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3 16:47:18|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重要議題有無理性思辯空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重要議題有無理性思辯空間?

雖然大家都會期望,選舉時,各候選人能提出具體政見,針對國家內政外交等需要作辯論;平時,重要議題能回歸專業理性討論。但大家可以看到的,很多重要議題,諸如公民投票法該不該立及怎麼立?核四是否續建?是否應加速兩岸三通?教改方向是否正確及大學聯考該不該廢?死刑該不該廢?憲法該不該修或重新制定?國軍該不該朝募兵制發展?該不該設立第二官方語言?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真相如何探討與平反?是否該增加公共建設投資?國會席次該不該減半?是否該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該不該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當初不當取得的黨產如何歸還?諸如這類重大議題,一但被提出,很快就使朝野壁壘分明,然後被與藍綠、統獨、族群、賣台等掛勾,互相為反對對方而反對,會為對方反對而支持,會反對對方的反對,然後事情的重新被模糊,議題失焦,最後淪為口水戰,結果是很多重大議題過了幾年甚至十年還是無法達成共識,更別說是解決。

因此我們要問,台灣的社會,面對重要議題時,倒底有沒有理性思辯的空間?

台灣社會對重要議題的看法,往往會迅速將其泛政治化而使問題的焦點被模糊。台灣社會還潛藏著幾個矛盾,即統獨爭議、藍綠對決和族群問題,因為凡是牽涉到國家層次的議題,社會各界往往無法理性心平氣和的思考。以最近的例子來說,無論是公投是否該立法及如何立?憲法是否該修或該重新制定?以至於更早前的總統制雙首長制與內閣制之爭、八吋晶元廠是否應開放赴中國大陸投資或是母語是否應當列為第二官方語言,議題的重點往往被模糊,專業的聲音無法獲得重視,而黨派紛爭、藍綠對決思考及統獨兩派二元化對立的區分則取代了理性思辯的空間。

這可由三個層次考量,即政黨及政治人物、媒體和民眾。

現在各政黨為了選票、權位及曝光率考量,往往將政黨利益放在比國家利益更高的位階考量,令人擔心。一個重大議題,一被提出,馬上就形成明顯的為支持而支持的支持者與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者,且常立即跟統獨兩派或藍率政黨掛勾,甚至牽扯進族群問題。因為對政黨及政治人物來說,確保社會統獨、藍綠對立,將能穩固他們的票源,使民眾不注重政策辯論而只重"對立思考"。而媒體則有商業化傾向,因此往往偏愛報導有爭議性的議題及政治人物。各call-in節目更有意無意地將議題導向統獨、藍綠及族群等方向增加閱聽人的注意,以便提高收視率。這樣的結果是專家的意見難以獲得重視,而嘩眾取寵的言論容易在媒體曝光。而民眾顯然民主素養和內涵還有待增加。台灣的選民,往往選舉過了,激情還無法冷卻,因而將選舉恩怨持續維持。且對喜歡速食文化的台灣民眾來說,辛辣口味的議題比較受歡迎,這就鼓勵了作秀的政治人物及媒體的商業化傾向,使議題無法被理行思考。

因此,我們希望,民眾應該自我要求,唾棄譁眾取寵的媒體、政客、民意代表、政黨與節目,如果大家不看這些媒體,不投這些政客政黨票,他們失去收視率和舞臺,只要消失或反省改進。大家不用灰心地認為只有少數民眾覺醒的話,對大局沒有影響,要知道,當你對親友們說這些道理、鼓勵他們更支持能理性討論與專新問政的媒體和政治,透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最後來是能造成一定效果。就像前一次韓國大選前,民眾自主地發起唾棄黑金貪瀆國會議員,堅持清廉,這運動一開始只是一個小漩渦,沒想到愈來愈大,大到後來連當時的總統金大中都表態支持。

同時我們希望透過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能提升下一代台灣新國民的民主法治素養。國民民主與法治的素養提升,則能刺激媒體的改革與自律,並選出更專業理性問政的政治人物。媒體自我改進,涵化閱聽人,共同向上提升。如此,重要議題才可能被理性思考。

台長: ^^/ ^^?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