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5 21:29:34| 人氣2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慢性腎病定期追蹤預防尿毒症上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二00一年報告台灣尿毒症盛行率及發生率均為全世界第一名,二00八年台灣學者研究顯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率為十一點九%,推估台灣地區超過二百萬人有慢性腎臟病,台南市立醫院醫療副院長、腎臟內科李文欽醫師指出,慢性腎病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以預防尿毒症上身。
  李文欽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名七十四歲梁先生,過去曾因雙側輸尿管狹窄處理過,本身為慢性腎臟病及攝護腺肥大患者,他的肌酸酐指數約為四點二五mg/dl,腎絲球過濾率(eGFR)為十四點六六ml/min/1.73m2,今年五月抽血發現他的肌酸酐指數有上升的趨勢,在一週多內急遽上升到十一點一九mg/dl,腎絲球過濾率(eGFR)降到只有四點八ml/min/1.73m2(一般eGFR下降到五就需要洗腎了),已經到了要洗腎的階段。
  經醫師詳細檢查,發現他的雙側輸尿管狹窄合併雙側水腎,於是會診泌尿外科醫師將腎臟積水引流,並放置雙J輸尿管導管,經適當處理後,他的腎功能慢慢回復,到九月初肌酸酐指數降為三點五八mg/dl,腎絲球過濾率(eGFR)也回升到十七點八二ml/min/1.73m2,讓他免於洗腎的命運。
  李文欽醫師說,近年由於醫學發達,且國人對自身腎臟疾病的關心增加,台灣的尿毒症發生率已逐漸降低,不再是全世界第一名,但慢性腎臟病在疾病早期常無症狀,所以被容易受忽略,但其徵兆可歸納為「泡」、「水」、「高」、「貧」、「倦」,也就是小便多泡沫、水腫、不明原因高血壓、不明原因貧血、不明原因疲倦等;一旦到了尿毒症時期,可能出現口腔異味、嘔吐、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抽搐、意識障礙等症狀,這時就須接受洗腎治療或腎臟移植。
  李文欽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可透過的腎臟功能的檢查,抽血檢驗尿素氮(BUN)與肌酸肝(Cr),並依年齡、性別推估腎絲球過濾率(eGFR),尿液則可檢驗蛋白尿、血尿等。當eGFR小於六十ml/min/1.73m2超過三個月;或是雖然eGFR大於六十ml/min/1.73m2,但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現象,就稱為「慢性腎臟病」。而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包括慢性病導致的腎臟病變(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免疫疾病導致的腎臟病變、不當服用藥物導致的腎臟病變、尿路阻塞引起的腎臟病變,以及遺傳性腎臟病變 (如家族性多囊腎)。
  李文欽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蛋白尿、痛風、年紀大於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長期服用止痛藥或來路不明藥物、腎臟病家族史、抽菸、代謝症候群等,應定期接受腎臟功能檢測,若發現腎功能異常,須接受醫師診治與追蹤。
  李文欽醫師也說預防慢性腎臟病惡化的方法,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限制飲食中蛋白質及鹽份含量,停止抽煙,規律運動等。良好血壓、血糖、血脂肪控制。也要避免腎毒性藥物對腎臟造成的傷害,如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放射線顯影劑、腎毒性抗生素、含馬兜鈴酸中草藥。

台長: coolanews
人氣(2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低碳飲食健康環保救地球
此分類上一篇:滲尿影響生活品質甚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