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5 03:46:00 | 人氣2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 重捧"弘一大師傳"1

慧劍居士在書中的序文曾說他的作品是以傳記文學形式來表達
但因弘一大師自出家後,對在俗時私生活已避而不談.因此埋沒了大師前半生許多寶貴而正確的史料.
所以傳中讓慧劍居士困擾的便是大師出家前那段漫長的私人生活!
   
初買時當然是看過一次.幾年前又看一次.
第一次看時,不知是年輕還是因為會計實習課老師的話的影響,現在回想好像看的很急.
那時沒真正接觸佛教的內涵,所以完全是以文學或小說的角度在看.
第二次看時,卻是把重點擺在大師出家後;卻因事沒有即時把握一些學佛過程的疑點!
這次是第三次.我把腳步放慢,讓自己的感覺更慢些.
   
6/24-6/28我將三冊"弘一大師傳"放入行李中去了趟馬來西亞,心裡想"帶著"
6/27的午後,我在渡假村內有一個安靜的片斷,讓我搬了椅子靜靜的坐在一個供人淋浴的小院子裡捧著大師傳的第一冊
三冊的大師傳, 第一冊是從大師出生到出家
     第二,三冊則是大師出家至圓寂

李叔同的故事不知早已經大小螢光幕上演過幾回
李叔同的"送別"也不知經多少人唱頌過
   
可是當我掩上第一冊時
心裡想著大師出家前那段漫長的私人生活真是困擾人啊!
是因有了之前的李叔同才有之後的弘一大師
還是因弘一大師所以李叔同是慧劍居士筆下的李叔同
   
每當我將"弘一大師傳"的第一冊翻來翻去時,
心中想著是:要有多少的覺悟才能走出生命的叢林?
        要有多少智慧才能完滿生命中的有情?
   
如果書中說的李叔同因為同李蘋香的情感深切,所以決心把她「放下來」。
我知道那是不究竟的。
我想應該是在1915年左右,當李叔同在杭州西湖畔接觸了佛學後,才領悟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無限之情」。
   
書中年輕的李叔同說:做一種功夫,不入迷,總難成功;迷一下又何關?只要不執迷不悟,就好了!
也或者,是作者眼中的李叔同,是:他做一樣,完成一樣;他放下一樣,便永不回顧;這種看得破,忍得過,放得下的斷魔腕力,是別人所沒有的。
使得李叔同成為佛教持戒律的弘一大師。

不過,我相信如書中所說:佛典,最主要的是產生智慧,製造器識。
所以李叔同對他的日籍夫人說出:我學佛了!
   
   
2004.07.27

台長: 銀河星系黃人--天拔
人氣(2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2004: 重捧"弘一大師傳"2
此分類上一篇:稅法趣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