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8 01:20:44| 人氣1,57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Sverige】Stieg Larsson - 《玩火的女孩》*

Millennium Trilogy


        中譯為《千禧三部曲》的這三本作品,按作者原設想該是十部才對(瑞典作家彷彿視“十”為一項傳統,很多系列都是出到十本為止),可惜才華橫溢的作者於完成三部小說後突然心臟病發死亡,還未來得及看到小說出版,風靡歐洲。作者原職記者,並非專職作家,足足寫好幾本小說才與出版社接洽,而且書一出版便引起極大迴響,讓有志於創作小說一心想成為作家的人羨慕不已,引為奇談。


        台灣率先翻譯原著出書,而要不是首部曲的電影上畫了,港澳和內地似乎還未太投入到熱潮中去呢。


《Män som hatar kvinnor》
《龍紋身的女孩》


        作為《千禧三部曲》主打,原著的取名一語道出書中重要的一項信息(憎恨女人的男人),身為女人,當然十分樂於嚮應為女性爭取權益的呼號;我感覺書中的女主角Lisbeth Salander是傳達這項信息最重要的載體,“不把自己看作受害者”,“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對“憎恨女人的男人”毫不手軟地懲戒都是Salander的主張和作風,對此我十分受落。看到她報復監護人Nils Bjurman的一節心中涼爽得不得了,而且暗暗婉惜Lisbeth沒有用力掌摑那個可惡的男人幾個耳光或是在他身上多抽幾鞭;看來我的暴力傾向不比她弱。


        而另一個重要載體是女配角Erika Berger,她已婚,但和男主角維持了二十年左右的情侶關係,有時在家過夜,有時在男主角家過夜,奇特的三角關係和平持續着,這在我們眼中是很不可思議的。且不論道德問題,Erika真真正正實現了女性的解放:由自己主導自己的生活和身體。她是全書最幸福的一位女角。


        相對地男主角Mikael Blomkvist是溫和派的人道主義者,有點書生氣,對不平事口誅筆伐到底,工作方面有高尚的道德標準,被視為“正義”的化身。書中沒有詳細描述Blomkvist的長相外貌,我直覺認為他不難看,大約有著一頭北歐人典型的細軟金髮吧;我很能理解他為何異性緣好得要命,縱使有點迂腐,他的正義感和同理心絶對是引死人的特質。男主角的形象有著作者的影子在,那一份不計代價對“正義”的追求,很值得尊敬。


        這樣一個濫好人,總是到處留情,隨隨便便就和別人上床,但又不會顯得下流涼薄;感謝作者沒有刻意把他寫成一個“浪子”,沒有深究他感情方面的內心世界,因為任由這樣自然地緣起緣滅也很好呀。連我也不禁覺得這樣一個人相處起來該很舒服,難怪女主角最後會傾心。不過若是要跟他認真發展下去可能就要不妙了,所以Lisbeth最後傷心自罵白痴,扔了本來要送他的聖誕禮物。


        Lisbeth Salander的設定很特別,作者花了很多筆墨描寫她,小小一個女子,孤身反抗社會這個龐然大物,隱隱然有英雄的氣慨。雖說她的很多行為我都不能認同,幻想若是要我像那樣生活一定會死得很早,亦會十分討厭自己。慢著,誰說Lisbeth沒有一點點討厭自己呢?我想應該有的。第一部裏她的親人只有母親,對她的身世著墨很少,要看到第二、三部才會了解她更多吧。等不及了。


        她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是瑞典數一數二的黑客。她也有正義感,同情受害的女人。我欣賞這樣一個角色。


        本書歸類為犯罪小說。書中設置一件孤島殺人懸案,另外穿插小小記者對抗金融巨鱷的情節,前者佔有重要篇幅,查案過程亦十分精彩,但後者似乎才是全書的重點。有的人便覺得破案後的情節太拖,可能是不習慣這種模式:一般推理小說的謎底是在最後五頁才出現的嘛!


        結局留下伏線。真想知道年齡相差幾近一倍的Lisbeth和Blomkvist還有好戲唱否?他們還可以聯手查案嗎?

