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8 00:26:39| 人氣3,0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要愛母親 (1934) - 吉川満子 / 大日方伝 / 加藤清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要愛母親”﹐這個題材老套嗎﹖不過這是一件很真實的事情﹐也是我們應該需要的本份。

 

早餐時﹐梶原提起帶兩個孩子貞夫及幸作到七里玩﹐可是沒幾天﹐兩兄弟在學校就得到急電﹐因為其父親不適﹐要他們趕快回家﹐而梶原就在急病中死去﹐剩下太太千惠子撫養兩小孩。時間飛快地過去﹐因為貞夫入讀大學﹐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是母親所生﹐他的生母生了他之後就死去﹐父親再娶千惠子﹐可是千惠子雖然生了幸作﹐卻把貞夫如同己出﹐甚至對貞夫甚至比幸作還要好。貞夫感到受騙多年﹐非常憤怒﹐幸好叔叔把氣病罵一番﹐他才跟母親和好如初。

 

可是之後叔叔病逝﹐而千惠子仍然待貞夫比好﹐這惹來貞夫不滿﹐於是他跟她吵了一場﹐然後憤然離去﹐甚至對弟弟不加理會。不過千惠子卻深深明白﹐他這樣做是有苦衷的﹐那是因為貞夫很愛這弟弟﹐所以希望母親把愛都轉移到幸作身上。貞夫故意搬到一名妓女家中投靠﹐千惠子來到苦勸無效﹐傷心而回﹐千惠子也把貞夫的身世告知了幸作。幸得女傭一番話苦勸﹐讓貞夫回心轉意。

 

“我們要愛母親”由小津安二郎導演﹐也是一套默片﹐演員有吉川満子 (千惠子)﹑大日方伝 (貞夫)﹑加藤清一 (幸作) 及飯田蝶子 (女傭) 等。這樣的劇情﹐雖然是人為做好心﹐其實在當中若不搞出這麼多事情出來﹐那不是更幸福嗎﹖滿以為犧牲自已﹐就讓所愛得人得到快樂﹐卻苦了自己﹐傷了母親跟弟弟的心﹐這是那個年代劇情片常有的事情﹐甚至香港的粵語電影也非常流行這種劇情﹐這種偉大現今說起來真有點婆婆媽媽。“我們要愛母親”長達71分鐘﹐只因這是殘缺本﹐電影共有9本﹐卻遺失了第1及第9﹐故以字幕作交待。飯田蝶子飾漬女傭﹐雖然只得幾分鐘戲﹐卻非常搶戲﹐筆者越來越喜歡看她了。

 

 

我們要愛母親 Footag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s243gYu3WA

 

 

 

筆者相關貼文﹕

 

年輕的日子 (1929) - 結城一郎 / 斎藤達雄 / 松井潤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47242/20090816020614

 

我出生了﹐但 (1932) - 斎藤達雄 / 菅原秀雄 / 突貫小僧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53400/20090817001549

 

非常線之女 (1933) - 田中絹代 / 岡譲二 / 水久保澄子 / 三井秀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57946/20090817160808

 

心血來潮  (1933) - 坂本武 / 伏見信子 / 大日方伝 / 突貫小僧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26540/20090813235742

 

浮草物語 (1934) - 坂本武 / 飯田蝶子 / 三井秀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31317/20090814130553

 

東京之宿 (1935) - 坂本武 / 岡田嘉子 / 飯田蝶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38082/20090815030958

 

戶田家兄妹 (1941) - 佐分利信 / 高峰三枝子 / 三宅邦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0478/20090329002341

父親在世時 (1942) - 笠智衆 / 佐野周二 / 津田晴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4758/20090329155538

 

長屋紳士錄 (1947) - 飯田蝶子/ 青木放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92976/20090403042113

 

風中的母雞 (1948) - 佐野周二 / 田中絹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84867/20090402011731

 

晚春 (1949) - 笠智衆 / 原節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68583/20090331023440

 

麥秋 (1951) - 原節子 / 二本束寬 / 佐野周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77481/20090401094353

 

茶泡飯之味 (1952) - 佐分利信 / 木暮實千代 / 津島惠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48579/20090328214656

 

東京物語 (1953) - 笠智衆 / 東山千榮子 / 原節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9964/20090330011549

  

 

 

© Muzikland

 

 

台長: Movieland

Movieland
轉載自2003年“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一書的一些資料~

背景﹕

第31部作品。1933年3月開拍﹐5月完成。現存劇本命名為《東京暮色 》﹐是影片最初的題名。

原作者小宮周太郎其實是小津筆名之一﹐名字也見於《東京是個好地方》的劇本裡。此片曾於翌年開拍﹐拍至中途停頓。

《我們要愛母親》共有9本﹐但首本和最後一本相信已經失傳﹐但參照劇本﹐仍可補回缺去的故事。影片開始即引述詩人山上憶良的詩句﹕「白銀黃金珠寶﹐何其珍貴﹐唯難與寶貝兒女相比。」

小津本人宣傳影片主旨﹐是講家道中落。然而﹐兩兄弟同父異母的故事也很重要﹐影片題材其實並非那麼集中。這部片的主題﹐似是講一地遷居至另一地﹐即居住環境的變遷。主角一家人經歷了兩次搬家﹐他們初時住的是豪華大宅 (地點不詳﹐可能位於東京的麴町﹐還有不少家僕。接著他們搬到郊區租住房子﹐僕人一下子全沒了蹤影。之後再搬的第三個家就更加侷促﹐顯出他們家境日趨惡劣。小津作品居住型態的含意﹐以這一部表現得最明顯。

小津作品票房不佳﹐據稱在鄉郊地方﹐放映員為縮短放映時間﹐便跳放一兩本。也許是這個緣故﹐某些評論只提及一次搬家。

有好幾年時間﹐小津和關西 (京都﹑大阪﹑神戶) 的電影業人士很要好﹐這部影片兩主角的名字﹐貞夫和幸作﹐便是從那兒的導演山中貞雄及秋山耕作借用過來的。某些場面﹐亦模仿西方影片。首先是顯眼的法國電影《蘿蔔頭》(Poil de carotte) (1932) 的海報﹐其次是飯田蝶子飾演的打掃女工﹐都暗指描述母愛的代表作《在山那邊》(Over The Hill) (1920)。該片刻劃兒女拋棄年邁母親﹐母親迫於無奈在老人院當清潔女工。《我們要愛母親》及《獨生子》都借用了該片元素﹐若論整體構思﹐則以《戶田家兄妹》借用得最徹底。



小津的話﹕

這是一部劇本不拘精致的影片。情節的主幹是圍繞一個大家庭沒落的經過。現在或許可行﹐對於當年而言﹐ 這樣單薄的故事卻還是不足以成為一部電影。為了這個緣故﹐我便安排了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生母不同而產生衝突。但這樣的枝節卻令整部戲顯得累贅。不過﹐由於拍攝途中家父逝世﹐我對這部片的印象很深。
2009-09-26 16:33: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