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課堂的報告
(哈!其實自認有點雜亂)
--
電影名稱:終極警探Die Hard(1988)
導演:John McTiernan
演員: Bruce Willis,Alan Rickman
Runtime: 131 min
前言:
一部絕對是經典的動作電影,Die Hard在影史的地位一定占有重要的位子,除了影響後世的動作片深遠之外(看看九零年代到甚至今天的動作片多少都還有Die Hard的影子),本片也是後古典敘事的標準形式。
導演介紹:
導演John McTiernan在Die Hard裡幾乎已經將他的導演才華發揮到極致,本片穩健的視線連結,精彩的場面調度,幽默節奏的掌握,以及精確的剪接,大場面的戲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指導的出來的,想必分鏡表一定是相當棒。
演員介紹:
Bruce Willis在Die Hard飾演的John McClane絕對令他一舉成名,他把角色刻畫的生動有趣,包括McClane是一副吊兒啷噹,玩世不恭,不畏強權,從頭到尾更是髒話滿口,裡面他的是一種反英雄的塑造,感覺上是可能就是你我般的平民,加上有點壞壞的個性,卻又深愛他的老婆,絕對是獲得觀眾的認同。
飾演大反派Hans的Alan Rickman,在戲裡頭是一個西德人,但實際上他是英國演員,所以他把口音學的非常神似也非常趣味,片中McClane就說他的口音可以騙倒一堆人。Alan Rickman演活了一個紳士的溫文儒雅,聰明自大,也有領導者的風範,但骨子裡卻只是一個小賊,但自尊心卻不容許別人侮辱。
影片介紹:
Die Hard在現在來看,類似的劇本已經被拍到爛,可別忘了本片可算是成功的第一部。
標準的動作片公式,一個密閉的空間(終極警探系列一直在走這個模式:第一集的大樓,第二集的飛機場,第三集則是整個紐約),被壞人挾持,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然後要在有限時間內將問題解決。
編劇總要想辦法把場景封閉住,而本片把大樓運用到極點,例如:電梯、地下室、頂樓、辦公室等等。而當場景封閉的時候,還是要想辦法對外聯絡,於是本片給了一個對講機可以讓McClane對外跟警察溝通,但是這個方法並不會讓事情都迎刃而解,反倒對話同時還能讓壞蛋們聽到,再加上在大樓外的警察以及FBI對McClane還是極度不信任,這無疑讓McClane雪上加霜、孤立無援。
有人形容這部片是「西部片的大樓版」,McClane在電影裡是一個牛仔,單槍匹馬的面對十幾個大壞蛋,無論他被逼都多危急的絕境,始終保留那自傲與幽默,這正是觀眾愛看的。
內容:
Die Hard這部結構看似簡單,但可以探討的內容卻是非常高深的。因為他牽扯到經濟、國家、種族、家庭等等。
本片符合古典電影的文化定義:好萊塢說故事偽裝資本主義社會型態上的矛盾,和正規的異性戀型態強化父系社會的價值。
首先這部片是八零年代末期的,此時女權尚未完全抬頭,所以McClane的妻子Holly算是非常獨特,在公司獲得很高的地位非常難得,就算是2004年的現在仍然能稱作職場上的女強人。
而這段時間也是黑人勢力開始抬頭的時間,例如片中放了一段黑人司機所謂的聖誕歌,就是當時最紅的Hip hop團體RUN-D.M.C.所演唱的,另外還有Public Enemy在1988年發行了「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s to Hold Us Back 」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們是熱衷政治議題的Hip hop團體,利用饒舌來作訴求。
本片就出現了三個黑人重要角色:黑人司機,電腦智慧犯罪的黑人壞蛋,以及黑人警察,他們三個在電影裡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黑人警察在片中是屬於最明智最清醒的角色;黑人壞人則是最有智慧,扮演著上層人士才會使用的電腦,他雖然還是依附在Hans下面,但也是第二位的領導者;黑人司機也扮演McClane兩位一體的好朋友,在電影後半段他開車去撞黑人壞蛋,也是很有趣的地方。
不過美國很多動作導演常常表面上讓黑人出頭,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例如Bad Boys的兩位黑人警探,但是他們的上司還是白人。而本片我們可以看到壞蛋歐洲人在大樓的上層,可是黑人卻還是在黑暗的底層。
之前提到的:Die Hard是變相的西部片,不是沒有原因,影片裡不斷提到John Wayne、Roy Rogers和Gary Cooper,這些都是西部片的明星,而當警察問McClane要怎樣稱呼?他則回答,叫他Roy。
提到反英雄,本片倒是幽了許多英雄電影一默。片中有一段對話是如此:
Hans:You know my name but who are you? Just another American who saw too many movies as a child? Another orphan of a bankrupt culture who thinks he’s John Wayne? Rambo? Marshall Dillon?
McClane:Was always kinda’ partial to Roy Rogers actually. I really dig those sequined shirts.
