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04 17:30:41| 人氣1,3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風中醫治療新選擇「浮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一名六十五歲中風已有三個月的吳老先生,有失語、吞嚥困難、上半身無力以及四肢失用、雙手無法舉起的病情,經台南市新樓總院中醫科張仁旭醫師,施以「浮針」治療二週後病情明顯改善。

  張仁旭醫師說,這名六十五歲吳老先生,因右顳葉後側梗塞性中風,影響的位置涵蓋近中腦的深度,因而有失語、吞嚥困難、上半身無力以及四肢失用、雙手無法舉起的病情,及其餘便秘等等合併症;經仔細診視下,發現患者雙下肢脛骨內側一片皮下的紫斑(脾經所經過部位),由於吳老先生失語、四肢廢用為心、脾受損,經施以中醫「浮針」治療在此處放血,一週三次,兩週後患者開始可以說話,可以對一般談話正常回應、吞嚥也改善了,插在鼻子上那隻令人厭惡的管子「尾巴」也拿掉,上身也有力可以坐正了,患者與家屬心裡那份高興真是無法形容。

 張仁旭醫師說,在中醫治療的許多中風案例,中風患者常是在中風一個月後,甚至超過半年才來要求針灸,這樣的狀況,常令臨床的治療優勢喪失,甚至用盡傳統方式效果仍不顯著。如果可以在中風後一星期內,甚至「黃金七十二小時」內開始針灸,應可以搶救更多的中風後遺症發作。曾有患者,中風兩日,除左側偏癱外,並有明顯口眼歪斜、開始無法辨識親人,針刺一次後,口歪眼斜恢復(人中處形狀恢復),三次後完全消失。

  張仁旭醫師說明指出,中醫在中風的治療上有分:一、急性期:發現中風起算六小時,施急救穴位放血、回陽針;二、穩定期:七天內(症狀不持續惡化),持續放血、回陽降逆針、藥物治療;三、緩解期:生命穩定至中風症狀緩解消失,以藥物、各種針法、推拿松筋法處理。由於中風病機為厥陰風木上逆(肝氣逆)虛、實、夾雜筋膜受病,可以藥物緩解、針灸通經、絡脈放血,因患者久病則沾黏,必須鬆解筋膜。

  張仁旭醫師指出,因傳統中醫針炙所用為金屬「硬針」,尖細的針體刺入身體穴位,無法「扇掃」鬆解筋膜,否則會傷及身體,所以中國符仲華博士發明「浮針」,具有同時針刺經筋皮部和放血功能,符合中風後遺症治療必須鬆解「筋膜」的規律。「浮針」是屬於現代化的針具,係由外部膠質軟針、搭配內部金屬套針,當「浮針」刺入部位,內套金屬針即可外拉,利用外套膠針柔軟特性,用以「扇掃」鬆解筋膜,同時可用以「放血」,以克服傳統用針適用性等問題。

  張仁旭醫師說,「浮針」同時具有「靈樞、官針」的絡刺、半刺、直針刺的特性,簡單的說,是結合針刺和放血兩種方法的治療。根據臨床顯示,此種針具對於各種「痺症」療效極佳,對於中風方面的疼痛、失能改善亦有一定的效果,在二00八年八月的「實用中醫藥雜誌」也介紹了浮針應用於中風的研究,對於中風中醫療效上是可以期待的。

 張仁旭醫師表示,浮針的實際用法,是進皮後,沿著皮下的疏鬆結締組織進針,到部位後做掃散動作,無痛麻感,雙重針管的結構,甚至能在護理狀況允許下,將塑膠管部分留置,進行二十四小時的刺激,又結合了腕踝針的特點。

  張仁旭醫師指出,由於「浮針」的針刺特點,它最大的用處就在於治療「疼痛」,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為各種四肢及腹部疼痛、中風後遺症,以及部分肥胖症。而中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並且對某些患者來說,會加重原本引起中風的因素。且中風在中醫而言,基本就有臟、腑、經、絡之分,加上各種合併症,整個病機和預後就更顯複雜,需要多方面積極的治療,才能儘速恢復患者的生活機能;而「浮針」則是中風中醫治療的新選擇。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3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貧血不要小看它嚴重也會致命
此分類上一篇:精神病患不服藥影響病情甚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