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6 19:46:52|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府看天下-台灣應重視外交文獻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011-07-29
  • 中國時報
  • 【傅建中】

     美國從一八六一年開始公布外交關係文件,由政府印刷局(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簡稱GPO)刊印成書公開發售,以滿足公眾知的權利和學者專家研究的方便,到今年已滿一百五十年,編印成書的文件多達四百餘卷,而每卷將近千頁,真是洋洋大觀,無價的寶藏。

     美國國務院為紀念外交文件持續不斷發行一個半世紀,自今年年初開始即由歷史文獻處(Historian’s Office)舉行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集思廣益,如何把這些文獻更好的運用,並發揚光大。

     巧的是一八六一年也是清朝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一年,這是近代中國有外交部之始,相對的,過去一百五十年我們的外交部公布了多少文件,是一個我很想知道卻始終不得其解的問題。老實說,莫說是一百五十年的文獻,就是過去四十年來影響台灣命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演變的文件,公諸於世的也是微乎其微的。這使我每逢坐在國務院的圖書館內,面對一整面牆書架上美國的外交文件,總是感慨萬千,以下是我感慨的原因。

     如我想查閱美國是怎樣記載過去一個半世紀的中美關係,只須伸手從書架上取下相關年份的中國或遠東部分文件,即可一目了然,真所謂舉手之勞而已。我很難想像台北的外交部對同樣的問題能提供一樣的資訊和方便。

     尤有甚者,這過去一百五十年的文件都已數據化了,只要在家裡上網,就唾手可得,連國務院都不必去。譬如說,你想研究一九四三年開羅會議蔣介石如何與羅斯福商談收復東北和台灣等失土,那就看一九四三年的開羅會議卷,若是想了解二戰後馬歇爾來華調停國共之爭,只消查一九四六年關於遠東的兩卷文件即可,可是馬歇爾使華(The Marshall Mission)的文件多達二千餘頁,要想弄清楚這影響中國命運的外交使命,得花一番大功夫的。

     除了美國外交關係文件外,國務院的圖書館也值得一提,一七八九年國務院成立後,圖書館同時誕生,迄今已有二百二十年的歷史,館藏的書籍約一百五十萬冊,以政治、經濟、外交的書為主,尤多美國外交官在各國蒐集的珍版書籍。全部書籍採開放式儲藏,讀者可自行進入書庫取閱,我採訪國務院時,閒來無事常會鑽進書庫,流連忘返,而樂在其中。

     清廷於一八七八年派陳蘭彬為首任駐美公使,在華府開館,算來已有一百四十三年之久,與美國發行外交文件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相比,不遑多讓,可是我們從前大使館(現易名為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圖書館(或稱閱覽室),除了一些斷簡殘篇外,可說是空空如也,早期還有專人管理,但因缺乏圖書館專業的訓練,並不稱職,以致乏人問津,久而久之,乾脆房門深鎖,形同廢棄,我雖曾向幾位駐美代表反映此事,他們也表示應該改善,但等到代表們離任後都不了了之。

     就我所知,唯一對購置書籍有興趣並有意建一小型圖書館的,是已故的早年新聞參事陶啟湘,但他以有限經費多年辛苦建立的圖書室及資料庫,在美台斷交他退休後即後繼無人,加上數度搬遷,陶參事的心血早已化為烏有。凡此種種,反映官場對知識的不重視,但在西方,「知識即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而辦外交,尤其需要知識,我們今天的外交困難重重,客觀環境和中共處處掣肘固是原因,但可曾想到,知識不夠、智慧不足才是無法突破困境的癥結。

     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民國的處境風雨飄搖,蔣廷黻代表面對蘇聯和附庸國家驅逐他的挑戰,能在聯合國不動如山,靠的是什麼?主要是他的學養和知識,連他的敵人私下也是對他敬佩有加的。據沈呂巡次長說,現在外交部有些年輕的官員,蔣廷黻的名字根本聞所未聞,也不會念,知識貧乏到此程度,夫復何言?


台長: 水白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論談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社論》蔡英文跳不出舊民進黨窠臼
此分類上一篇:徐懷鈺宋楚瑜 都回不去了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