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1 00:35:36| 人氣4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遠離非洲」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故事是初始於女主角凱倫在非洲有座農場,非洲那湛藍的天空、一望無垠的草原、成群的動物及豐富的生命力,鋪陳了整個故事。
1913年的非洲,男人對女人的態度是十分歧視的,而一個丹麥的女人,卻一個人離開家鄉不遠千里地來到遙遠的肯亞,展開一段冒險的生活,認真努力經營她的農場、豐富她的人生,最後在這兒找到歸屬與認同以及生命的價值…
到非洲之初,她了解到自己的丈夫無法協助她經營農場,於是自己扛起經營的責任,說起來可悲,凱倫生命中的二個男人,均對那座農場的經營興趣缺缺,波爾喜愛打獵、後選擇投入戰事而離家,丹尼斯則選擇了自由漂泊的生活而非和凱倫長伴左右。
片子一開始,凱倫在向波爾提出娶她的建議時說「我沒有人生目標、也沒有一技之長,現在又嫁不出去…」,但是她卻有著他所沒有的財富。所以二人之間沒有愛情,在婚姻中一個圖男爵夫人的名份、一個為錢財,而一開始的婚姻關係甚至可說是劍拔弩張的,但即便波爾害凱倫染上梅毒、即便之後二人還是以離婚收場,到最後卻依然還是朋友。
不過我想,凱倫曾經試圖為這段婚姻努力,包括她想要一個孩子、包括她不辭千里、冒著許多危險至戰地,只為探視丈夫並為其載送物資…只不過,這一切努力都在波爾讓凱倫染上梅毒而致凱倫於其後無法生育而後又發現波爾和其他女人交往時,告終。
不過,人生就是如此奇妙,若非如此,凱倫可能沒有機會和丹尼斯相戀,也沒有機會找到真愛、體驗自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而讓凱倫認知到她對非洲有著特別情感應該是在她為了治療梅毒而返回丹麥的那段時間,她發現丹麥對她而言變得陌生,而她知道她還是會再回去非洲…剛好最近在看公視的一部戲劇「再見忠貞二村」,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當年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外省人,在台灣安身立命的時間或許比在家鄉都來得長,為何卻沒辦法像凱倫一樣,在不長的時間裡對另一個地方投入情感呢?我猜測,這是自願、非自願在心境上的不同吧?!凱倫遠離家鄉到非洲,她握有主動權,要走要留都在她掌握之中,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無怨尤。
另外,我對凱倫在送波爾離開時所說的獨白印象深刻,「道別是一種奇怪的感覺,中間摻雜著羨慕,男人出去接受考驗、磨練勇氣,而女人要接受的考驗卻是磨練耐性…獨自一個人,學習如何面對寂寞」,我想,我十分慶幸我是身長在這個年代、這樣的環境,可以憑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實現夢想和抱負,不用過著依附男人的生活。
而丹尼斯和凱倫初始有較多的了解是在一次共進晚餐,彼此說著故事,丹尼斯送凱倫一枝筆,希望她可以把豐富的故事寫下來;說故事這段讓我覺得很奇妙,包括在片尾凱倫也有自述,丹尼斯不在家的時候,她就把故事寫下來。就像「沙發上的說話課」所言,敘說故事有助於我們看輕自己的弱點,亦會幫助我們重新整理,並且將這些流傳下去。
丹尼斯送給凱倫的第二個禮物是一個指南針,我想,他是真的給凱倫很大自己作決定的自由,他知道凱倫清楚去內川湖找丈夫的路途既危險又辛苦,而既然凱倫仍堅持要去,他也無意反對,只是送個指南針給她,幫助她避免再次迷路。不過這樣的自由到之後,反而變成了丹尼斯和凱倫之間的問題,丹尼斯給凱倫充分的自由和自己作決定的權利,同樣地他自己也需要這些自由,但是渴望婚姻和歸宿的凱倫卻企盼著丹尼斯能為自己停留。我想,或許相愛就是個不斷妥協、退讓而後取得平衡的過程吧,當平衡無法出現時,問題便油然而生。
其實從很多片段,都可以發現二人在生活態度的不同,凱倫在乎她生活中所擁有的,包括她的吉庫猶人、她的瓷器、她的農場等等;而丹尼斯,則是十足的漂泊味,自在享受生活,不拘泥、簡單隨意地在過生活。我嚮往丹尼斯在生活中的自由自在,但實際上我還是滿足於充滿無數牽掛的現實生活。
在凱倫和丹尼斯一同去馬拉找營地的旅程中,丹尼斯帶領凱倫感受到另一種不同以往的生活態度和經驗,冒險、浪漫共舞、性,他希望她可以體會到那份率性的自由。而後的日子,他們也渡過了許多幸福的時光,不談各自工作中的事,把握短暫相聚的時間相愛,丹尼斯學會駕駛飛機,並帶著凱倫從空中俯瞰壯觀的景色,徐志摩所言數大便是美,果真不錯。
最喜歡某日凱倫返家看到丹尼斯坐在走廊椅子上睡著,而凱倫拉張椅子也在他旁邊休息的那一幕,我好像看見了屬於平凡的幸福,在一起卻又不牽絆彼此的幸福。
不過,我還是覺得丹尼斯的自由是自私的,因為不願受到牽絆所以不願走進婚姻,他的自由快慰卻是建立在她的犧牲退讓上,丹尼斯說凱倫分不清需要和佔有,我想這真是個難解的問題,需要又不能佔有,要給對方他所需要的自由,不簡單。不過丹尼斯後來和凱倫說,她破壞了他孤獨的自由,正當我覺得一切有轉機他倆要朝向幸福前進時,丹尼斯卻意外墜機身亡了,遺憾或許帶來美麗的惆悵,但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總讓我覺得失落。
而看凱倫和那些吉庫猶族的傭人互動中,亦不難看出之中凱倫對待他們的轉變,像是初使她要求傭人要戴白手套倒酒而最後卻自己替他把手套脫下、對吉庫猶人要念書的堅持、最終要返回丹麥時仍堅持安頓好這些吉庫猶人未來生活的地方和出處…當然還有很多她和這些人的一些細膩片段,我想應該是因為凱倫對他們展現真心的尊重和關懷,所以可以跨越文化的藩籬和他們搏感情吧。就像凱倫和法拉之間,在凱倫即將返回丹麥前,法拉跟凱倫說「妳火一定要生的很大,我才可以找到妳」,好感人啊。
看完這部歷時近三小時的片,我一個很大的同感就是片中凱倫所說「地球之所以是圓的,就是不要讓我們太快知道結果」,一直到看完整部片,才有那麼一點了解這部片表達的東西,愛與自由。

台長: 碧小雲
人氣(4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藝文有感 |
此分類下一篇:感動在蔓延
此分類上一篇:再見忠貞二村。好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