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2 22:25:58| 人氣4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麻醉在身心障礙牙科的角色功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身心障礙患者配合牙醫師進行治療牙疾的過程中,對於緊張而合作度較差的病友,可以加上「約束帶」的使用;較難溝通不合作的病友,口服鎮靜藥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但對於真正無法溝通、極度不合作的病友,可能就需要麻醉醫師上場,提供「全身鎮靜麻醉」服務,來解決治療問題。

 成大醫院麻醉醫師陳士軒說,麻醉的目的是要在「安全的、有品質的、符合人道精神的、有效率的」前提下協助完成一個檢查、一個治療目標。對於特殊需求的患者,例如患有恐慌症或有智能障礙的病友,可以利用靜脈注射或吸入性的麻醉藥,讓患者處在鎮靜,甚至進入全身麻醉的狀態,在這樣放鬆的情況下,再由牙醫師開始進行齒科的治療,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同時也保障了患者與牙醫師雙方都不受到傷害。

 進行齒科麻醉時最重要的,除了讓病友進入鎮靜麻醉「不會痛、不會不舒服」的情境,更重要的是確保病友的性命安全;因而在這過程中,麻醉醫師會隨時注意病友呼吸道的順暢、呼吸動作的穩定,以及血壓心跳的維持。麻醉醫師會隨時注意病友對麻醉藥的反應,適時調整麻醉深度。如果只採取「靜脈注射麻醉」而未施行氣管內管插管,則會隨時注意病友不要讓齒科治療時嘴巴內產生的「血」或「水」嗆到。

 因為許多特殊需求患者,可能同時有其他內科方面的疾患,例如癲癇、腦性麻痺、心理障礙或心臟病等,所以在進行齒科治療的麻醉前,麻醉醫師常需多方面的評估:除了牙醫師與麻醉醫師之間的溝通,常常還需要與小兒科醫師、心臟科與神經科醫師會診,最後再幫病友選定最適當的治療計畫。在麻醉前,還需要與病友本身與家屬進行詳細的溝通:說明治療的計畫與進行的方式、可能得到的好處與可能發生的風險等。

 麻醉前,病友與家屬需詳細告知病友的健康狀況,若發生感冒、咳嗽、發燒或腹瀉等症狀時要通知醫師,再決定是否改日接受治療;飲食方面則需注意麻醉前六至八小時內不得進食,手術二至三小時前不得喝白開水。至於平常服用的藥物,除了抗凝血劑之外,通常需繼續服用,不確定時可與牙醫師或麻醉醫師再行討論,治療麻醉當天必須有父母或親友陪伴同,並護送回家休息一整天。

 陳士軒醫師指出,齒科麻醉後較常見的副作用或併發症包括喉嚨痛、噁心及嘔吐、醫源性外傷、嗜睡、輕微發燒等;不常見的情形,包括吸入性肺炎、藥物特異過敏反應、牙齒外傷等;更嚴重的情形則有心臟及肺部之併發症、呼吸道阻塞、心臟功能低下及停止跳動。當然所有的治療,所有的麻醉醫療行為都有其潛在的風險,不過正因為麻醉醫師清楚瞭解這些風險可能發生,所以會盡全力加以避免,倘若真正發生這些狀況,則會機警的發現、積極的早期介入治療!

台長: coolanews
人氣(4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台南市溫泉水質抽驗結果出爐!
此分類上一篇:建興國中學生減重班讓肥胖同學體重下降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