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08 21:33:04| 人氣1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大前校長李嗣涔教授 與南大生暢談「科學的疆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於108日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李嗣涔教授,與南大學子暢談「科學的疆界」。李嗣涔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獲得美國史丹福碩士、博士學位,並曾任臺灣大學校長歷時八年。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近年來專研氣功與腦波的研究。李嗣涔教授睽違十年再度蒞臨南大,演講一開始便直接表示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黃金的歲月,而人生有兩個大學問:一是生存的學問,二是生命的學問。接著再提出人生三問:「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人如何活出應活的生命?」這是要費盡一生去尋求與思考的,這三個問題將影響我們的一生、未來的家庭與事業。

 

  李教授從科學的疆界和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及人體身心靈科學進行演講。在19世紀末科學家認為科學已走到巔峰,各種現象皆可由萬有引力定律、力學、熱力學、電磁學來證實。但1970年代,科學家又發現宇宙間充滿暗質(Dark matter),而宇宙的組成,正常物質只佔4%96%的組成物質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因此,李教授歸結說對大尺度的物理所知仍有限。

 

    19世紀學者對光的看法是波動說佔優勢,20世紀則被認為光既是波動又是粒子(量子)。李教授則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動,既不是粒子、又不是波動;猶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李教授認為小尺度量子世界的行為令人困惑,中尺度物裡未能解釋的重大疑惑便是氣與人體的特異現象,以此帶入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氣。李教授從1990年代開始研究,帶領臺大電機系實驗團隊進行手指識字相關研究,由1996年起至2004年訓練過程中,發現受試者腦中圖案影像的呈現是一部份接著一部份出現於腦中屏幕上,藉此可以驗證生理和開天眼之間的相關性。李教授總結說明,科學是一個打開心胸不斷探索而非排斥框架外的世界。

 

    演講最後,李教授以「起心動念」四個字勉勵南大學子,只要願意花時間,便能打開一扇窗,因此不要侷限自己的發展與未來,期盼所有南大生都能發揮所長。

台長: 蔡永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