他們開了八零年代初期的電影的玩笑,例如Sylvester Stallone演的Rambo,McClane在電影也說過,這些炸彈足以把阿諾轟上天。以上都可以看得出肌肉猛男的一些幻象英雄都以不存在了,人們需要的是一位平民英雄,一位令觀眾感同身受的人物。
Hans也說McClane是小時候看太多電影的美國人,正也反映出編劇的心態,美國人是「大美國英雄主義」,但是卻是一個喜歡自嘲的民族。
此外,美國人也是很容易緊張兮兮的國家,例如片中的壞人全是歐洲人,現實上平靜的美國本土,卻在電影製造恐怖份子攻擊,這叫做庸人自擾,也是疑心病很重。
歧視其他國家的人也是大美國的通病,我們在片中可以看到除了領導者Hans之外,其他的德國人都是只會開槍和用蠻力,腦袋都是非常的遲鈍。
先進國家很早就有媒體亂象了,正可以給台灣現在的媒體作個借鏡。片中的媒體都巴不得有大亂發生,一旦發生大事後便不斷炒作,非唯恐天下不亂。可看到除了膨脹的炒作之外,莫名其妙的造謠,都是本片拿來嘲笑的對象。
回到「大樓」本體:這棟大樓頂樓和一樓,也就是上端和下端,都有經過強烈的爆炸摧毀,尤其在外表下平靜的大樓,例如黑人警察前往大樓巡視時,看到大樓是非常的平靜無異狀,而McClane把屍體丟出鏡子外,才讓人知道大樓裡面早已是危機四伏。以上都是讓人深思的。
Die Hard有很多地方值得玩味,例如邪與正的對立,卻又不斷調換。McClane的武器全都是壞人那邊撿來的,否則他根本沒有東西可以對抗,也證明利用別人的刀來殺人是最好的。McClane第一次與Hans相遇時,McClane並不知道他是誰,而Hans竟然假裝一個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甚至連槍都不會使用。這些錯置的地方都是值得強調的。
家庭是這部暴力動作片下柔情的地方,也是值得拿出來討論的。McClane是標準的大男人主義(這也是好萊塢電影的男性主義的意識,女性總是背當作附屬品)。影片一開場McClane對妻子Holly在公司卻沒有冠夫姓而耿耿於懷,而McClane也不願屈就於妻子的工作,Holly則解釋說因為這是亞洲公司,一個女人單身的價值會比較高。而最後這場災難卻成為這對夫妻和好的原因。
McClane在影片中的身體被拿來暴露展示,是一種「肉體化」。打從影片前半段,他就只穿一條褲子,而且並沒有穿鞋子,與壞人搏鬥多場之後,更是遍體鱗傷,血肉模糊,後半段一場戲還直接攻擊他沒有穿鞋子的腳,讓他踏遍處處是玻璃。這點還是延續Rocky、Rambo和Arnold Schwarzenegger八零年代起流行的文化,對男性身體的崇拜和著迷。
大體來說,還是Die Hard還是強烈顯示出白人至上的文化,從這部片是聖誕節背景便可看出。譬如說本片壞人挾持的是日本企業,但是日本老闆在片子開始第三十分鐘後就被槍殺(還幾乎精確的在第三十分鐘),而家中的西班牙女傭也顯示出不具任何威脅性。
McClane殺掉的第一個歹徒,便將屍體打扮成聖誕老人,把電梯當成煙囪丟下去。接著McClane將炸彈從通風管丟下然後爆炸,也好像點燃了火爐的火。
而FBI將大樓電源關掉,卻讓保險櫃的門可以打開,就好像是點亮他的聖誕樹。
片尾的股票從高樓灑落,從天而降,就好像是雪花般似的,證明了外國人花了那麼大的精力來竊取美國資源,到頭還是一場空,美國還是最後的贏家。
至於壞蛋主腦Hans的身份也值得討論,他是假恐怖份子名義來行偷竊之實,換言之他只是一個賊而已。片子中並未確實講他的來歷,不過經由他的談吐和氣質,絕對是受過教育的高知識份子,由他從片中對工業化及男性服飾的瞭解,他必定也是中上階層的人士。去掉他反派的身份,其實Hans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幽雅角色。
其他電影重點:
Die Hard擁有好萊塢電影精細的商業巧思,更重要的是它是砸大錢的大場景之作。一些橋段的設計,讓影片處處充滿驚喜。舉例來說,介紹主角出場絕對要稍作撲陳:電影一開場的鏡頭並不是McClane,而是他旁邊的乘客,隨著鏡頭在緩緩帶到主角的臉孔。Hans的出場也是一群人先從卡車走出來,身旁小僂僂先出場,鏡頭在跟著Hans,這樣的設計都是讓重點人物出場更有氣勢。
導演懂得挑逗觀眾的視覺,當壞人準備制伏30樓時,安排了壞人衝進辦公室,而裡面就有一間是正在做愛到一半的男女,所以便出現了半裸的女人,可以刺激觀眾神經,但相反的,這也是很恐怖的景象,因為在從事私密性行為時是最沒有防備的,而在這時間被挾持的意像其實是相當恐怖的。
結語: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Die Hard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電影。從技術層面來看,攝影和導演的能力都是無庸置疑;從內容層面,可探討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很難想像一部娛樂指數滿分的影片,竟然含有如此巨大的深度。Die Hard不只是「動作片」的經典,更是影史上的經典。
參考資料:
--電影風格分析講義 李迪才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