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3 01:57:00| 人氣17,5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孟子‧莊暴見孟子》的深究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秦論說散文——《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深究分析:

〈莊暴見孟子〉: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莊暴見孟子〉一文的主旨:

莊暴告訴孟子:齊宣王「好樂」,孟子便因勢利導,遊說齊宣王「與民同樂」。

 

〈莊暴見孟子〉一文在章法結構段方面,有以下特色:

甲、本文在章法結構段方面,有以下特色:

1、章法、情節有序——本文在結構段的運用上,多展示出層次井然的特色。既具「起、承、轉、合」的章法層次,又具「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的特色。茲表列簡述如下:

段落

章法

情節

「莊暴見孟子,……『……則齊國其庶幾乎!』。」

開端

「他日,……『臣請為王言樂。』」

發展1

「『今王鼓樂於此,……不與民同樂也。』」

1

發展2

「『今王鼓樂於此,……與民同樂也。』」

2

發展3+高潮

「『今王與民同樂,則王矣!』」

結局

 

2、論證法模式——「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這是全文的「論點」。然後論述「今之樂猶古之樂」及「獨樂樂」最終不及「與眾樂樂」;這是全文的「理論論據」。再舉設「鼓樂、田獵」事,進行正反、對比論述;這是全文的「事例論據」。文末:「今王與民同樂,則王矣!」這是全文的「結論」。

 

3、語錄體模式——全文以對話形式架構而成:先是莊暴和孟子的對話,然後「他日」便接著孟子和齊王的對話。在這文中的對話裡,孟子都是處於主導說話的;尤其是孟子誘導齊王由音樂談到快樂,與及詳說「鼓樂、田獵」的正反事例的得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者正就是藉用這文章的對話形式,盡情反映出孟子的理想抱負。

 

乙、本文在佈局技巧方面,有以下特色:

1、因勢利導、拈連入題——孟子藉莊暴提及齊王的「好樂」話題,誘導齊王論述「今之樂猶古之樂」及「獨樂樂」最終不及「與眾樂樂」;然後又由「鼓樂」連及「田獵」,末處才歸到「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的旨意。

 

2、憑空論證、層遞有序——「今之樂猶古之樂」既是憑空立說;又可由音樂說到快樂,其間「獨、與人、與少、與眾」有序遞進;又由「鼓樂」設想到「田獵」,並憑空虛設正反兩極的百姓反應,進行對比論證。全文由首到尾,說來有序遞進。

 

3、跌宕生奇——文章前面段落以「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跌宕奇起。接著談音樂奇及快樂。又由「鼓樂」奇及「田獵」。

 

4、設例正反對比——在「鼓樂、田獵」的設例上,進行正反、對比的論述。用意作為例證,歸結:為政應「與百姓同樂」。

 

5、畫龍點睛——文首明呼說:齊王好樂,齊國便庶幾……了;但是,這庶幾會是怎樣呢?仍是隱著不說明。接著又由音樂說到快樂,旨意究竟仍是未有點破。到了文章中後部份,正反設例分說:「不與民同樂、與民同樂」;仍只是逐部點及旨意。這用的是畫龍點睛法——末處才明說出:「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的旨意。

 

丙、本文在結構組織方面,有以下特色:

1、主題結構——全文環繞著為政應與民同樂來立說,這篇文章可說是主題結構的代表作。

 

2、照應周密——本文用「樂」字立案,將「音樂、快樂、與成同樂」巧妙拈連,亦處處用「樂」字照應。

 

3、首尾呼應——文首明呼說:「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文末則回應說:「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全文藉以結構緊密。

 

〈莊暴見孟子〉一文在修辭格方面,有以下特色:

1、借代:「王變乎『色』」,以顏色借代臉色。「疾首蹙頞」借代憂愁。

2、層遞:「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3、拈連:利用「樂」字,使上下文由說音樂轉到說快樂。

4、對偶:「鐘鼓之聲,管籥之音。」

5、設問:「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6、反問:「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

7、設例:假設鼓樂、田獵事。

8、正反、對比:利用鼓樂、田獵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與民同樂」的道理;這同時構成強烈的對比。

台長: 人生
人氣(17,5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