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6 12:40:13|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弗洛依德的革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二十世紀初,對人類性傾向發生興趣而造成重大影響的醫師當屬1856年出生於維也納的西格蒙德‧弗洛依德。弗洛依德被稱為精神分析的創始人,精神分析即是一種心理學理論,又是一種治療方法。當時矜持的醫學行業承襲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仍然將性愛視為禁忌和不可言及的話題,而弗洛依德的理論就是以性為核心,所以在當時被視為洪水猛獸。比如說,他稱嬰兒和孩童為“多形變態”,認為他們從小就有著尋求性快樂的本能,後來經歷了一系列性發展歷程,這種看法與當時將孩童看成天真無邪的主導觀點背道而馳。除此之外,精神分析學說還堅持人人都有性和通奸的欲望,只是這種欲望過於令人驚頦,所以被壓抑在無意識中,而這種壓抑即是日後許多困擾和精神折磨的來源。弗洛依德認為,人的性欲錯綜復雜且難以預料,其形成和發展取決於先天本性和社會環境的共同影響。可以說,弗洛依德即是科學家,又是道學家。

弗洛依德假設雙性戀的功能人人生而皆有。他認為,男女都有主動和被動的傾向,陽剛和陰柔的本質,任何孩子在走向異性戀未來的同時,會經歷同性戀階段,而這些性與性別身份不會全然消失,只是 在走向異性戀終端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壓制。

弗洛依德如此坦然地談論性欲,使美國公眾大感吃驚,難怪他們起初對此並不加重視。二十世紀的頭二十年,當精神分析學說初次傳到美國時,正值改良運動試圖掃除賣淫和其它非正統性活動,許多具 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公民希望達到某種“社會純潔”,而這種“純潔” 就包括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一成不變的性別分類和諸多的性行為禁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弗洛依德的理論在美國的風行程度超過了歐洲。 當他於1909年初次訪問美國時,吸引了一群忠實的追隨者,這些 人孜孜不倦地在醫學領域推廣精神分析學說。更重要的是,當時心靈 治療、催眠和暗示療法等已經在美國盛行,所以弗洛依德有關精神治 療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在那裏安家落戶。

弗洛依德心理學打破了科學家在性研究方面的沉默,大大影響了社會對於性欲──特別是同性戀──的看法。“社會在性道德方面的種種規定──尤其是象美國這樣的極端例子──在我看來是極為可鄙 的。”弗洛依德在對一位美國同行的信中這樣坦白地寫道,“我贊成 更為自由的性生活方式。”弗洛依德推動的革命使性受到了大聲談論, 啟示人們改變性生活的方式。

即便如此,弗洛依德對於同性戀的觀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贊美諸如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等歷史偉人為同性戀,似乎暗示同性戀可以是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而且同性戀者甚至可以成為天才!另 一方面,他將生育視為不可避免的生物責任和性生活的必要目的。他 曾寫道:“選擇性夥伴有一個隱含的條件,那就是這種選擇必須指向 異性。”相比之下,同性戀只是一種次優選擇,因為它缺乏異性戀行 為所具有的生育功能。

1935年,一位美國母親寫信給弗洛依德,談到了她兒子的同性戀傾向。弗洛依德在回信中徹底表達了他對同性戀的看法:

“我從信中看出,你的兒子是名同性戀者,但你在信中總是竭力回避這一點。請問你為什麼要回避這個話題呢?同性戀當然不是什麼優點,但也並不是什麼羞恥,更不是罪惡或者墮落,它不能被歸類為疾病。我們認為它是性發展停滯所造成的某種性功能變異。從古到今,許多卓有成就的人士都是同性戀者,比如柏拉圖、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等。將同性戀當作罪行來懲罰,是殘酷的非正義表現。”

同性戀不是病,但同時是一種“發展停滯”,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自從弗洛依德去世後,精神分析學家們就這個問題爭論不休。雖然人們可以說,弗洛依德的觀點過於模糊,以至可以被任意套用在 “正常”或“非正常”、“健康”或者“病態”的正反觀點上,但弗 洛依德在如下看法上是毫不含糊的:不應該禁止同性戀者成為精神分 析專家。早在1930年,弗洛依德就在有關德國和奧地利將同性戀 非刑事化的呼吁書上簽名。他在那時候就為同性戀者說話,堪稱同性 戀權益運動的先驅之一。

“解決同性戀的問題並非精神分析專家的責任,”弗洛依德在 1920年曾這樣寫道,“要將一個已經發展成型的同性戀者改造成異性戀者,其難度不亞於要將異性戀者改成同性戀者。”他認為,精 神分析也許有助於解釋同性戀的起源,但在“治療”上卻無能為力, 但後來很多醫生和治療師在接受精神分析有關同性戀成因的解釋時, 卻不接受同性戀不可治愈的說法。

版權所有:kane666

台長: LADY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