        下一部見分曉吧。


《Flickan som lekte med elden》
《玩火的女孩》


承接上一部,《玩火的女孩》將鞭撻“痛恨女人的男人”的工作進行得更堅決徹底。


之前講到Salander為Blomkvist傷心,之後便毅然切斷與他的一切聯絡,出國環遊世界去,並在太平洋小島上救了一個女人,她差點就讓丈夫殺了。


另一方面她的監護人,性虐癖好者Bjurman不忿受Salander制肘,決意反擊,他利用職務之便調查Salander的身世來歷,卻發現這位被社會判為失能的怪誕女孩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並聯絡上Salander的大對頭,要合力對付她。


Blomkvist所屬的《千禧年》雜誌社來了新同事,是原為自由撰稿人的Dag Svensson;Dag和準博士女友Mia一直孜孜追查在瑞典的不法性交易,為自東邊來的年輕女孩爭取社會的注意,並決意揭發一眾道貌岸然的嫖客(包括警察、記者、律師和法官)和若干幕後小頭目。這樣的題目左看右看都很對Blomkvist的胃口,他當然十分歡迎,並盡全力協助。


可是這樣的調查不僅觸動了部分人的神經,對於隱身背後的藏鏡人來說更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危險,最後Dag和Mia惹來避不過的殺身之禍。但兇器上的指紋竟是Salander的!而她的監護人亦在雙屍命案不久前被同一兇器槍殺,這件冤案理所當然又歸Salander了。


Blomkvist相信Salander的清白,她的前上司Armansky亦然,於是兩人循不同途徑追查命案真相,同時,Lisbeth Salander的身世亦一點一點曝光!


之所以說《玩》把“憎恨女人的男人”鞭撻得更徹底,因為書中除了向讀者赤裸展現被迫賣淫的女孩受到如何殘忍的對待,精神層面上,警隊中工作的女性也會是被排斥和邊緣化的對象,更不要提媒體和社會(主要是男性吧)對女同性戀者的粗暴和不信任態度。


Salander在第二部中是一名背負三項謀殺指控的殺人魔頭,事實是一名社會不公正制度下的受害者,可她不會甘於當受害者,她會反擊!


第一部是一本接近500頁的大部頭,第二部足足550頁,大嶺一共問我兩次:這麼厚的書幹嘛不分上下兩冊?而第三部,共有600頁!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可以把事情寫得鉅細靡遺而不囉嗦沉悶,而說故事技巧更是高超,逐步逐步釋放重要的訊息,情節編排得當,引人入勝!最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具有紮實的社會閱歷和知識,沒有比由一名專門揭發不義不平事的記者來說犯罪故事更有說服力的了。


故事仍未結束,Salander頭部中彈,命在旦夕,大仇人仍未除去,指控也未撤銷,到底第三部要怎麼鋪排?


又要等下一部見分曉了!

P.S. 一邊讀小說一邊不禁幻想Lisbeth Salander的模樣。去年在香港的電影院有見到《玩火的女孩》的海報,看了又看總覺得Noomi Rapace飾演的Salander硬朗有餘,幼齒不足(雖然Noomi Rapace實際上要比Salander少一歲,但書中說Lisbeth是十四歲的感覺。)
我自己倒是時時想起剛出道時的Yulia Volkova,那時候她真的才十四、五歲,留短黑髮,形象中性,狀似天真又桀驁不馴,她就是我心中永恆的Lis了!
Yulia已經長大了,生了孩子,變得很有女人味,早已不再和團友Lena裝Lesbian,但我想Lis隆胸後的模樣應該和現在的Yulia靠近了些,而且她倆都是雙性戀。
還有一點,原來Lis有一半蘇聯血統,多巧合!
看看剛出道的Yulia,簡直就是Lis!只可惜她不演戲。

如果Lis被捕的話拍的獄犯照大概就像一開始Yulia那個模樣了

台長: 真真
人氣(1,57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記事本 |
此分類下一篇:*【香港】西西 - 《母魚》*
此分類上一篇:*淺談The Lady of Shalott*

Natalie
好似幾吸引喎~
妳由日本推理小說睇到歐洲犯罪小說啦.
2010-12-13 10:53:40
版主回應
我一直都有追開Agatha既偵探小說架.不過的確係第一次接觸瑞典作家既作品.
2010-12-23 09:35:3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