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6 08:54:26| 人氣11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青少年的性/別、身體與戀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最率性最狂喜的經驗有時總離不開性/別、身體與戀愛。在「同性戀是罪」及「核心家庭價值」至上的道德灌輸以外,青少年在價值領域上,又可有澄清、論證和討論的空間?]

組長: 黃慧賢

大柢上,教會在此牧養議題的底線早有定論,無論是男主女輔的性別教導、抑制身體的情慾探索和拍拖戀愛的應然或不應然,一切也顯得清楚明確。青少年當然心知肚明,無怪乎青少年在教會裡也顯得清白純情,擺脫世俗邪情的污染,大家都成為主內的乖仔乖女。可是,另一邊箱,我們又總在教會聽到一些越軌的、違反教會倫理道德標準的例子:如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同性戀愛、為情自殺、看色情影片、嫖妓等等,越是禁制,越有越軌行為的出現。縱使教牧和教會領袖不斷捍衛教會信守的道德標準,不惜對違規的青少年進行判罪,甚至將他們逐出教會,然而,強硬的懲治只能帶來暫時的安寧,不久又會東窗事發,出現另一單越軌事件。難怪很多教牧將青少年對性、身體與戀愛的探索問題化,要用很多時間、心力處理它、應付它,也要著力教導青年人如何規訓自己,不單是自己的性、親密關係,也包括自己的身體。

為什麼青年勇於探索性/別、身體與戀愛,甚至看為生死相忘的沉醉?原因很簡單又直接,青少年經歷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令他們自然而然地探索自己身體包括肉慾經驗,當然這個肉身兼具性別元素,這個兼具性別的身體也同樣受到社會/教會的模塑,然而最重要的是,這個具性別的身體也不斷模造青年人甚至成年人的個體身分。第二個解釋是,青少年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和狂喜是與生俱來的慾望,如孔子有云:「食色,性也。」(編按:應出自告子, 見<<孟子>>)然而,自十八世紀以後,現代性與理性興起,情感被放置於邊緣地位,隨之羅曼司(romance)也順勢興起。今日無論青年或成年生命中最狂喜和最沉醉的渴求,其中一個乃是性、戀愛和親密關係,高呼:「戀愛大過天」其實不是青年人的專利,率性又感性的親密關係也令成年人歡喜若狂。我還記得前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當被娛樂週刊刊登他的婚外情新聞後請辭,有不少評論員戲謔地說在老板專橫、事業才華無用武之地時,倒不如盡情享受一個轟轟烈烈的愛情,使生命更為充實和甜蜜。在現代社會裡,人際社會關係漸趨工具化,並將大部份的社會交往切割成不同部門和工序處理,此乃擴大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隔膜;加上,現代生活助長個人主義的形成,以前親戚、父母、族群的網絡慢慢鬆散,代與代的鴻溝越來越明顯,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孤島,現代人經驗感性、或者享受與別人圓融(communion)的渴求慢慢收窄為找一個伴侶好好戀愛、享受親密關係,以圖在苦悶和疏離的現代生活中尋找親密關係中的慰藉和滿足,無怪乎今日主要向青年人推銷的流行歌曲中,大部份以情歌為主,表達我們對親密關係的無限嚮往。

在解釋青年人自然而然地陶醉於性/別、身體和戀愛的尋索後,無可置疑地,這與教會的倫理教導存有一定的鴻溝,但當教會堅定其立場時,對青年人又會產生什麼後果呢?無論青少年接受與否,教會固有的教導可能令青少年潛而默化地將性、身體與戀愛問題化、負面化,並因循傳統信仰強將靈慾二元分割,無疑再將那承載生命和信仰的媒體——我們的身體摒棄否定。此外,對那些率性地投入青春期情慾探索或尋求自我身分的青年人來說,教會教導已向他們判罪,使他們卻步,或者教會的門從來沒有向他們開放,彼此之間的距離很大,各走各的路。

至於青少年的性/別議題,除了加強拒絕青少年認受同性戀者身分外,教會教導的性/別觀念剛巧相反地與主流社會非常接軌,社會墨守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乃與教會強調男主女輔的教導互相呼應。教會今日仍普遍認同男性才是家庭的頭,妻子要順服丈夫,有的甚至將這教導套用於教會領導層。青年人在教會潛而默化地接受這些性別觀念,令女的傾向被動、倚賴等,同時,也令男的一方承受擔任強者的無形壓力,令兩性個體的發展也因而受到限制。

我認為教會向青年灌輸的宗教教育中,也應注入性別平等教育部份,學習性別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就是要打破兩性牢固角色定型,和辨識性別中處於弱勢一方的社會處境,例如性暴力的陰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在消費市場的吹捧下,女性茫然迷失於瘦身美白抗老的美態潮流中。至於在性教育方面,教會不應一味負面地劃定情慾界線,卻要從青少年生命出發,正視親密關係的渴求,並從中尋求自處方式。這裡所指的教育和青少年的牧養模式也會有很密切的關係,牧養中會包括教育部份,從Paulo Freire提倡解放式教育得啟發,牧養的指向是相互性、探索性、啟發性和解放性,牧養關係不再單單停留於教牧、青年幹事牧養青少年,即強調一種牧養與被牧養的關係,相反應建立一種互惠、相互影響的關係,最重要的目的是讓青少年發現、發掘自己,從中確立自身的生命價值。要達至解放式的牧養,首要是要聽到青少年的聲音,所以今次青少年牧養工作會議也期望突出青少年視角觀點,甚願我們可以在工作坊內深入探討。

目前有些婦女團體開始在正規教育裡倡議性別平等教育,教會既然參與教育工作和教會內青少年培育工作,也應積極參考有關建議。在尋求教會更新轉變的使命裡,教會有責任向青少年灌輸性別公義的原則,從他們的成長經驗出發,正視性別如何影響他們界定自我和個體身分的認同,與他們一同挑戰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並與他們尋索如何釋放舊有性別的框限,成為實踐性別公義的新人類。誠心所願。

(作者:黃慧賢)

台長: Frankie
人氣(11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騷包男孩>__<
哇!!對青少年問題 可以想了解到這樣 很不錯了
看你的介紹 你應該也是輔導青少年的成員 那你可能也
對一些青少年還有不懂的 建議可以到 青少年諮詢小組去
發表意見喔http://blog.roodo.com/youthpower 感恩ㄟ
2007-05-26 11:49: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