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8-15 20:43:54|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眨眼、甩頭、抖動肩膀原來是妥瑞氏症的求救訊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樂南市報導〕一名八歲男童小華(化名)是健康活潑的孩子,但從半年前開始,就陸陸續續地出現眨眼、甩頭、抖動肩膀的表現,老師也跟媽媽反映男童上課一直發出聲音和亂動,影響學習,媽媽帶小華到奇美醫院兒科部醫師郭思辰門診求診,詳細檢查後鑑別診斷為「妥瑞氏症」,經過藥物治療並給予相關衛教,症狀獲得改善,老師也稱讚進步很多,讓小華開心不已,學習狀況也越來越進步。

郭思辰醫師指出,「妥瑞氏症」是一種抽動症候群,為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成因可能源自於兒童期發育之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反應性。症狀包含不自主聲音(清喉嚨、尖叫聲及吸鼻子等)和不自主動作(重覆性的眨眼、甩頭、聳肩、揉搓鼻子、做鬼臉等),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穢語、肢體大幅度擺動的情形。

好發年齡通常在五至六歲,十至十二歲症狀較為嚴重。青春期後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三分之一的病人症狀會逐漸緩解,剩餘三分之一的病人症狀會持續到成人,男性比例比女性高約三至四倍。不過,大多數的病人生長及發育史與一般人並無差異,臨床上除抽動表現外,其他神經學檢查大都正常。

郭思辰醫師說,妥瑞氏症常被誤診為氣喘、眼睛過敏或呼吸道症候群等,目前診斷主要是藉由詳細的病史及臨床症狀來判斷,無法經由特定檢查確定。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妥瑞氏症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病程中曾出現多樣動作型抽動及一種或多樣聲語型抽動,二、抽動頻率時好時壞,時間已持續一年以上,三、症狀在十八歲以前出現,四、不是因為物質(如古柯鹼)使用之生理效應或其它疾病(如亨丁頓舞蹈症、病毒後腦炎)所造成。

妥瑞氏症需要理解及陪伴,適時就醫,給予孩童適當的治療幫助。

郭思辰醫師說,大部分病人並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對妥瑞氏症有正確觀念與對病童有更多理解,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妥瑞氏症的症狀時好時壞,也會因某些因素加重症狀表現,如:使用3C產品時(看電視、打遊戲等)、被告知不要動時、生病、睡眠不足、過度疲累、季節變化、負面情緒以及吃到含有咖啡因的食物(甜食、巧克力)…等。而當小朋友的症狀已出現嚴重不適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或是抽動症狀頻繁到會影響人際關係、學校生活時,應儘速至小兒神經科醫師的門診就醫,以得到正確的評估與治療。

郭思辰醫師指出,目前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行為療法(認知訓練、對抗反應訓練、社會支持)。而妥瑞症病人有八十%以上會伴隨有如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強迫症、憂鬱、自我傷害的行為及睡眠異常等共病,因此必須持續觀察並告知醫師相關情況,必要時應積極接受治療,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

郭思辰醫師強調,妥瑞氏症的抽動不是壞習慣,也不是常被誤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更不是調皮搗蛋、故意要引人注目的行為。抽動一旦發作就很難壓抑下去,因此不建議刻意去制止這些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強行制止只會讓病人更緊張、不自在,進而使症狀變得更明顯,而孩子也容易因此在學校及日常生活感到壓力及委屈。

因此,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及日常照護和陪伴特別重要,建議以鼓勵取代責備,減緩孩子的焦慮與壓力;培養孩子的興趣、遠離3C產品;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緩解症狀。最重要的是家人、老師與同儕的陪伴,給予包容尊重,對病童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有正面的效果,才能讓孩子恢復笑容及自信。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