消腫,能推陳致新。

禁忌:然傷元氣而耗陰血(下多亡陰),若病在氣分,胃虛血弱者禁用。
一、病在氣分而用之,是謂誅伐無過。

二、東垣曰:能推陳致新,如定禍亂以致太平,所以有將軍之號。

三、時珍曰:仲景瀉心湯,治心氣不足,吐衂血者,用大黃、黃連、黃芩,乃瀉心包、肝、脾、胃,四經血中之伏火也。又治心下痞滿,按之軟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亦瀉脾胃之濕熱,非瀉心也。

四、病發於陰,帍反下之,則痞滿,乃寒傷營血,邪結上焦,謂之上脘當心,故曰瀉心。經曰:「太陰所至為痞滿。」又曰:「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是已」。

五、病發於陽,而反下之,則結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故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也,若結胸在氣分,只用小陷胸湯;痞滿在氣分,只用半夏瀉心湯。

六、或問心不足而吐衂,何以不補心而反瀉心?丹溪曰:少陰不足,亢陽無輔,致陰血妄行,故用大黃瀉其亢甚之火;又心本不足,肝肺反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黃芩救肺,黃連救肝;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則血歸經而自安矣。

七、寇宗奭曰: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

八、李士材曰:古人用大黃以治虛勞吐衂,意甚深微,蓋濁陰不降,則清陽不生;血瘀不去,則新血不生也。

品質:川產錦紋者良。

製法: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

配伍:
一、欲取通利者,不得驟進榖食,大黃得食便不能通利耳。

二、夷堅志湯火傷者,捣生大黃醋調敷,止痛無瘢。

台長: 北明
人氣(2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保健 |
此分類下一篇:中藥課─77
此分類上一篇:中藥課─75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