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20 22:11:13| 人氣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奪走馬如龍的「殺手」神經內分泌腫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神經內分泌腫瘤似乎是一個對大家比較陌生的疾病,台南市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原因未明,但其發生率有逐漸增加,通常好發於40~69歲年,其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其發生跟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其次則生長在肺部或支氣管。

 蔡坤峰醫師說,根據其荷爾蒙分泌情況及有無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第一種功能性腫瘤,特別是胰腸胃道腫瘤,時常以熱潮紅、腹痛、腹瀉、低血糖、盜汗等症狀表現,另一種則為非功能性腫瘤,因其往往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往往較嚴重且合併轉移。然而此類腫瘤相當不易診斷,通常從發生到診斷約需5~6年時間,但隨著健檢與內視鏡檢查的更加普及化,某些生長於消化道之神經內分泌腫瘤得以早期發現,並且可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

 蔡坤峰醫師提到,此類腫瘤治療則端看病人腫瘤位置大小與組織之分化狀況,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來說病程緩慢、存活期率高,但因不同期別之因,治療方式也大不相同。若組織切片為分化良好(G1)或是分化中度(G2),因腫瘤生長速度較慢,通常會建議病人手術或合併荷爾蒙療法治療,如此更能有效控制腫瘤惡化並兼顧病人生活品質。

 蔡坤峰醫師舉案例說,1名60歲男子跟馬如龍一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其病發位置在直腸,因為大腸鏡檢查發現1公分腫瘤,蔡坤峰醫師以內視鏡手術切除,患者案例可用健保給付。

蔡坤峰醫師指出,目前健保給付已通過新型長效型體抑素,可針對神經內分泌瘤之症狀進行控制,提升無症狀存活期可能性。至於分化不良期別(G3)因惡性度高,必需考慮化療或標靶治療,目前部分類型的神經內分泌瘤可申請健保標靶治療,但預防勝於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千古不變原則,若自身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自身就要有所警覺。

台長: coolanews
人氣(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菜園管理好不怕登革熱來擾!
此分類上一篇:擰毛巾、轉門把都使不上力小心三角軟骨受傷了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