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1 20:08:45| 人氣2,31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郭綜合醫院 外科 盧乃寬醫師-罕見的不定時炸彈 胃腸道基質瘤(GIS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pM3AnuAec7A56歲的謝先生,因自覺左上腹不適約二週,由診所轉至郭綜合醫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於胃體部近賁門處有一約12公分大之胃部腫瘤,且已壓迫脾臟,並同時亦發現肝臟有三顆各約1公分大之小腫瘤。入院後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僅7.9g/dL(男性正常值為13 ~ 17g/dL),胃鏡檢查亦發現此一胃部腫瘤且表面有出血現象,經切片檢驗後病理報告證實為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而後由一般外科為其進行胃之袖狀切除術併脾臟切除,肝臟之小腫瘤亦經切除後證實為胃腸道基質瘤之轉移且其有絲分裂數大於5/50 HPF,故於術後建議須使用標靶藥物控制病情。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發生在胃腸道的罕見腫瘤,發生率約每年每100萬人約1020人得病,台灣每年新增病例約300人。胃腸道基質瘤以往被歸類為胃腸道之軟組織肉瘤,但近年來認為胃腸道基質瘤實際上應起源於胃腸道Cajal氏間質細胞,其為一種胃腸道蠕動的節律器。若Cajal氏間質細胞之c-KIT基因產生突變,它將進一步導致此細胞的過度增生,進而造成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

胃腸道基質瘤可能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一處,以胃部最常見約占60 ~70%。其常見症狀為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適,腹痛,胃腸道阻塞等,但約20%的患者是無症狀的。

最新的全球醫界共識認為,沒有所謂良性的胃腸道基質瘤,所有的胃腸道基質瘤都應視為惡性腫瘤。胃腸道基質瘤無標準分期法,完全以腫瘤大小和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數來做為評估復發危險性的標準。以上述病例為例,其腫瘤大於10公分且有絲分裂數大於5/50 HPF,屬於復發之高度危險性。

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手術原則為完整地將腫瘤切除,通常不需要做淋巴廓清,但若已經嚴重擴散至鄰近組織器官或轉移至遠端器官,而無法用手術完全切除,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僅能緩解腫瘤所帶來的症狀。對於復發、轉移或無法切除乾淨或完全無法切除之胃腸道基質瘤,標靶藥物治療提供第二種治療方式。

所謂標靶治療是運用藥物(小分子、抗體、化學或蛋白質藥物等)能和腫瘤特異表現的標的結合,進而阻斷腫瘤的生長或存活。臨床試驗指出,大於3公分之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標靶藥物治療,可使一年內復發率由17%降至2%,二年內復發率亦由25%降至10%。而其他臨床試驗亦顯示大於6公分之基質瘤完整切除後之輔助標靶治療,較無輔助標靶藥物治療有較長的無復發期。而針對高復發風險之胃腸道基質瘤,完全切除術後,輔助標靶藥物吃3年之五年無復發率67.4%優於吃1年之50.3%,吃3年之五年存活率93.9%亦優於吃1年之 81.7%

對於胃腸道基質瘤所使用的標靶藥物包括基利克(Glivec)、紓癌特(Sutent)、癌瑞格(Stivarga)等。基利克是目前最具代表性針對的第一線用藥,於2004 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臨床研究顯示,使用基利克治療後有高達84%的腫瘤反應率,而且中位存活期長達4.8年,是過去傳統治療的三倍以上。但大部分的腫瘤在標靶治療下只是獲得控制,一旦停藥,腫瘤很快就會再復發且惡化,故不可任意停藥、減藥。若病患使用基利克一段時間不幸產生抗藥性,或對基利克的副作用無法忍受,則考慮使用第二線用藥紓癌特,目前亦有健保給付。若對第二線用藥再度產生抗藥性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則須考慮第三線藥物如癌瑞格(但目前健保尚未通過給付)

若患有胃腸道基質瘤,須視為罹患惡性腫瘤應積極接受治療。患者應至醫院在有經驗之整合性多專科團隊醫師,為患者擬定治療及追蹤計畫下,一同對抗癌症,而不要誤信偏方!

台長: 蔡永源
人氣(2,31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台南市立醫院第五期減重班開課熱烈招生中
此分類上一篇:成大醫院護理師說故事 悍夫也流淚

gregsung123567
wide type GIST 治療有效嗎?
2018-06-02 09:08:23
gregsung123567
Wide type GIST
2018-06-02 09:09: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